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iHeart
心脑血管领域的最新文献和视频,仅是个人业余时间的整理和分享,希望一起探讨、不断进步。Mi代表Mimic,由模仿到创新,由引用到独创,与君共勉。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MiHeart

左心耳的射血分数

MiHeart  · 公众号  ·  · 2024-03-27 07:07

正文

对,你没看错,就是左心耳(LAA),即不是左心房,也不是左心室。前些天笔者突然听闻一位老师的分享,感谢这位老师,笔者自觉这么孤陋寡闻,是得赶紧补一期。

1995年的Chest杂志上,美国Hunter Holmes McGuire Veterans Affairs Medical Center的研究者们即发表了“心房颤动时左心耳的收缩功能”一文。自当年起, 约30多年前至今, 笔者大致搜索了下,基本用的都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测量包括左心耳射血分数在内的左心耳功能,且TEE也仍是左心耳评估的金标准,是故下文仅涉及TEE。 这里当然,你说ICE能不能看,那也是可以的。

2015年Stroke杂志上,仍是美国研究者们提到:TEE结合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以对左心耳进行功能评估,使用脉冲多普勒的2D超声心动图,可以量化左心耳的血流速度。在窦性心律期间,超声可观察到4个波,初始波发生在舒张末期,代表左心耳收缩和排空的前向流动;第2个波是左心耳充盈的逆向波;另有额外的较小的前向波和逆向波,这两波被认为是左心室舒张和左心耳弹性所引起的。他们此处引用的是1993年,John Mills Echocardiography Laboratory的研究者们提出的方法 (又刷新了一次时间线)

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知识点,我们都知道理论上只要血流方向平行于超声波束,即可由TEE/ICE的任一标准成像平面获得有效的血流速度。但关于左心耳的脉冲多普勒PW采样位置,并未达成共识( 可能之前 重视度不够 ),报道文献中提到,一般会将PW采样部位放置于左心耳朝向左心房的近1/3处,以获取可重复的波形,同时避免对左心耳壁采样。 这里看看心超专家/老师们是否有别的部位推荐~

图1 1993年,美国研究者发表的左心耳的脉冲多普勒特征。 这个第一作者,不晓得是不是华裔同胞啊~

图2 该文中,主动脉瓣水平的TEE显示左心耳口处的脉冲多普勒样本 (可以看下这里放置的部位)

图3 同样是该文中,(A)患者心率45次/分情况时,左心耳的脉冲多普勒仅显示双相流,其中由于心耳收缩(a波)而产生前向流动,由于心耳舒张/松弛而产生逆向流动(b波);(B)同一患者心率80次/分时,可见四相血流,c波为舒张早期前向血流,d波为逆向血流 (注意当前的分法与30年前略有区别,且更侧重另一个指标:晚期排空峰值流速)

图4 对比2014年JACC上,美国欧洲和以色列研究者发表的另一篇文章中,窦性心律下左心耳大小的变化,上面的白色箭头指示左心耳的大小,下方的黄色箭头指示不同的心动周期

了解上文中,左心耳特征性的双相流功能模式后,我们再看回到LAA-EF,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一样,左心耳的射血分数亦是根据心耳舒张期和收缩期所获得的最大和最小面积测量得出的,如下图5和6。

图5 在心电图的指引下,超声下左心耳射血分数的测量

图6 (左)4D CT和(右)TEE测量左心耳射血分数的代表性图像。FAC,fractional area change 面积变化分数 (工具高大上了,基本原理还是一样的;二维测面积,三维测体积~)

2009年European Journal of Echocardiography的报道中,欧美研究者们报道了166名正常人群右房和左房的射血分数,其中LAEF的正常参考值下限为45%,RAEF则为46%,但未涉及LAAEF。一般认为,LAAEF的正常值下限应更低。更为遗憾的是,在左心耳超声相关参数预测血栓的报道中,LAAEF未体现太大的优势 (毕竟,左心耳评估的一个主要意义就是识别/排除血栓) 。譬如,在下图7,2017年JACC上发表的综述中,就未见LAAEF的身影。另一方面,近来的研究中亦显示,LAAEF在左室充盈,尤其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患者临床预测中,还是有其意义的。

图7 可预测卒中的左房和左心耳影像学参数

左心耳射血分数就说到这,最后想聊下一篇经典文章。这是1997年发表于Circulation上的,Mayo Clinic的研究者们针对500个大体心脏解剖的左心耳测量结果,其中每10年一个年龄段分别有25个女性和25个男性的大体心脏用于研究。除了众所周知的结论:“左心耳的平均长度、宽度在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左心耳的平均长度、宽度和开口直径在20岁之前,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54%的左心耳存在2个分叶,80%为多叶,且分叶存在于心脏的不同平面,”外,笔者更感兴趣的是下方标识测量方式的图9,其中超声心动图所测得的左心耳开口Oe,较之解剖学开口Oa,会大一些。这部分验证了,为什么三维测量较之传统二维超声,会更准确些。

图8 大体解剖结果显示,20岁之前,左心耳开口直径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不同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

图9 解剖标本中的左心耳测量,左心耳用黑线勾勒轮廓,注意图中Oa和Oe的区别

那么,今天就聊到这。

今天最后的最后,发自内心地给SCI-Hub打个广告,作为一个延续了十年的老牌大家都懂的网站,捐个一块确实不多。



引用文献:

1. John Jue, Tim Winslow, Gary Fazio, et al. Pulsed doppler characterization of left atrial appendage flow. J Am Soc Echocardiogr 1993;6:237-44.

2. Solange Bernardes Tatani, Orlando Campos Filho, Claudio Henrique Fischer, et al.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 at 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percutaneous valvotomy in the mitral stenosis.Arquivos Brasileiros de Cardiologia, 84, 457-460.

3. In-Cheol Kim, Hyuk-Jae Chang, In-Jeong Cho, et al. Benefit of four-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derived ejection fraction of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 to predict thromboembolic risk in the patients with valvular heart disease. Korean Circ J. 2019 Feb;49(2):173-18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