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数智融合 屏观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坐101小时硬座回家”上热搜,别让流量冲垮真假界限 | 新闻眼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  · 公众号  ·  · 2025-01-24 16:42

主要观点总结

今日新闻眼涵盖了多个热点话题,包括“坐101小时硬座回家”上热搜、动物园卖虎尿、老年医学科“爆发式”增长、湖里布下“刀片网”防野钓,以及“年味游”成新宠等。文章对这些话题进行了评述和总结。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坐101小时硬座回家”上热搜

男生花700元买101小时硬座回家的经历引发关注。媒体和网友参与讨论,但应警惕流量冲动和追求真实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2: 动物园卖虎尿引发争议

动物园出售虎尿被宣传为具有治疗功效,专家指出这是无稽之谈。将虎尿当药品销售并鼓吹其治病功效是违法的,可能误导消费者并造成伤害。

关键观点3: 老年医学科“爆发式”增长

老年医学科数量增长迅速,但面临一些现实瓶颈。需要建立与老年医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提升老年医学科的发展质量。

关键观点4: 湖里布下“刀片网”防野钓引发争议

为了防止扎堆钓鱼,工作人员在湖底投下螺旋铁丝网引发争议。这种做法缺乏智慧且可能伤害游客的安全感,城市治理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力度和温度。

关键观点5: “年味游”成新宠

“年味游”成为春节旅游市场的热门选择。这顺应了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体现春节的文化内涵和时下流行元素。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日 新闻眼


“坐101小时硬座回家”上热搜,别让流量冲垮真假界限

动物园卖虎尿,怎一个荒唐了得

老年医学科“爆发式”增长,还需写好“后半篇文章”

湖里布下“刀片网”,公园防野钓莫走极端

“年味游”成新宠,看见流行元素的“圈粉”力量



1

“坐101小时硬座回家”上热搜

别让流量冲垮真假界限


1月22日,“男生花700买101小时硬座回家后续”冲上热搜,引发热议。该话题内容来自近日一男大学生在社交媒体上连发的多条视频,讲述其“花700元买101小时硬座从佳木斯到喀什”的经历。视频文案写道,妈妈给了3000元买机票,我花700元买了101小时的硬座,净赚2300元。最新一期视频的文案显示,自己到家就生病了,输液花了673元,割痔疮花了5296.5元。


微评

通过夸张的表情,以及前后的反转, 这一组视频吸引不少人观看, 其中最受关注的一条获得近百万点赞。 随后,有媒体根据视频内容做了报道,并建起多个相关话题,有的还冲上热搜高位。留言区则有众多网友参与讨论类似经历,甚至还有衍生的“微调查”:你坐火车最多坐过多久……


看起来,这似乎是一则有趣且能引起人们高度共情的社会新闻。然而,事实上呢? 该男生发布的这组系列短视频,均标有“剧情演绎 仅供娱乐”,视频下方亦有这样的作者声明。 可见,这只不过是一场演绎,背后是明显的剧本策划。但就是这样的“虚构情节”却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巨大的流量, 其中被消耗的公共资源,被消费的公众感情,显得既荒诞又让人唏嘘。


冲垮真假界限的,主要还是流量冲动。 视频博主虽做了“剧情演绎”的声明,但由于视频场景“过于真实”,表明 博主其实是在有意无意地营造真实。 而越是追求“真实”,在传播中,对于不同受众而言,就越容易模糊了真假界限。 不仅首发媒体应该对真实性负责,跟进、衍生此话题的媒体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同样脱不了干系。 真实,是所有新闻及话题的基石,是不能跌破的底线。


(红星评论微信公众号)


2

动物园卖虎尿

怎一个荒唐了得


近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某旅游单位出售虎尿,50(元)一瓶”。对此,涉事旅游单位——四川雅安碧峰峡野生动物园相关人员回复称,目前动物园还有虎尿出售,并称有经营许可。动物园在宣传中称,虎尿“对类风湿、外风湿关节炎疼痛、跌打损伤、肌肉酸痛等症有较好疗效”。1月22日,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已介入调查。


微评

虎尿被宣传为具有治疗功效,这本身就是一种无稽之谈。 早有专家指出,虎尿并非中药,没有任何医学著作提到虎尿有药用价值,也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其具有治疗作用。令人大跌眼镜的是,私下求虎尿、赠虎尿也就罢了, 现在竟有野生动物园明码标价公开兜售虎尿,还宣称虎尿有治风湿之效, 既可“外用”也可“口服”,真是“一个敢卖,一个敢买”。


国家对药物的监管有着严格的程序和标准,任何药品在进入市场前都需经过审批,以确保其安全性与有效性。 动物园将虎尿当药品销售,并鼓吹其治病功效,这种行为显然是不负责的,也是违法的。 一旦有人用虎尿做“药引子”治疗风湿病,特别是选择“口服”这种方式,很可能延误病情,甚至会造成其他伤害。


