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结构化金融
结构化金融学会创建的原创自媒体,资产证券化与结构化金融学术,业务交流平台。定期组织线上网络培训与线下俱乐部形式的面对面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Wind万得  ·  突发!港交所宣布交易收费新标准 ·  10 小时前  
法询金融固收组  ·  财政部11号文 ·  12 小时前  
广州乐居  ·  LPR保持不变!广州房贷利率最低2.85% ·  昨天  
中金点睛  ·  中金 |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结构化金融

银行理财增速大降意味着什么?

结构化金融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28 20:22

正文

根据新华社报道,5月银行理财余额为28.4万亿,环比下降,同比增速降至9%。不仅低于贷款增速,也远低于M2的目标值。

我们结合此前监管表态来看,表外理财余额增速应该是“去杠杆”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目标应与贷款增速、M2增速相一致。表外理财增速跌至贷款增速之下,验证了“去杠杆初见效果”的表述,监管进一步加压的内在要求也随之而转弱,有利于市场预期的稳定。

此外根据我们的测算,表外理财增速下降,也对应使得银行体系广义信贷增速明显下降,从而二季度MPA考核压力也会下降,有利于缓和季末非银资金面。


近期存单收益率高位回落,市场做多情绪也转暖。临近跨季结束, 存单利率的回落并非意外,对于投资来说市场可能更关注的问题在于跨季后存单利率走势如何。 尤其是伴随着存单利率的回落,上周存单净发行量高达 4800 亿元,使得存单总余额再创新高,以此看来似乎银行对同业存单的发行需求仍然十分旺盛,这是否对存单利率的回落也相对不利?

根据新华网等媒体报道,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在国新办吹风会上表示,“ 5月末,银行理财规模28.4万亿元,环比略有下降 ;5月同业存单发行规模约1.23万亿元,较此前2万亿元的水平明显下降”,“5月信贷贷款增速较快,表外融资逐渐回归表内。近期监管政策目的就是引导银行回归本源,支持实体企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而根据媒体此前报道,3月、4月的银行理财余额大致在29.1万亿,30.2万亿。这意味着5月份银行理财规模环比下降了1.8万亿, 同比增速更是跌至9.0%,罕见地进入“个位数时代”。


理财对于“去杠杆”的意义

毫无疑问,“金融去杠杆”是今年以来债市投资者最关注的话题,具体说来,包括“去到什么程度”、“调控目标是什么”、“什么时候结束”这几个方面。我们认为,表外理财余额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个指标。

从16年三季度开始,央行就开始将表外理财余额纳入到广义信贷的模拟测算中,至17年初,央行正式宣布将表外理财纳入到广义信贷中,进入MPA考核。根据央行发言人的表态,表外理财的底层资产与表内广义信贷接近,在信用扩张方面的功能相同,如果不受约束的增长也将积累宏观风险,不利于“去杠杆”的要求;且表外理财仍具有较大程度的刚兑属性,并不能真正做到资管业务的风险分担功能。因此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有利于更全面地反映银行体系信用扩张状况,更全面地对银行体系实施宏观审慎管理”。

由此可以看出, 表外理财增速至少是监管层关于落实中央“去杠杆”要求的观察、调控指标之一, 关于表外理财增速的调控目标,我们主要基于如下两则信息来推测:

(1)在央行16年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专栏1《将表外理财纳入宏观审慎评估》中提到,央行认为:近年来,我国银行表外理财业务增长较快。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2016年末银行业表外理财资产超过 26 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 30%,比同期贷款增速高约 20 个百分点。(2)在近期的《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5月份货币信贷数据答记者问》中也提到:表外理财产品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亦具有货币属性,但未计入M2。

既然监管层仍未在信用扩张、宏观调控方面,表外理财、广义信贷的各组成分项性质相对接近,并也明确将表外理财余额增速与贷款增速进行比较, 那么我们大致可以推测监管层对于理财增速的调控目标很可能就是使得表外理财增速不显著高于信贷增速(都受到广义信贷考核、M2目标的约束、指导)。

