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志
这里是家庭教育与自我提升的补给站,美好家庭的打造地,爸爸妈妈学习、思考、放松的后花园。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志

一位教师妈妈的大实话:别再逼孩子努力了!上了中学回头看,父母最应该狠抓这3件事

父母志  · 公众号  ·  · 2024-08-17 07:00

正文

























































































































































































































































作者 | 暖爸老白
来源 | 青春期父母成长学堂(ID:fumuxue199)



儿子今年14岁,上初二。他从小聪慧过人,学习能力强,尤其热爱运动。

我是一名高中老师,老公是工程师,深信儿子遗传了我们的优良基因,所以对他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从幼儿园中班开始,我便和儿子制定每周学习计划表:
阅读、古诗、识字、英语、篮球、数学思维、乐高、围棋等统统安排上。

那时,儿子听话懂事,只要没有特殊情况,我们都能够自觉地按照计划执行。

一直到初中之前,一切都在我的掌控之中。儿子成绩也不错,基本都在班级前3名。

我曾满怀信心地认为,我的儿子拥有极强的自律能力。

但是,上了初中之后,我全线失守了!

儿子开始对我进行了全面的反抗,最开始是从拖延作业开始的。

每天写完作业都要拖到晚上10点,早上上学又起不来,把自己弄得疲惫不堪。

也是从那时起,我的神经开始紧绷,对儿子实行严格监管。

他写作业,我就搬个凳子坐在他身后盯着,一旦发现走神、发呆,我会立马出声提醒和催促。

刚开始,我的监督确实管用,他写作业的效率有所提升。但渐渐地,我发现儿子开始故意和我对着干。

放学后,我要求他先复习当天所学内容再做题,他不听,直接拿出练习册。

数学卷子我让他从头开始做,他却执意先做后面的应用题;我让他写完作业再看课外书,他就把书偷偷地藏在课本下面……

初一下册的时候,他们学校掀起了一股卡牌热潮,儿子也沉迷其中。

每当看到他带着一堆卡牌回家,专心致志地摆弄着,我心中便涌起一股莫名的怒火:
“你玩这个卡牌有什么用?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怎么没见你在学习上这么专注过?以后不许玩了!”

儿子一听急了,冲我大喊:
“我就要玩!你怎么什么都要管,烦死你了!”

看着他怒气冲冲的样子,我也对着他一顿大吼!导致我们的亲子关系降到了冰点。

从那之后,儿子彻底摆烂,学习毫无主动性,全靠我在后面推着他走。他就像一只缺乏动力的陀螺,拨一拨,才转一转。

每天动不动就甩脸子、摔门,只要我一说话,他总是带着抵触和反感,立马反驳我。

家里气氛越来越紧张,压的我快喘不过气来。

再这样下去,恐怕我都得抑郁了!

我真的不知道,原来那个好孩子去哪儿了,到底怎样做,才能激发他的学习动力,让儿子自律起来呢?



我后来才知道,实际上,孩子的每一种异常表现,背后都是有原因的。正如人类本能地倾向于“趋利避害”,孩子的行为肯定有他“获益”的地方。

反抗、磨蹭、拖延、不自律等等,这些行为背后的根本原因是:
家长“管”的太多、“催”的太多。

孩子为了摆脱“束缚”,会选择用拖延的方式来消极反抗。

特别是过于专制和严厉的父母,孩子往往更容易养成拖延的习惯。

期下去,这样的家庭可能会面临两种不良后果:

1、大脑层面:

如果孩子长期处于被催促、被指责、被控制的紧张状态下,那么他的大脑就会分泌压力激素,从而影响正常运转,导致“变笨”。

回想起我坐在儿子身后“盯”写作业时,总是挑他毛病,字写错了、坐姿不对、不许走神等等,给他造成无形的压力。

长此以来,他一看到我坐过去,就会紧张、焦虑,大脑不自觉地进入“防御模式”,哪有精力深入思考和学习?

2、心理方面:

频繁的催促不仅使孩子内心深感不悦,更让他产生了一种被束缚、被控制的感觉。

然而,由于年龄尚小,不敢直接反抗,因此只能用拖延、磨蹭来“无声对抗”。等年龄大些,孩子就会变得容易激动、发怒、觉得什么都无趣,甚至直接躺平、摆烂。

想一想:如果你的领导天天在背后催促、批评、指责你的工作,天天都处于紧张、高压的环境下,你还能把工作做好吗?

我恍然大悟,这么多年来,我竟然一直在无意识地“摧毁”孩子的内驱力!

每个人都需要自由、放松的空间,孩子也一样。

自律的孩子一定不是靠父母“管”出来的,自律的前提是自尊水平。

自尊水平越高,自律性越强。

那怎样才能提高孩子的自尊水平呢?结合我儿子的实际情况,我分享下面三条建议:



1、信任孩子,管住嘴、不催促、不指责,点到为止,把主动权和责任权还给孩子,让他承担自然后果。

之前,每当儿子放学后踏进家门,我总是迫不及待地一连串询问:“今天学得怎么样?作业多不多?赶紧别看电视了,去写作业吧!”

随后,又会不断地催促:“几点了,才写了这么点,明天怎么能来得及呢?”

儿子本来心情不错,结果被我一催促,他就不耐烦地摔门进入房间。有几次,他甚至自己本来准备看书了,但我一催,他瞬间就不学了。

心理学领域,有一个被称为 “超限效应” 的概念。

当一个人所承受的刺激超出其承受能力时,往往会产生厌烦与逆反的心理反应。

这就是为什么我越催,儿子越跟我对着干的原因。

明白这个道理后,儿子在写作业时,我不再一趟趟的进去“巡逻”,而是在门外叮嘱他:“你自己规划好时间,写完早点去睡觉。”

有时候即时他没完成,我也不着急,只是平静地说:“哦,那可能明天老师会批评你了。”

对于我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儿子起初显得有些不适应。我注意到,他有时会偷偷地打开房间门,小心翼翼地左右张望,确认我是否仍在门外监督他。

起初,我还有点担心,完全放任给他自由,会不会令他彻底放飞自我,但出乎我意料得是,他作业完成的速度竟然越来越快。

赋予孩子充分的信任,让他自行承担行为的自然结果,这种方式更能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驱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