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见稿出来之后,我看了好几遍,信息量很大。
鉴于这个意见稿的信息量很大,我这个解读会分几篇文章来写。
这两天各个群关于这个意见稿也是讨论很多,但是很多观点也是有着很大的出入。我对于这个意见稿的解读仅仅是我自己的观点,并不代表权威的观点,其中或有偏颇,也请大家谅解。
我先高屋建瓴的提三个问题,这才是本次意见稿的核心点:
第一,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新的发行规定?目的何在?
第二,本规定给普通纪念币定性了“商品”的属性。
第三,本次规定最主要的核心点就是“
银行业金融机构组建承销团参加竞标
”,那他们为什么要参与投标?动力何在?
这三个问题里面,第三个问题信息量最大,也是最让大家看的头疼的,到时候我会更多的篇幅写第三个问题,毫无疑问,第三点最关键,是未来纪念币行情的关键解读点。
首先说第一个问题,
人行为什么要出台这个新规?
1、如果我们把纪念币发行时代划分一下,2015年前算一个时代,那是时候的发行主要是老百姓银行门口排队兑换,公开性、透明度都做的不够好。
2015年至今算一个阶段,主要通过网上预约,线下兑换,透明度、公开度大大的提高了。
新规后那算另外一个阶段了,所以我把这个新规意见稿划分为一个新起点或者新的时代。
2、最近几年,普通纪念币发行政策虽然在公开性、透明度上做的非常之好,但是随之而来的矛盾突出,发行方头疼、承担发行任务的商业银行头疼、市场也不叫好、老百姓也不满意,变成了一个多输的局面。发行的少,维稳压力大;发行的多,自己压力大。可以这么说,关于纪念币的发行量,发行方的压力可想而知的大。
而普通纪念币发行是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扭转这个局面?重新制定发行政策,这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了。
当然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理解,这个新规的出台是被倒逼出来的,是被市场羸弱、被老百姓用脚投票给逼出来的。
3、逐步向市场化靠近,“
坚持市场导向、民生导向、问题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满足公众的多样化需求
”,这是本次新规的核心点,市场经济下,不能再用老一套的计划经济模式来操作,这也是本次新规的一大转变。
下面说第二个问题,
普通纪念币的定性
。在这个里面,有不少人会误读了新规。
1、“
等值流通
”,这句话是废话,大家不看也罢,因为每一次的公告都会有这句话,这是普通纪念币的基本属性。
我稍微改一下,在“等值流通”前加两个字“可以等值流通”,这样就更加的贴切了。从纪念币发行一路缩量下来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说,既然在缩量,就是基本杜绝了去作流通币的可能性。
总的概括成一句,
可以等值流通,但不想大家也不建议大家去流通
。
2、普通纪念币的“
商品”
属性定性,虽然新规中并没有提到商品这个字眼,但是我们能明显感受普通纪念币商品这个属性的定性已经明确。其中,市场化发行这样字眼出现了很多次;“
(七)操纵普制币市场价格、发布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一条也能明显的感受到商品的属性。
我们回想到现在各大电商平台对于泰山币销售以及老鼠币销售的情况,就大致能感受到这一个的变化。
3、“
溢价发行
”,很多人误读这一点,以为进行招投标后,普通纪念币未来的发行会慢慢的进入溢价发行这一步,这个肯定不会,规定中任何的溢价发行以及招投标都是指装帧的这一块,普通币的预约兑换还是面值兑换。
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下,
溢价发行普通币是不可能出现
,至少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
今天就暂时说第一第二点,明天文章会更详细的解读第三个。
整体上,本次新规是对纪念币未来市场发展极其利好,而不是一点点利好,当然这个新规释放的利好第二点其实已经非常的重要,定性商品,这会促使交投活跃。最重要的还是在第三点上,我们明天聊。
在纪念币发行上,人行一直在努力,我们相信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