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化有腔调
文化高地,文艺之美。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为你读诗  ·  被爱是幸运,会爱才长久 | 情人节 ·  昨天  
当代  ·  史铁生:黄土地情歌 | 情人节 ·  昨天  
为你读诗  ·  焦虑时,读一读哲学,很有必要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文化有腔调

有人问我的烦忧,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丨周末读诗

文化有腔调  · 公众号  · 文学  · 2016-12-24 14:54

正文


朗读:阿biu

背景音乐:横山克 - 探偵達の休息

烦忧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作者/ 戴望舒



说起戴望舒,脑海里总会跳出《雨巷》,以及那个撑着油纸伞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关于丁香姑娘的原型,据戴望舒的长女戴咏素提道:

“我表姐认为,施绛年是‘丁香姑娘'的原型。施绛年虽然比不上我妈以及爸爸的第二任太太杨静美貌,但是她的个子很高,与我爸爸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很相配,气质与《雨巷》里那个幽怨的女孩相似。”

这首《烦忧》,写的便是施绛年,戴望舒生命中的第一个女人。

1927年,戴望舒受邀来到至交施蛰存家中小住,见到有着青春风韵姣好面庞少女柔情的施蛰存妹妹,施绛年。这一切,就像四月春风,拂过戴望舒早已泛滥成湖的心底。

奈何戴望舒才华横溢,却不懂得知情识趣讨姑娘欢心。面对施绛年毫无回应的现状,戴望舒迅速陷入孤独而痛苦的单恋漩涡。

最后无计可施的戴望舒只好选择以死相逼, 1931年,施绛年选择了妥协,两人选择了订婚,注意,是订婚。而关于结婚条件,施绛年提出: 戴望舒必须出国留学,学成归来有稳定的事业和经济基础之后,才能结婚。

1932年,戴望舒无奈去了法国,面临着生活的贫穷饥饿以及筹措昂贵的留学费用,戴望舒只能靠译稿来赚钱,但这无疑是杯水车薪。

一年后,戴望舒写信回国,说自己受不了,准备退学回国,但此时好友施蛰存劝他一定要坚持,万不可半途而废,施蛰存把自己的工资都寄给了戴望舒,他这才勉强度日。

1935年,戴望舒回到上海,随即证明施绛年已经移情别恋的传闻果然是事实。原来施绛年与戴望舒订婚前,早已心有所属,偏偏戴望舒此时又想以身殉情表明心迹,她只得勉强与戴望舒订婚。但她终于还是选择了自我,选择了她无怨无悔的爱。戴望舒面对这样的情形,既痛苦又气愤,当众打了施绛年一记耳光,然后登报解除婚约,结束了八年之久的苦恋。

施蛰存后来的回忆中,对此仍然非常无奈:“一个是我的大妹妹,一个是我的亲密朋友,闹得不可开交,亦纯属他们自己私人之事,我说什么好呢?当年此事发生时,我就不管此事,一切采取中立态度,不参与也不发表意见,更不从中劝说或劝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