动物园利用部分人对民间偏方的迷信,将科学常识和法律常识置于不顾,公然把虎尿当成治病的药品来销售, “吃相”实在难看。如果把兜售虎尿当噱头,以此吸引游客,同样打错了算盘。


(新京报评论微信公众号)


3

老年医学科“爆发式”增长

还需写好“后半篇文章”


老年人往往患有多种慢性病,需要在不同的科室间跑来跑去。为了解决老年人“看病难”的问题,自2019年起,我国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的单病种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多病共治模式转变,要求各地探索建立老年医学科。近年来,老年医学科数量“爆发式”增长。从数量上看,老年医学科的增加速度值得肯定,但从现实痛点看,还面临一些瓶颈。


微评

深层的矛盾在于,当前的医疗体系中,老年医学相关科室处于不利地位。 一方面,我国医保支付实施单病种打包付费,也就是说,不论老年人身患几种疾病,都只能按一个病种付费,这与老年医学科“治共病”的理念不匹配。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病程长、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而基于现有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平均住院日、病床周转率都是考核指标,这使得老年医学科处境尴尬。


为破解这一难题,需建立与老年医学科发展相适应的考核机制和评价体系。 只有“指挥棒”变了,其他环节才会跟着变,才能真正推动老年医疗服务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提升老年医学科的发展质量,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从扭转人们就医的固有观念,到提振医疗机构科室建设的信心;从培养医生,到组建多学科协作团队 ……这些需要持续关注,也需要卫健、医保、教育、民政等多部门协同配合。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首次突破3亿人,占全国人口的22.0%。在这一背景下, 建好老年医学科,是满足老年人医疗需求、提升晚年生活质量的必由之路,也是助力“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的应然之举。


(工人日报)


4

湖里布下“刀片网”

公园防野钓莫走极端


1月21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河南焦作武陟县龙泉湖公园工作人员往湖里下“刀片网”,引发关注。当地园林绿化中心通报称:为防止扎堆钓鱼引发溺水风险,工作人员将螺旋铁丝网投入深水区湖底。中心立即叫停并将铁丝网全部打捞上岸。


微评

为了防止所谓的扎堆钓鱼,就向湖里投下危害性极大的螺旋铁丝网,这事儿办得既不厚道,也缺乏智慧。 当地的做法是典型的为了一个单一治理目标,而忽视了综合治理效用的极不明智的做法。 根据有关人员的解释,之所以投下铁丝网,是因为“此前曾派工作人员多次劝阻,甚至请来了警方协助,但都起不到什么效果”,不得已才出此下策。


使出这样的霹雳手段,效果必定立竿见影,趋利避害的道理大家还是懂的。 但如果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以伤害游客的安全感、制造一种恐怖效应为代价,这样的治理思维,便是出现了严重偏差。 城市治理很复杂,往往涉及不同的利益主体,很难用单线思维去处理某个问题。在决策过程中,必须综合考虑一项决策可能带来的后果,包括有利的,还有不利的,求取一个最大公约数。 从综合效用来看,在湖里投下铁丝网,显然不是这个“最大公约数”。


在城市治理中,还包括如何处理好力度与温度的关系。 城市管理没有力度,不足以达成震慑效果;但执行过程如果完全失了温度,也会造成不良观感,甚至会导致逆反心理,难以达成预期效果。用投下铁丝网的方式来治理扎堆钓鱼,不过是工作人员的懒政。 城市治理没有一劳永逸,这是常识。


(新京报)


5

“年味游”成新宠

看见流行元素的“圈粉”力量


近日,某知名票务网站发布《2025春节旅游市场预测报告》,其中显示,“年味游”成为2025春节国内游游客的不二之选。春节期间,泉州、潮州、汕头、自贡、大同、兴义等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


微评

“年味游”的日渐兴起,顺应了游客的多元化、个性化旅游体验需求。 特别是2024年12月4日,中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节的文化价值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也为“年味游”的热度添了一把火, 这个农历新年,更有不同意义。


盘活各地的年味儿,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这是游客的共同期待。 一来,需要进一步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深挖传统春节的文化内涵,让“年味游”中的旅游产品能够体现更浓厚的年俗文化和更有温度的人情味。其次,要体现时下流行元素——仪式感, 通过体验更多具有地方特色的“年味游”产品,感受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脉搏。


此外,还要对市场新兴元素和创新思维保持开放姿态。 用现代方式去解读和传播传统文化,让年味儿在线上线下年轻人群体中“拉满”, 这给很多商家带来启示,在流行元素下,“商业+春节”可以有很多玩法。当“年味游”成新宠,各地如何接住这“泼天富贵”、能否借势出圈为网红城市,无疑也是一场富有乐趣的大考。


(工人日报)


图源 | 网络

责编 | 潘江涛 范昌鑫(实习)

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带您聚焦人民日报评论。 扫码订阅手机报,获取每周人民日报评论集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