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冷炮历史
三观尽毁莫流泪,冷吧渡你入正途~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史事挖掘机  ·  4个细思极恐的人性实验,特别是最后一个,甚至 ... ·  22 小时前  
历史地理研究资讯  ·  秦磊:清代云南科举宾兴与边疆文教治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冷炮历史

进攻东海岸: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入侵美国方案

冷炮历史  · 公众号  · 历史  · 2019-07-25 16:48

正文

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 各有态度 ”签约账号


评论区话题丨你怎么看德国人的入侵美国计划?



19世纪末的德意志第二帝国,迎来了野心勃勃的少壮派君主--威廉二世。 这位长期受到各种压抑的高贵中年,面临着如何维系工业化军国的艰巨任务。为此,他强制劝退了对外政策保守的宰相俾斯麦,并制定出一系列咄咄逼人的壮大计划。其中,又以进攻美国东海岸的三套方案,让后人都为他的智商捏把汗。


素无瓜葛又如何?

威廉在充满野心的同时也掩饰着自卑


以传统的眼光来看,当时的德国与美国不应该存在任何实质性矛盾。 虽然说着不同语言,有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历史传统,但都是有别于英-法-奥-俄等老牌霸主的新兴强国。他们的也同时在19世纪的后半段蹿起,借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春风,成为任何人都无法忽视的力量。但德皇还是将目标瞄准了这个大西洋对岸的合众国。


由于发迹时间太晚,德国人几乎错过了整个瓜分海外领地与势力范围的黄金时代。 放眼环顾世界,他们能够捡剩下的殖民地是少之又少。虽然奋力在坦桑尼亚、博茨瓦纳、中太平洋和青岛等地开疆,但实际收益比还不如葡萄牙和比利时之类的二流国家。在当时,就连握有印度斯坦、马来亚、好望角和香港等富庶区域的英国,都觉得发展殖民地是一笔亏本买卖。只能拿到更差地段的德国人,自然是心里极不平衡。


第二帝国自觉海外势力范围的身价太低


访问奥斯曼帝国期间 莅临耶路撒冷考察


但德皇却发现自己的扩张步伐不能停滞。 在民族主义情绪高涨的年代,任何领袖的收缩决策都将被视为无能和软弱。同时,大量因工业化进程而出现的城市伪中产阶级,也经不起去产能所引发的经济动荡。如果德国没有更多市场来倾销商品,那么众多大而全的工业部门就将面临结构性困难。随之而来的失业潮,将是失地贫民所不能承受之重。因此,这些刚刚普及识字率和粗浅国际学概念的扫盲班学生,一直摆出无条件支持扩张主义的姿态。


至于德皇为何要将目标转向美国,原因也让人啼笑皆非。 在当时的德国人看来,美国无疑是个大而不强的草包国度。 虽然幅员辽阔、资源充沛,却没有配得上自己体量的庞大军队。加之德皇自己已下定决心要扩张海军,也需要在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上控制更多前进基地。结果,他突然下令总参谋部制定一份详细的入侵美国方案。期望有朝一日能让德意志的大炮瞄准纽约,使对方在索伦亨王朝的强权面前下跪。加之英法等国在北美并无太多利益纠缠,更让威廉幻想自己的惊天之举不会遭到众人反对。


正亲切接见埃塞俄比亚代表团的威廉二世


迅速破产的I号方案

德皇与他的总参谋部成员合影


1897年,年仅28岁的海军中尉曼蒂,开始为德皇起草最初的入侵美国方案。 尽管普鲁士总参谋部有浓郁的好战情节,但对于直接找美国开战的想法还是心存疑虑。因此,他们仅仅将方案视为一种应急方案和内部推演架构。


曼蒂为了制定方案而连续工作一年以上,到1898年冬季才将初稿确定下来。 在这份I号方案中,德国海军将扮演绝对的重要角色。这无疑有暗合德皇个人口味的意思。因为新的德意志帝国海军,也是在这年开始进入高速扩充阶段。此前的他们,对于击败同样正在扩军的美国舰队没有必胜把握。


19世纪末的纽约 是德皇朝思暮想的进攻对象


根据I号方案,德国将在兵力大量扩充后,主动攻击美国大西洋舰队。 通过快速袭击和火力优势,瓦解美国东海岸的外部防御。 接着,战舰将炮击至关重要的诺福克海军基地、纽波特造船厂及周边的美国军工机构。那里是美国人发展远洋海军的主要基地,也是美军主要装备产地。德国人觉得,只要摧毁这些重点区域,就可以让美国失去继续对抗的决心。他们将继续用舰队从海上威胁纽约,并同步派出专门的外交团队进行交涉。最终目的不仅是要在美国本土获得利益,还可能要到太平洋上的美国保护国--夏威夷或威克岛。


