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inkedIn
LinkedIn (领英) 创建于 2003 年,致力于向全球职场人士提供沟通平台,协助他们事半功倍,发挥所长。作为全球最大的职业社交网站,LinkedIn会员人数在世界范围内超过4亿,每个《财富》世界 500 强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HR派  ·  有钱人如何应对堵车? ·  昨天  
LinkedIn  ·  新的一年,爱上工作 ·  昨天  
瑞安论坛  ·  来了!今天下午1点! ·  2 天前  
传媒招聘那些事儿  ·  网易:高级/资深校园招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LinkedIn

谁年轻时没受过委屈?

LinkedIn  · 公众号  · 求职  · 2016-11-01 19:27

正文

我们每天都重复着早上起床、洗脸、化妆、吃早饭、堵车,上一天班,再回家、吃饭、卸妆、睡觉这个过程。


于是,我患上了上班恐惧症。


这对私底下是一枚废柴的御姐来说,着实是糟心的事儿。

而每当如此,总会有包装着干货外套的鸡汤套用高晓松的名言“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然而,就像所有怂恿你逃离现状的鸡汤一样,“远方”究竟在哪,可能连他们自己也说不清楚。

但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部韩剧《未生》治好了我的病。


这部剧里没有惯用的霸道总裁和玛丽苏,也没有励志鸡汤和不切实际的奇迹和巧合。正如豆瓣网友评论道:


组成公司生活的,只是琐碎的工作,残酷的规则,现实的烦恼,和身处其中的普通人。

《未生》,一个将职场喻为棋局,将人比作棋子的韩国电视剧,讲述的便是四位职场新人在现实中不断抉择的故事。


而在职场中爬梯的你我,或多或少都能从中找到共鸣和些许慰藉。


本文由 LinkedIn原创,作者普拉达。


1

努力

只是职场人生的最低标配


作为实习生的男主角张格莱与他的上司吴科长第一次见面时,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



和大多数初入职场的新人一样,男主角张格莱满怀热情,期望通过努力获得认可,而工作多年的前辈吴科长毫不客气地给了他当头一棒。

“有的是努力工作的上班族,所以你要卖的东西,没有辨别力。”

似乎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都有这样的误解:只要我够努力,能吃苦,一定可以的。


然而努力只是每一个职场人的最低标配,根本不值一提。

职场真正需要的,是全面的职场素质与能力,扎实的专业知识,端正的职业态度,丰富的人脉网络,良好的协作能力,以及敏捷的应变反应速度。

初入职场,意味着无论你之前拥有怎样的履历,全部要推翻重来,一切重新布局,就像“未生”——韩国围棋专业术语——也许作为一个棋子,你目前还无法存活,但却不是死棋,仍旧拥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2

职场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挑战既定的程序和规则


剧中主人公张克莱,26岁,最高学历只有高中,外语能力全无、特长全无、技能全无,除了围棋一无所长。

机缘巧合之下,他进入了商社中最忙的部门。部门仅有吴科长、金代理两人,业务量大,人手奇缺,经常一人顶十人用。

没人有时间带他,很多事情都靠他自己在实践中完成。交给张格莱的第一份工作,是基础又枯燥的资料整理。

张格莱自信满满地利用自己在围棋上的领悟,打破了既往的归纳整理方式。然而看过文件的金代理直接泼了一盆冷水。



“所有(文书的处理)都是有规则的,你那样弄过之后,要是出现问题,你能承担得起吗?公司不是只有你一个人。”

是呀,连接众多人、事、物,维持职场秩序平稳运转的从来不是一个人,而是程序和规则。

在没有深入了解之前,就狂妄地轻视或企图挑战既定的程序和规则,是职场新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有着同样问题的还有与主角同时进入公司的安英怡。


她性格稳重强势,精通多种语言,工作能力一流,实习期还未结束就已经成为各组争抢的对象。

但也同样因为女性身份、工作出色,入职被分到大男子主义盛行的资源组后,受到同组男前辈的排挤,穿了不少小鞋。


他们会有意无意“忘记”告诉她重要细节,因为:


“她要自己搞懂,干嘛还要给她。”

这样刻意的为难,任何一个新人遇到了都是一筹莫展。不了解情况,不比前辈经验丰富,即使个人能力再强,想要做成什么也异常困难。

当她越级试图向更高层的领导突破眼前的困局时,却遭到了训斥:

“虽然我不太懂你越过代理、科长、次长直接来找我有什么事,但那是不可以的,这样的话你的前辈们要挨骂了,是不是?出去!”

这也是她第一次意识到:



站在对方的立场想办法做成这件事情,是多么难的一件事。


于是,她向前辈认输了。因为她明白,光凭着自尊心和傲气是无法越过鸿沟的。


3

就算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

耐得住性子的才能赢


张白旗和安英怡一样是名校毕业的高材生,不仅聪明自信,而且极懂得人情世故,是典型的精英型新人。

但他在刚入职时便提供了一份“可以让钢铁组提高收益”的项目报告后,几乎立刻被闲置了起来。

他愤愤不平,认为是前辈有意为难:



就像许多刚刚参加工作的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生一样,因之前的履历足够光鲜,还带着初出茅庐的书生意气,带着一番大展宏图的小野心,会看眼色也自觉懂规则。


渴望快速获得承认,却难逃心浮气躁、眼高手低的小毛病。面对最基础的磨练,感觉备受折磨。

于是,一言不合就想辞职。

但你要明白,即使付出与收入短时间内不成正比,要是耐不住性子,耐不住寂寞,又怎能迎来重生?


4

一个不幸的事实

你的勇气不一定都能被奖励


和张格莱、安英怡、张白旗比起来,四人组中韩锡律的职场生活开始得顺风顺水。同样是名校毕业的他,受工人阶级的家人影响,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极为圆滑。

然并卵,碰上的前辈是个更为老练的“老油条”。

具体表现为:工作韩锡律做,锅韩锡律背,成绩却是那个“老油条”前辈的。

好脾气的他只能跑到天台上:


“终于知道了公司生活中最难受的事,每天要看不想看到的人,有非常多的错误和谎言,让人变得非常恼火,可上司们更喜欢那种人,我做的事都成为那家伙的”。

职场中这样不干活,却巧舌如簧会表现的大有人在,而当矛盾出现在积极进取的职场新人和得过且过的老员工之间时,本就难解的题目会更加令人头痛。



为了不因久等变成“令自己也讨厌的人”,韩锡律走了一步险棋:在公司的论坛上匿名发帖揭露老油条前辈的真面目。


然而现实却并没有给年轻人的勇气以奖励。他变成了众矢之的。


“喂,新人,你真的不该这么做。”

“再怎么不满意,也要在小组里解决。”

“连基本礼仪都没有,那个纤维一组的新人是谁。”

“炒掉他,有很多人想进公司呢。”


而那个老油条,摇身一变成了善良的、没有管教好新人的可怜前辈。

他冲动地犯了“以下克上”的大忌,公司生活由此开始举步维艰。



写在最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