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社会进入国家时代以后,国家不仅是最基本和最有效的政治形式,也框定了国家范围内其他政治形式的形成和发展。20世纪伊始,中华历史上始自秦代的王朝国家的演变走向末端,与此同时,一个全新的民族国家构建的宏大历史进程逐渐开启。这样一个建基于巨大社会变革的政治进程,不仅终结了延续数千年的王朝国家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国家形态演进过程,也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逐步构建了全新的民族国家形态。这个过程使中国走出亚洲并深刻地融入了世界民族国家体系。
对于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从不同角度、多个侧面、全方位、立体化地研究和把握中国国家的成长过程,洞悉国家形态的转型,以及民族国家的构建和发展的政治历程,成为关涉中国未来发展的一个重大历史课题。对历史的反思和现实的认识愈加全面和深刻,一个国家走向未来的脚步就愈加坚实和有力。研究中国的国家成长历程,尤其是从传统王朝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的转型历程,以及现代国家构建和发展中的问题并得出科学结论的历史责任,也就落在关心中国政治发展的学者肩上。
近年来,对中国国家进程的研究全面展开且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并对国家建设及确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从总体上看,当前的研究涉及社会科学的诸多学科与诸多领域;研究视角也呈现出从宏观到微观的完整图景。在所见研究中,宏观整体性地研究中国国家进程的成果较多,选取国家进程某个侧面的研究相对较少,针对某个具体区域或村镇政治变迁的深入研究并不多见。微观的、具体的研究不足,反过来又影响着对中国从王朝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历程深刻内涵的把握。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描摹,无法对宏大的历史进程形成完整把握;只见森林不见树木的研究,则不能对宏大历史进程内涵进行深入挖掘。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在近代又背负了太多屈辱的东方大国来说,把握国家形态的发展以及巨变的深刻程度,既需要宏观的纵横历史视野以展示这一巨变的伟大,更需要在微观的史实梳理中揭示这种巨变的艰难。中国近代以来经历的满清王朝的衰败阵痛、中华民国的亡国危机,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国家建设的艰难探索与改革开放后的国家崛起这几个重要历史阶段,均表明国家政治进程是一个由众多微小事件构成的系统化社会转型过程。这种转型既体现在国家疆域划定与治理体系上,也呈现在国家观念与政治文化上;既表现在国家制度体系上,也深刻反映在社会细胞之中。显然,对于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这个政治转型过程,用文字表达并非易事。而面前的刘永刚博士的《化蝶:一个滇南小镇的政治史》一书,就试图完成这样一项不简单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