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是2013年《中国信息界》杂志(国家发展改革委主管)以“智慧城市”为主题打造的公众号,通过整合该领域最为精华的行业资讯和政策信息,力图为参与“智慧城市”和“互联网+”建设的中高层领导提供最为前沿且高质的决策参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航务周刊  ·  达飞成立新合资公司!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货代巨头紧急预警:该国港口持续罢工…… ·  昨天  
开发者全社区  ·  春晚差点穿帮的镜头 ·  22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这家班轮巨头宣布成立合资公司!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超激动~一座世界级科技中心诞生了!

中国智慧城市导刊  · 公众号  ·  · 2017-12-01 16:38

正文

如果要用一个字来概括今天西咸新区最根本的属性,最恰当的字,就是一个新字。交通格局革新了,千年古都连接世界的方式,也是新的。眼下新区里最新的,还有遍布在新区882平方公里上的创新企业,创新人才。


2015年初,习近平同志到陕西视察时就专门提出要求,要“充分发挥西咸新区作为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的综合功能”,在最新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同志再度提出,要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落实总书记和十九大报告部署的具体任务,在新时期拿出新作为,西咸新区在新产业、新人才上,下足了功夫。


从“硬道理”到“硬科技” 中国西部最大的智慧学镇底气十足


在西咸新区沣西新城的渭河之边,一个庞大的建筑群,正在拔地而起,上百座塔吊,近万名建设者正在不分昼夜地打造一座中国西部最大的智慧学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37岁的王磊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以前家里有5亩地,全家人靠种地为生。随着西部创新港开工建设,家里的地被有偿征用,对于解决像王磊这样失地农民的经济收入问题,承建方给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王磊花5万买了这台二手洒水车来到工地上揽活,一个月能赚1万多元。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家的耕地,有朝一日会变成一座超大型的现代化实验室。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占地1750亩,总建筑面积159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75.3亿元,由48个单体工程组成,是教育部与陕西省合作共建、西安交大与西咸新区校区联建的国家级重点项目。基地分为科研、教育、转孵化、综合服务四大板块,中国西部创新港建成后这里将成为世界级科技中心,国家级科技成果研发转换平台,也将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围墙的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王树国校长 介绍说,未来这里将集聚不少于3万人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吸引不少于500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创新港设立研发中心、技术创新联盟。


谈起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王校长显得格外兴奋而富有激情,即将迈入花甲之年的他介绍说,在这个伟大的时代,能够牵头参与西部创新港的规划建设是他此生最大的荣耀。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王树国:这可能是我事业生涯当中我最后想完成的一个使命。中国西部科学创新港所承担的使命是一种历史性的使命,也是一个世界性的大命题,中国人应该有自信有胸怀或者有担当完成这样的一个使命。


2017年11月20日上午10点08分,随着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科创基地5号巨构最后一处混凝土浇筑完毕,陕建创新港项目48栋建筑,159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实现全面封顶,该工程预计2018年底全面竣工,2020年这座矗立在西咸新区的宏伟建筑群将全面投入使用。



就在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如火如荼建设时,在与之相隔几公里外,多个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项目正在纷纷落地,其中一个是国内首个以“硬科技”为主题的科技园-“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硬科技”是以人工智能、基因技术、航空航天、脑科学、光子芯片、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精尖科技。如今,在西部云谷硬科技小镇,创业者登记入住的企业就有526家,在这里涵盖了,研发试验、技术交易、孵化办公、工业生产“硬科技”产业的全链条覆盖,“打针神器”、“互联网印章”、“人工智能玩具”、“地下管廊机器人”等一大批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已经诞生。目前西咸新区已吸引了西工大航空科学城无人机产业化基地、中兴深蓝科技产业园、中航工业、大疆无人机等一批知名企业和项目落地。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王飞:因为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发展就是硬道理,所以我们也在说我们发展硬科技,同样也是未来我们这个国家创新创业的硬道理。



除此之外,西咸新区还在沣西新城首次提出“科学城规划”,不断叠加的开放政策,优越的创业环境,正在吸引着众多怀揣创业梦想的年轻人和企业家,这里也成了全球投资者瞩目的焦点。


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风投导师 Michael Fox:西安有非常悠久丰富的历史,这里是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拥有非常大的机会宝库,一切发展的要素就会自动聚集。



