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刚过,手机店一开门又迎来了不少老年人。
一名年轻人热情地打着招呼。
他就是店主,名叫李琳,是名85后。
来的老年人
在附近
生活,
到店里大多不是买手机,而是修手机
。“每天上午人最多。老人们赶完大集就顺道来店里问问手机的毛病。”话音未落,又一位老大爷迈入店内。
李琳正在修手机
“李老板,帮我修一下手机好不?”说话的是71岁的范开忠老人,昨晚在洗漱时他不小心将手机掉入脸盆,捞起后喇叭便一直发出“刺刺啦啦”的噪声。
“大爷您先别急,一会就好。”李琳接过手机,坐在工作台边检修起来。维修过程中,李琳还发现手机按键不灵敏:“大爷,这个按键是不是也不好使,我帮您一起弄了。”不到10分钟,
喇叭声音恢复正常,按键也比之前灵敏了许多。
修好手机,
李琳又给范大爷定了几个生活闹钟,还教他一些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
。“维修+科普”,一套服务下来范大爷很高兴。
“老板,多少钱?”范大爷主动问。
“
这要啥钱,有问题再来
。
”李琳摆着手。
屋里还有不少老年人,都说愿意来这家店。
-
“李琳人好,修手机不要钱。”
-
“还帮我们查体检报告、在手机上买火车票。”
-
“买手机找他也靠谱,祝他生意越来越好。”
2009年,在外打工的李琳回到家乡徐州开了一家手机店,起初并没有维修业务。修手机的人越来越多,这才决定试一试。
开始,来的基本是年轻人,后来老年人多了起来。“老年人对手机的了解程度没有年轻人深,用着用着就会遇到问题。”
看到求助的大爷大妈焦急失落,李琳心里很不是滋味
,“想帮帮他们。”
“老年人修手机大多是小问题,比如清理灰尘、更换小零件。”李琳说,
还有的甚至不能叫问题,而是使用障碍
。
“经常是误触手机进入静音模式,下载了一些不需要的软件,定了闹钟不会取消等等。这些在年轻人看来不算啥,可在老年人眼中是大问题。我觉得,只要耐心一点都能帮到他们。”李琳说。
李琳(左一)为老年人讲解智能手机的使用
来修手机的老年人变多,有人觉得对李琳来说是件好事,只要收钱肯定赚钱。
“修个手机花上10块、20块对很多人不算啥,但这些钱足够一些老年人吃上两三顿饭。
他们收入本就不多,举手之劳的事,没想着赚钱
。”李琳说。
接触老年人多了,李琳萌生了拍视频普及手机常识的想法。“镇里年轻人都往外奔,老人们对智能手机又不了解,碰到使用上的问题、网络上的陷阱,没人及时解答会有很多麻烦。我见得多些,拍成视频传到网上,能帮助更多人。”
李琳的店还延伸出新的服务内容,
收发快递、查体检报告、查工资账户、开各种证明、买火车票
……需要在网上操作、用手机办理的事情,李琳都帮。
李琳边修手机边和顾客唠嗑
新年新变化。
这几天,李琳忙着在徐州市区寻找店铺,计划再开一家手机店。
李琳说,新店从规模上比老店要小,但服务上争取做得更好。
是否继续帮助老年人?
李琳没有丝毫犹豫:“肯定帮
。我们会根据新店辐射范围内老年人的需求,优化升级服务项目,希望能够把便民服务店的属性一直延续下去。”李琳期望他的手机店能成为服务老年人的代表。
李琳手机店内
比起手机店老板,李琳现在更像是一个关心老年群体生活的观察者。在这间小小的店铺里,他接触到了老年人生活的点滴,更愿意为他们送去帮助和温暖。
李琳助老的故事在网络走红,这并没有打乱他的生活节奏,依旧是每天早早到店,耐心细致帮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老人,
他婉拒了众多直播带货的邀约
。“难道不想通过名气多赚点钱?”面对询问,他笑着摆摆手,直言那样的话就违背了最初的心愿。
李琳说,
大家对手机店的关注,
更是对乡村老年群体的关注。
他愿意把这间小小的店一直开下去,
为老人们做更多力所能及的小事。
陆冰凡
《人民日报》(2024年01月06日 第13版)
▼▼
▼
(上下滑动查看)
从身边事做起,从工作本职做起,践行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最近,江苏手机店老板李琳走红网络。他做的事并不大:为老年人免费维修手机,教他们一些智能产品的使用技巧,帮着查一下体检报告、买买火车票……可从老人们感激的话语中,能看出事情虽小却帮了大忙。大爷大妈的心里暖暖的。
其实,生活中那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往往能让老年人感到温暖。公交车上的主动让座、电梯门口的礼让先行、十字路口的停车等候……举手之劳,善意浓浓,对老年人的关爱,发自心底。
如今,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如何尊老爱老,是各方面临的一道必考题。这些年,国家不断发出号召、出台举措,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强老年人权益保障,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实践,服务网络越织越密,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身处社会进程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身边事做起,从工作本职做起,践行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为推动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在生活中,给予老年群体更多关注,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们。家中有老人,要尽可能抽出时间陪伴、交流,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其中应格外关注数字化对老人生活方式的冲击,鼓励并帮助他们尝试新技术。在外遇到老人,能让一步就让一步,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他人眼中的陌生人,却是家人心中深深的牵挂。今天伸手帮了别人的父母,明天或许就有人愿帮咱的爸妈。将心比心,社会才能更友善、更和谐。
在工作上,多考虑老年人的需求和感受,丰富他们的生活。如果您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不妨多去探望探望不同年龄段的老年居民,问问他们的所需所求、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些服务,比如助餐助浴、小修小补、健康讲座、文体活动;如果您是一名软件开发员,不妨多关照一下老年人的需求,尽可能提供一些适老化的功能,降低老年人使用难度,比如放大字体、简化界面、增加语音导览等;如果您是一名家装设计师,不妨多了解一下老年人的身体特点和生活习惯,尝试进行一些适老化的改造,比如在卫生间和卧室加装扶手、使用更加防滑的地面材料……在细节上下功夫,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保障、增加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