然而,美西战争的爆发却让I号方案被迅速淘汰。 德国人惊讶的发现,被自己看不起的美国居然有能力在两大洋同时作战。 当西班牙人向西奥多-罗斯福交出古巴和波多黎各的控制权,第二帝国的加勒比扩张方案就显得毫无意义。在杜威的舰队横扫马尼拉湾之后,美国也控制了菲律宾和关岛。同年,夏威夷正式成为美国的第51个州,德国的太平洋勒索梦想也遭遇重挫。


在古巴作战的美国陆军


在菲律宾作战的美国海军


变本加厉的II号方案

正在视察海军建设工作的威廉二世


1899年,威廉二世要求总参谋部重新制定新的进攻美国方案。 虽然有大量的军舰遇到工期延误,但海军元帅蒂尔皮茨却向皇帝保证,德国海军已经超越了美利坚。同时,他也将皮球踢给了更不愿参与计划的陆军。


随即,德意志帝国的II号方案就在入侵规模上做了大幅提升。 总参谋部的军头们开始明白,美国绝不是暮气沉沉的西班牙。任何要求把军舰直接开到东海岸的想法,已经非常不合时宜。他们甚至决定放弃对诺福克基地的进攻,期望直接用海陆军的联合兵力,猛攻纽约和波士顿。 于是,不仅远海舰队需要凑出60艘决战舰艇,陆军也要准备将10万士兵送去北美。 此外,德军还需要考虑如何将大量的重炮、弹药、粮秣和其他物资送达,并为40-60艘运输船提供至少7.5万吨的燃煤。


登上时代杂志封面的 蒂尔皮茨海军元帅


新方案要求德军出兵10万 同时进攻波士顿与纽约


如果一切行动得以按计划进行,德军主力会在25天内横渡大西洋。 随后兵分两路,北路直取防御若较弱的波士顿,南路则在新泽西境内登陆,威胁防御力量较强的纽约。当悬挂铁十字的军舰开到曼哈顿,美军就基本上失去了御敌于国门外的能力。


由于II号方案的规模过于庞大,威廉自己都对可行性产生了怀疑。 但无论是海军还是陆军,其实都故意夸大计划难度,以便让头脑发热的皇帝能冷静下来。然而,威廉的思路还是让他们继续大跌眼镜。 他要求总参谋部修改这份方案,将目标首先对准美国控制下的古巴。等到德军完成对该岛的控制,再从加勒比海进攻纽约。接到命令的总参谋部大佬施里芬,不得不亲自跑去告诉皇帝,这样的战斗需要超过10万规模的陆军部队。


被德皇吓坏了的天才参谋 施里芬


德皇一度亲自要求陆军先去占领古巴


同样离谱的III号方案

20世纪初的 德意志第二帝国水兵


尽管陆军一直暗中反对进攻北美,但期望获得更多预算支持的海军却开始对计划热衷起来。 提尔皮茨元帅就命令驻美国的武官去海岸边实地考察,以便找到更为可靠的登陆地点。他还亲自动手,根据外交部提供的美军实力报告,撰写更为详细的作战计划。陆军的施里芬则与之针锋相对,拿出各种关于美国提升防务级别的消息,暗示华盛顿方面已获悉德皇的想法。


但只要威廉二世不松口,总参谋部就要把方案修改下去。 于是在1902-03年之间,蒂尔皮茨又整出了进攻美国的III号方案。 海军将重新夺回战争的主导权,并将指导原则调回对整个北美的间接威慑。新计划要求德军放弃征服面积较大的古巴,将初期目标设定在更小的波多黎各。一旦得手就开始建造新的海军基地,并派驻常备舰队威胁巴拿马运河。这样不仅可以敲打美国,也有利于阻止太平洋舰队的洲际增援。虽然巴拿马运河尚未开通,但美国已经开始深入中美洲的地峡进行外交控制。德军的计划无疑也是期望将华盛顿的影响从当地驱逐出去。


最终方案要求德国海军占领波多黎各


建设中的巴拿马运河 也是德国的战略威慑目标


然而,德军参谋部的计划是永远赶不上国际形势变化。 已经当选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开始大力支持本国海军的发展。日益壮大的美军舰队,让德军需要投入更多兵力才有获胜希望。但他们的海军扩张本身,已引起了欧陆邻居英国的强烈不满。同时,不断壮大的陆军也让法国人感觉芒刺在背。最终,两国在1905年缔结了同盟合约,彻底将第二帝国的注意力拉回大西洋东岸。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