光谷创业咖啡总经理 李儒雄:西安有这么多高校和人才,那么这是未来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我们看到了未来巨大的潜力


2017年2月,西咸新区实行托管,全面承担辖区内经济建设和行政社会管理职能,具备了像浦东新区一样打造体制机制创新“特区”的条件。两个月后,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西咸新区成为陕西省自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机制体制创新成为西咸新区改革发展的另一项重要举措。



在空港新城行政审批大厅,一项被称之为“3450”行政审批体系正在推进,3个工作日办结营业执照、4个工作日办结经营性许可、50个工作日办结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让“一张执照管登记、一枚印章管审批、一个流程管项目、一套网络管信用、一个部门管市场、一支队伍管执法”一项项创新制度陆续出台。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 康军:通过行政效能革命,既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重新整合行政资源来为企业提供一流的五星级的服务。


修复生态体系打造特色小镇 青山绿水真正变金山银山


创新是一个城市的发展方式,不仅仅是工业,因地制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十九大报告着重提出的一个要求。报告明确指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新时代里的这个新字,不仅仅是要融合在城市里,西咸新区里的乡村,也在这个新字上,盘算出了自己的新作为。



茯砖茶—陕西的著名特产,属黑茶,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茯茶”,人称发酵茶始祖。茯砖茶在历史上曾远销西北乃至更遥远的中西亚各国,被誉为丝绸之路神秘之茶。茯茶镇,全国唯一以茯茶文化主题的特色小镇,随着影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热播,吸引了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体验茯茶文化,品尝关中美食,茯茶镇成为了大西安打造旅游路线上的明星。在短短3年间,茯茶镇所在的双赵村,完成了华丽转身。


双赵村总共有518户,全村总共3000多人。打造茯茶镇是搬迁整体开发,还是就地城镇化改造,是当初投资规划的关键问题。



西咸新区茯茶镇文化产业集团副总经理 徐军怀:当时这么多村民,失地农民,土地流转完以后,他们就地择业和安居乐业怎么来办,所以我们要把产业打造出来,所以说不想拆散他们,把他们放到这个地方,让当地的村民能享受到真正城市的一些配套。



在实施茯茶镇双赵村改造项目中,保持农民宅基地不变,没有大拆大建,充分保护和尊重现有农村的地形村貌,最大程度保留原有乡村风貌和乡村记忆,营造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优美居住地。不仅村中建筑换了“新颜”,村民们生活方式也都变了样,在家门口就做起了生意,当起了老板。


除了茯茶镇,全国首个以诗经为主题的“诗经里”小镇、以葡萄酒种植酿造为产业的酒庄小镇等一大批特色小镇陆续建成,根据《西咸新区优美小镇三大片区规划》,5年内将建设35个优美小镇。围绕绿色、生态、人文的主题,大力推进城市生态体系的修复与保护,成为了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推动了一大批环境治理提升工程。



大西安中央公园,将自然生态和城市生活交融一体,为城市创新发展宜居生活树立典范。斗门水库项目在汉代昆明池遗址上建设,是陕西省“引汉济渭”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可以防洪防汛,调蓄资源,又可以与长安水系湖泊相连,形成优美的城市景观。


西咸新区遵循历史文脉、山水格局和现代规划理念,还创造性的规划了一条“大西安新中心新轴线”。这条大轴线历在历史文脉的格局上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成为未来大西安的发展新轴线、新增长极。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 康军: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我觉得在西咸新区就是最大的体现。生态打造好以后,这是招商引资最硬的名片。



西咸新区成立以来,累计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447.54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1420.7亿元。今年1-10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94.05亿元,同比增长14.9%;引进内资391.74亿元、同比增长74.4%;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3376户,增长82%。先后获得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等12项国家级试点示范。


陕西省西咸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主任 康军:十九大已经为我们未来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陕西提出的追赶,超越的要求,以改革创新发展为第一抓手,积极地推进各方面的工作。在西咸新区改革创新的发展过程中,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国家新区重在“新”字当头


新的交通网络,新的产业,新型人才,同时还有着全新面貌的新农村。


这就是西咸新区新时代里的新气象,十九大报告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时代的到来,中国经济已经有了明确的新任务,西咸新区也在用自己的新作为,落实着十九大报告部署的这些任务,千年古都,只要牢牢抓住一个新字,未来就会变得更强,更具竞争力。

文章原载于 央视财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