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为了让这一政策制定的更加合理,接连发布了两个版本的征求意见稿。在此期间,即便经历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高调说情以及与美、欧等汽车行业协会之间的激烈博弈,也未能让政策实施时间和积分比例有丝毫让步。8%、10%、12%的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貌似要成为板上钉钉的一项政策。
一旦正式发布、严格实施,怀有侥幸心理的企业将自食其果,而“双积分”政策则将成为影响车企生死存亡的关键因素。
对此,《汽车商业评论》梳理了今年上半年部分车企的乘用车销量以及新能源汽车销量。并按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所计算的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积分公式为标准,列举相关数据。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哪些企业新能源车比例较高、完成度较好,哪些企业双积分压力最大。
根据统计数据得知,目前仅有比亚迪汽车、北京汽车、吉利汽车、上汽乘用车、众泰汽车、江淮汽车和奇瑞汽车共7家车企满足积分要求,全部为自主品牌车企。
以南北大众为代表的合资品牌由于缺少新能源车型作为后盾,其新能源车型完成缺口高达2.59万辆和 2.32万辆。实际上,当前除了北京现代和上汽通用拥有新能源车型之外,其他合资品牌最快也要到明年才会大举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销量越高的企业,其积分压力相对越大。
在自主品牌中,虽然大部分企业已经开拓新能源汽车市场,但也有如长城、观致等车企,因旗下暂无可在售的新能源车型,将产生大量的负积分。相比之下,一些早先进军新能源领域,且没有合资企业负担的自主品牌车企,达标则更加容易。
随着“双积分”政策的公布即将临近,迫使众多车企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态度从原本的暧昧转为正视。前有长城和御捷的一拍即合,后有北汽与戴姆勒的极速联姻。紧随其后,北汽现代迅速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 — 新伊兰特EV,广汽乘用车在7月底也成立了广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旨在尽快缓解企业的积分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