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侧重二十世纪中国政治社会史、政治经济史,中共党史;历史学新书、新刊、论文;中央地方文献资源;以及很少有我们找不到的电子书。总之,专业是中国近现代史当代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饶新闻  ·  敲黑板!《哪吒2》的隐藏知识点来了→ ·  15 小时前  
银幕穿越者  ·  《诡才知道》评分上涨 ... ·  昨天  
桃桃淘电影  ·  9.7分崩到6.4,年度最热新番玩脱了?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新书:《怀柔远人:马嘎尔尼使华的中英礼仪冲突》

近现代史研究资讯  · 公众号  ·  · 2019-08-10 17:54

正文


作者:[美]何伟亚 著;邓常春 译;刘明 校对
出版时间:2019-08

出版社:社科文献出版社

定价: ¥78

丛书名:思想会

页数:345

书号:978-7-5201-4762-0

装帧: 精装

内容简介

1793年,由英国王室派遣,东印度公司资助,马嘎尔尼勋爵率领的英国访华使团抵达中国,目的是觐见清廷的最高统治者乾隆皇帝。此即清王朝和海上霸主大不列颠这两个欧亚帝国在18世纪晚期的初次正式接触。本书从历史角度审视了两大帝国的这次具有象征意义的会面。作者摒弃了传统针对此类问题的欧洲中心观,代之以一种对称性的叙述,通过详细考察中英礼仪冲突的表象和实质,旨在打破文化中心论及现代性宏大叙述对历史研究的垄断。

作者简介

何伟亚(James L.Hevia),美国学者。现为芝加哥大学历史系教授,全球研究项目负责人,东亚研究中心成员。

James Hevia's research has focused on empire and imperialism in eastern and central Asia. Primarily dealing with the British Empire in India and southeast Asia and the Qing empire in China, the specific concerns have been with the causes and justifications for conflict; how empire in Asia became normalized within Europe through markets, exhibitions, and various forms of public media; and how the even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re remembered in contemporary China. Both Cherishing Men from Afar (1995) and English Lessons (2003) focus on these issues. Subsequent research has centered on how the British in India developed and became dependent upon the production of useful knowledge about populations, geography, and pack animals to maintain their Asian empire.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roject deals with military intelligence and appears in The Imperial Security State (2012). The second part of the project addresses military logistics, the uses of pack animals in warfare, the emergence of tropical veterinary medicine, and the phys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njab as a resource for supporting a security regime in northwest India.  These subjects are taken up in Animal Labor & Colonial Warfare (2018). The third part of the project, now underway, considers the impact on India of new agricultural sciences that emerged at the end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Imperial Pests will focus attention on applied or economic botany and entomology and demonstrate how “constructive colonialism” in India situated imperial development projects in a global scientific network. It will specifically address the war on insect and weed “pests” and the long-term ecological impact on post-colonial nations-states in South Asia.


目录

译序i

中文版序i

序言i

第一章 导言1

第一节 帝国主义研究的新模式3

第二节 伟大的转变与以中国为中心的历史9

第三节 朝贡体系及其评论者11

第四节 礼仪问题18

第五节 超越象征性和功能性礼仪24

第六节 开展本项研究的若干考虑29

第二章 多主制:清帝国、满族统治权及各领土之间的关系35

第一节 18世纪的清帝国36

第二节 多元中心,多元权力38

第三节 清帝国的亚洲腹地43

第四节 海疆56

第三章 计划和组织英国使团64

第一节 导论64

第二节 乔治三世致乾隆帝的信函67

第三节 公共领域与马嘎尔尼勋爵的智者世界70

第四节 国民性74

第五节 有关品味和中国形象的讨论77

第六节 典礼、主权和外交85

第七节 礼仪外交到商业外交92

第八节 从圣·詹姆斯宫廷到中国海岸94

第四章 光彩炫目的所罗门王:英国使团在中国97

第一节 博物学家的观察98

第二节 第一次会面104

第三节 表演舞台111

第四节 觐见谈判:谈论公共领域114

第五节 礼物与英国制成品120

第六节 马嘎尔尼觐见乾隆皇帝123

第七节 谈及商业127

第八节 在北京发生的事129

第五章 宾礼与各领土之间的关系136

第一节 清帝国话语中的“宾礼”138

第二节 礼仪的形而上学和帝国礼仪142

第三节 君主权力与宾礼146

第四节 宾礼和统治权的构建149

第五节 作为行为的礼仪152

第六章 沿中线而行:问候与准备156

第一节 初次接触:通告与进入帝国的请求(1792年10月22日~12月3日)156

第二节 准备接待(1792年12月~1793年7月)160

第三节 英国礼物与帝国赏赐167

第四节 为使团觐见做准备178

第五节 礼仪危机Ⅰ:帝国官员的管理不当(1793年8月29日)184

第六节 礼仪危机Ⅱ:重新估计英使之来意(1793年9月9日)186

第七章 汇聚:觐见、上谕和赠礼190

第一节 为英国使团而对帝国觐见所做的改动193

第二节 帝国觐见196

第三节 皇帝的介入Ⅰ:皇帝的诗200

第四节 皇帝的介入Ⅱ:赠礼202

第五节 热河的大朝和宴会204

第六节 礼仪危机Ⅲ:重新评价英国使团——贡使始终不能理解礼仪中的关系205

第七节 1793年9月23日的上谕209

第八节 使团准备离开及对英国人禀性的深入评估215

第八章 结束宾礼过程218

第一节 皇帝对马嘎尔尼六项请求的答复219

第二节 从北京到杭州:松筠与马嘎尔尼(1793年10月10日至11月9日)224

第三节 从杭州到广东:长麟与马嘎尔尼(1793年11月9日至1794年1月)230

第九章 宾礼与外交240

第一节 宾礼与清帝国的形成242

第二节 马嘎尔尼勋爵与外交249

第三节 一次交锋251

第十章 从事件到历史:中西关系史上的马嘎尔尼使团257

第一节 作为清帝国先例的英国使团258

第二节 作为英国先例的马嘎尔尼使团261

第三节 欧美话语中的磕头问题265

第四节 乾隆皇帝的信与朝贡体制综合体272

第五节 从帝国常规到民族—国家的叙述性历史274

第六节 历史的视野280

附录286

参考文献290

索引33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