专栏名称: 简单生活节
简单生活节(Simple Life)是2006年起举办的亚洲最大音乐、创意、生活节。由著名音乐人李宗盛担任大会主席,以“做喜欢的事,让喜欢的事有价值”为口号,汇聚华人地区年轻态生活美学与创作潮流。2014年10月起进驻上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超级数学建模  ·  我不小心拉在了男朋友脸上,我... ·  3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限时领 | Oxford ... ·  2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懂中式美学的人,真不简单! ·  4 天前  
超级数学建模  ·  这也太香了!一口酥脆,根本停不下来!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简单生活节

独立乐团站上大舞台该做什么准备?编曲大师黄中岳这样说

简单生活节  · 公众号  ·  · 2018-12-17 21:22

正文

近段时间关注度较高的告五人乐团,在12月初于台北首次举办了大型演唱会,站上能面对2000名观众的 Legacy Max 舞台,他们稳稳地呈现了一场能量丰沛的精采演出。在演唱会顺利落幕之际,音乐媒体“Blow吹音乐”邀请到演唱会的音乐总监,多次获得金曲奖肯定的资深乐手兼编曲人 黄中岳 ,聊聊他自合作以来对告五人的观察与想法。长期在音乐产业工作,黄中岳接触过不少年轻音乐工作者, 对于表演者在面对舞台时该做好哪些准备,他也毫无保留地大谈自己的内功心法。


黄中岳


面临大舞台的表演者,应做好什么样的准备?


想站上千人舞台,首先要能够处理 50 人以下的舞台,先把小舞台的事情做好。 如何控制自己在音乐上的能力和技术?如何在短距离跟观众建立关系,让他们信任、喜欢你?小舞台比大舞台更难做,因为空间不大、音响器材通常不会特别好,但观众会非常直接地看到你的音乐能力。当你能克服 50 人以下的舞台,再往上挑战。


千人舞台要做好哪些准备?我的看法是,你必须把时间轴拉长,千人舞台不过是你为了准备万人舞台的一个过程。但无论千人或万人,最主要还是把三五十人的舞台处理得非常好,再往上挑战,一步步前进。


首次站上大舞台,心情该如何调适?


其实我觉得,面对 30 人的紧张程度,应该会比面对两万人还多非常多。每一步都是巨大的困难,任何一点闪失都会被看得清清楚楚。


能力纯熟是必要的,无论面对多少人,技术水平都不能因此差太多。反而是随着人数增加,会有不一样的兴奋感,因此在舞台上要学会控制自己的呼吸,如果现在这样(面对千人)就得意忘形,就走不到后面的路了。一切都是心志的锻炼。


站在舞台上要区分出主体跟客体,表演者是主体,所有台下的观众其实某种程度都在期待你给他们东西。 先反过来思考一件事,这些人为什么会来看你表演? 他们一定得到某些暗示,也许是来自于他们喜欢你的音乐、想了解你这个人,无论原因是什么,他们都跟路上擦身而过的人不同,观众本身来看表演就是带着期待,你的工作是让他们的期待得到一种有效的满足跟解放。


如何做到这点?如果你的心志状况和观众一样,他们很 high 你也很 high,我认为到最后他们没有办法得到一个有效的情绪出口。在舞台上所做的每件事都应该要精准设定好 「这就是我要做的」 ,目标是当观众今天进到这个环境中,最后离开时可以带走我想要你带走的东西。要做到这点,就必须让自己处在一个相对冷静的状况,「相对」的冷静,观众看不出来的冷静。


如何让观众觉得你全心投入、非常热情、所有的演奏都非常感动人的同时,你的内心状态却是非常冷静的?这是在表演上最困难的一点。但就我的观察,能够成功掌握舞台的表演者都有同样的特质,他们在做情绪表达时,并不纯然只是情绪,他们的理智都冷静地让你无法置信。


一个好的即兴,绝对是经过十足的准备才有办法做到。没做好准备一定会失误,那个失误是会被观众记得的,你会降低自己对观众的说服力,观众会在一个自己都还没意识到的状况下,对你失去那种仰望注视的心情。


如何掌握跟观众的互动?


如果我们苛求地讨论表演这件事情,你必须要知道,观众现在所有的反应都是你要他们反应的。观众等着你给他们东西,所以你要比他们冷静。


我并不是要剥夺他们(告五人)在表演上的真诚,音乐真的需要很强大的情感去支撑。反而是你要去锻炼如何在理智状态下,表达出真实的情感。例如前阵子办演唱会的 Katy Perry,有段演出是鲨鱼人出来跟观众互动,Katy Perry 请了一位打扮夸张的观众上台。这位观众确实是随机出现的,但演唱会团队一定早就把现场可能发生的事情都想好了,Katy Perry 在这种状况下该做哪些反应、该说什么的话,其实都已经准备好了。我觉得这就是够水平的职业表演者,一定要 care 到的部分。


当然这跟背后的团队也有关,但表演者必须自己先有这个意识,就算你是默默无闻的新人,没有这样的意识会根本走不下去。我看过很多 artist,他们怀抱着对音乐的热情,却不知道怎么经营自己在音乐上的面向,以至于最终无法在舞台上很有效地把自己想带给观众的东西让观众感受到。观众感受不到的话,其实你做什么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倾向站在比较宽的角度思考这件事,并不是所谓被操作出来的情感就是假的。当然,我也认为所有创作者都应该先回到最原点,在创作的面向上,你必须一直去要求自己,要做到别人可以理解你的创作意涵,也包括你必须强化自己在创作上的水平。如果你的歌没办法让别人有共鸣,刚刚说的所有内容(关于表演)就都不用开始了。


如何“优化”告五人的编曲?


告五人的音乐原本加入了大量合成器声响、管弦乐线条,声部非常丰富。但在第一次工作会议上,相知音乐的老板阿凯讲了一个原则我觉得非常好:“告五人应该用乐团自己本身的能量去说服观众,而不是用非常多外在包装,让观众觉得这个团很炫。”


因此我们刻意地把管弦乐元素拿掉,重新回到乐团:两把电吉他、钢琴、鼓、贝斯、男女主唱、男主唱弹木吉他这样的编制上,试图建构出丰富而饱满的音乐样貌,像是让键盘或吉他去弹原本管弦乐的线条,或是做一些其他的调整。我们希望达到的效果是,观众到现场听了告五人的音乐,会有种奇怪的感觉,好像改变了什么、又好像没有变。


和告五人合作后,对这个乐团有什么想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