这一推测也是符合易纲副行长在近日在第九轮中美工商领袖和前高官对话中发言所提到的:“去杠杆首先是稳杠杆,要让杠杆的增速降下来。现在看来,已有初步的结果。”

如果我们认为表外理财占全部理财余额的比例相对平稳,那么根据此次5月的理财余额数据, 也可以推测表外理财增速业已回落至贷款增速之下,也远低于12%的M2增速目标。以此来看,“金融去杠杆初见成效”确有数据支撑。

5 月M2跌破10%、理财余额环比负增长,应该都对应着“与同业、资管、表外以及影子银行活动高度关联的商业银行股权及其他投资等科目扩张放缓,由此派生的存款及M2增速也相应下降”(央行答记者问)。可以推测, 5月理财月环比负增长规模较大,应该也是同业理财贡献的较高。 从15年至16年,同业理财规模从0.5万亿增长至接近6万亿,仅16年下半年即增长了2万亿,按照监管调控精神也有压缩的空间。





二季度MPA怎么看?

根据5月的理财数据也可以推测下二季度的MPA会如何变化,MPA考核的核心指标是广义信贷增速,广义信贷增速的高低决定了机构面临MPA考核时的压力。

广义信贷=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呢+存放非存款金融机构款项+表外理财余额(扣除现金与存款)

下面我们分别测算存款类机构整体的广义信贷增速与中小型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从大类上测算,前5项央行的统计报表中均有披露,主要是表外理财余额。对于银行理财整体,我们仍假设表外理财占全部理财的比例为80%(16年末数据,考虑到17年来理财规模未再明显增长,假设维持80%不变),表外理财持有的现金与银行存款的比例在15%左右(16年末数值为16.62%,自15年来有下降趋势,为方便起见假设为15%)。

则我们估算的:

广义信贷=各项贷款+债券投资+股权及其他投资+买入返售资产呢+存放非存款金融机构款项+理财余额*80%*85%

之所以强调计算中小型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主要是中小型银行资产增速较快,更可能受到MPA的约束。中小型银行对应的理财规模我们也采用简单估算法,认为5月中小型银行在全部银行理财中的占比为66.6% (16年末非大行的理财占比为67.6%,考虑到同业理财收缩的趋势,我们将占比调低1个百分点)。

按照上述方法的测算, 在我们的假设下,17年5月全部存款类机构的广义信贷增速为14.1%,较1季度末的16.8%继续下行2.7个百分点;中小型银行的广义信贷增速为16.8%,较一季度的19.7%下降2.9个百分点。

对于6月的情况,我们假设中小型银行的原广义信贷口径增速保持17%不变, 假设全部银行理财规模在6月重新恢复正增长5000亿元(对应6月理财余额28.9万亿元),对应的中小型银行广义信贷增速也仅为17.6%,仍明显低于1季度时的增速。

由此可见,如果央行不改变容忍度指标等考核口径,可以设想二季度的MPA考核压力将明显减轻,尤其是可以推测,减少的理财规模主要来自于发行同业理财较多的中小型银行时,结构分化问题也将进一步缓解。






对债市的影响

理财余额的下降,验证了“去杠杆初见效果”的表述,无疑让市场对金融监管、货币政策态度的担忧情绪有所缓解。按照5月以来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理财余额的增速下降有利于央行继续维持相对中性的货币操作 。监管进一步加压的内在要求也随之而转弱,有利于市场预期的稳定和资金利率的回落。

如果“金融杠杆”能继续维持去化状态,央行对于资金利率的调控方式也更有可能回归到利率走廊机制中来。自5月以来,R007加权利率已经重新回落到了显性利率走廊区间内(以7天SLF为上限), 如果后续不再需要央行以超预期地收紧资金面作为抑制金融杠杆的调控工具,有可能使得R007加权利率重新受到利率走廊的支撑, 从而可以有助于平稳市场对资金利率水平的预期。

对于非银机构,如上文所述,表外理财增速的下滑也相应导致存款类机构面对MPA考核压力降低, 有利于季末资金面的平稳过度,缓解此前因MPA考核导致的银行、非银资金面割裂的情况。




风险提示

货币政策态度超预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