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的
“Go Beyond Breath:差异化呼吸新药的创新之道”分
论坛,由
迈睿 MERIT
联合主办。
首先由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
、
迈睿MERIT 中国区总经理黄强
、
信达资产投资部主管顾琮祺
、
洛启生物CBO& COO黄静
、
瑞思普利董事长& CSO陈永奇
、
畅溪制药高级副总裁赵国宝
等嘉宾为现场观众带来了6场精彩的主题报告。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
分享到,以呼吸慢病临床为满足视角看新药研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四大慢病之一,已经拉开公卫管理序幕,而生物制剂的使用给重度哮喘带来新的机会,结合药物筛选、类器官平台、干细胞治疗和AI技术等使临床缓解成为可实现的目标。
迈睿MERIT 中国区总经理黄强
迈睿MERIT 中国区总经理黄强
分享到,不止于影像评估:IRC开拓呼吸临床的新视界:IRC临床开发中不限于肿瘤,包括眼科、神经、心血管,呼吸领域中肺功能临床数据的采集和测评、个体化中心支持、配套软件和设备的支持、以及临床中心和研究管理的支持。
信达资产投资部主管顾琮祺
信达资产投资部主管顾琮祺
主要介绍了中国信达的主要业务和架构:以创新为引领,依托人才优势,积极探索投行业务模式。以新经济领域特别是医药领域为焦点,展示了股权直投和债务重组的业务内容。
洛启生物CBO& COO黄静
洛启生物CBO& COO黄静
分享了新型抗体在哮喘治疗的应用实践:哮喘患者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前期普遍使用采用吸入制剂,到病情后期使用抗体治疗时,给药方式为皮下注射和静脉注射,给药方式的转变对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针对哮喘大分子药物的创新和差异化,结合局部给药的便利性和高特异性,洛启生物利用雾化吸入式给药纳米抗体,结合药械合一,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适应性和安全性。
瑞思普利董事长& CSO陈永奇
瑞思普利董事长& CSO陈永奇
分享了呼吸领域新药的差异化设计:随着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正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吸入制剂新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呼吸领域新药的差异怎么来?各药企围绕多联、新靶点、原辅料、制剂配比和选择以及给药装置进行综合布局和创新,并且除了呼吸系统疾病外,利用吸入制剂在神经性疾病、糖尿病等适应症等领域寻找差异点。
畅溪制药高级副总裁赵国宝
畅溪制药高级副总裁赵国宝
分享了吸入制剂的新药开发策略和进展:
吸入给药技术适用于多系统、多种药物类型的药物递送,不限制于呼吸类疾病,应结合吸入给药技术的特点,未来应大胆想象并探索新的应用方向。
在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
达晨财智执行董事刘喜
主持,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
、
健康元医学总监支沧鸿
、
班科生物研发总监李明新
、
安帝康创始人&总经理朱孝云
、
迈睿MERIT中国区总经理黄强
,共同探讨了
“呼吸领域新药研发:挑战,机遇和需要解决的难点”
。
Panel合照
达晨财智执行董事刘喜
首先介绍到, 从临床角度俯瞰呼吸道市场,临床需求是创新药物的起点也是重点。
因此,达晨财智执行董事刘喜提出了7个问题与各位嘉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从临床端出发,对中国本土企业或新兴企业在项目立项的经验和建议?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的观点
:
新药研发项目投入成本大,立项时立足点需要从临床需求出发,并且具有差异化,有自身特色;对自身公司财务情况需要预判,对项目要有阶段性成果的预期;最好涉及不同领域的专家共同商议和讨论,例如临床、研发和投资等;
达晨财智执行董事刘喜
总结到,差异化和研发节奏的把控,尤其是在目前市场紧缩的情况下,如何控制研发成本是企业发展的生存之道。
如何看待本土企业的内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
的观点是:内卷不可避免,所以在立项时国内企业最好寻求差异化发展,从而减少竞争并且拓展更多的机会。
呼吸系统疾病领域研发和临床阶段的经验?
迈睿MERIT中国区总经理黄强
表示:迈睿在临床阶段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多种类型疾病支持,不同类型疾病都具有共性:中国迎来医药产业时代2.0,危险和机遇并存,机遇在于价值主义得到了突显,想要稳定度过只能稳扎稳打扎实做好产品,良好的实验数据体现了新药的价值,这是不同疾病类型的共性。
而针对呼吸疾病领域个性:临床疾病不同,涉及到不同的技术和平台,特别今天各位分享到的吸入给药技术,吸入技术本身就像“金矿”一般,需要各位研发专家不断发掘和组合。
请问健康元:请分享特罗替卡松项目的立项和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挑战?未来如何跟国际企业竞争?
健康元医学总监支沧鸿
的看法是:虽然大家觉得现在是资本寒冬和商业内卷:但其实现在是中国制药企业的最好时机,近几年医保改革有利于进行快速的商业转化,医保规则更清晰,可以杜绝大部分的恶意竞争。
对于外部企业的竞争,关键是自身要有好的药品,外资企业在政策上没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所以内资企业不存在很大的劣势,重中之重是需要扎实的产品。
达晨财智执行董事刘喜
总结到,在资本寒冬下,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产品才是中国制药最好的出路。
请问安帝康生物:完成新一轮融资,项目开发经验分享?
安帝康创始人&总经理朱孝云
指出:
1.立项的思考:首先要考虑市场空间,在更大的赛道和销售规模下,对于研发企业才有更充足的机会;对整个企业来说,团队优势不可忽视;寻求差异化,所以在资金端会得到更好的支持。
2.项目管理如何做到又快又稳?在临床的管理中,需要把后期临床相关的事宜在前期提前定位,将思维前移,才能更快速地进行产品布局。
达晨财智执行董事刘喜总结到,中国的创新企业在快速发展,管线大部分处于临床后期,所思考的问题于前期不同,谢谢分享。
请问班科生物:从高校和科研院所出身的团队,立项是否有自身独特的想法,如何做决策?
班科生物研发总监李明新
认为:班科生物于12年成立,前期主要在病毒所做埃博拉等病毒,更多服务于国家安全;后期关注到RSV抗体,从15开始立项,公司平台较新,根据班科的经验针对科研背景的公司在前期需要做好研发,在研发过程中后期需要关注并且及时进行产业化。
资本寒冬,针对中国企业做first-in class药物,在此过程中有何建议和挑战?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与危重医学科主任医师周勇
的观点是:中国制药和国际制药环境和技术差距逐渐在缩小,国内投资和生物技术越来越成熟,立项时first 前景良好。
班科生物研发总监李明新
认为:对于院校背景的公司,确实更应该关注first in class,但是对于新的公司关注广义的first in class可能对于新成立的中小型公司是更好的选择。
安帝康创始人&总经理朱孝云
指出:从企业的角度,企业的创新需要讲究不同管线梯度,最早流感追求best in class; 第二梯队 子宫内膜异位,叫First in China; 第三梯队first in class,卷中胜出,原创是需要。
与不同方向的专业第三方战略合作,抱团取暖,优势互补更好的把握在市场的节奏,稳步度过寒冬。
迈睿MERIT中国区总经理黄强
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