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云南广播电视台  ·  预计2030年完工!从昆明坐高铁可到曼谷 ·  7 小时前  
云南新闻广播  ·  《云南省“高效办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一批 ... ·  23 小时前  
云南网  ·  云南人的春天,从舌尖开启🥰🥢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为什么我不信技术派?

请辩  · 公众号  ·  · 2018-08-24 15:37

正文



文 | 蔡垒磊


《东方华尔街》里面有个小细节,张孝全饰演的韦航利用喊单团队将某支股票的股价推高,其中分别用到了:喊单团队、碰瓷、媒体、谣言、辟谣这样几个步骤,里面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关注:


韦航在打电话时候对操盘团队说:“等一下等一下,你别涨这么快行不行?先做个头肩底,你要照顾那些图表派的嘛。”



图表派(技术派),是我10几年前刚进入证券市场的时候仰望的一群人,他们每个人都能占走两张办公桌,普通的操作员3~4台显示器,大咖6~8台,叠起来。


(临时拍摄公司一角用于举例,他们不是图表派)


于是我买了很多的书,边看边记边打开软件研究边用真金白银实操,家里有一格书架是光给技术分析类的书籍的,大约有十几本,都看完了,其中有几本几乎翻烂了。


曾经有一段时间我在投资公司做现货晚盘的操盘手,由于现货操盘换手频率比股市要高很多,所以这段时日我几乎试遍了所有的模型和所谓的图表形态技法,通过细心复盘和逻辑推演,我终于彻底地抛弃了技术图表。


如果你细心研究过,你就会知道,当图表走完之后,你可以为每一个“上涨点”找到若干买入的理由,也可以为每一个“下跌点”找到若干卖出的理由,于是你认为下次肯定懂了。


但当图表又走到当下你要决策的时刻,你却发现,无论你要买入还是卖出,都能在不同大师的书里找到支持你当下决策的依据,于是又迷茫了。


可奇怪的是,当图表走完之后,又清晰无比——这不就是买入点,这不就是卖出点嘛,当时我怎么会迷茫呢?


这就是至今还有这么多人信图表派的原因。


为什么会这样?


理由很简单:所有的图表技法都是滞后的。


也就是说,从结果来看,那个形态的那个位置的确是书里写的某个上涨或下跌形态的开始,但是当图表的后半部分被遮住,你完全不知道后面怎么走的时候,你会发现它通常既可以上涨成为某个形态,又可以下跌成为另一个形态,这两种不同的形态书里都有,那么你从它已经是上涨形态的结果来看,这里的确是买点,但当你真的买入之后,万一它走出了下跌形态呢?于是你会捶胸顿足,怎么我当时就看不到那是个卖点呢?多明显啊。


股市里的每一个点均是如此,既能找到上涨的图表理由,也能找到下跌的。


所有的技术图表大师总共分两类,一类是自诩的大师,通常是新手;另一类是公认的大师,通常是演员。


对于新手来说,无知者无畏,照概率来讲,如果有1000个人每天去判断某支股票今天是上涨还是下跌,无论它用不用图表,总有几个人是会连中10次的,于是那些连中10次的人如果用了图表分析法,当然会认为自己是股神,或者天生自带某些特殊的才能。


更何况以股民总人数来讲,别说连中10次,连中20次都是等闲而已,股神众多,而就算这些人不用图表,用抛硬币的方式也能得到一样的结果,基数大嘛。


区别是前者给人更多的迷惑,总认为是自己的专业程度的功劳,后者虽然也可能认为这硬币会不会跟股市有某种冥冥之中的关联,但大抵还是头脑清醒的。


以上是新手,那么演员呢,就不一样了,他们早过了那个被幻觉支配的时期,心里十分清楚这玩意儿有没有用,但他们还是愿意做演员,要么是收钱教学生,要么是为某些公司或项目打掩护——《点金胜手》里的发师就是这样的角色——Ccoin形态非常好,建议买入,这就是一个演员的职责。


而公司也会配合他们,利用大量操盘手熟练地做出上攻形态,这样当公司出货完毕下跌后,台前的演员也没有多少责任——至少它真的涨了,且完全按照书上的形态,有理有据,后面的下跌当然有下跌的形态理由。


如此,这些演员的拥趸不会跑,演员还能重复使用。


图表不是一无是处,只不过作用小到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你作出买入或卖出的决策时,图表大约可以占到1/10的参考因素,注意,是图表里面的所有指标,全部加起来综合考量可以占到1/10,而其中的每一个指标大概只能起到1/100不到的作用,所以分割开来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你说我时间有限怎么办?有这么多要参考的东西,我怎么看得过来。


时间有限就别赌了。怎么着,是赌博门槛太低了?赌博门槛是低,可赢钱门槛高啊,这是个很专业的事情,要尊重专业。


那我看新闻联播行不行?有人说牛人都看新闻联播。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