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汽车咨询中心网
记录中国汽车产业变革,保持与汽车行业同步,追踪汽车产业热点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动汽车观察家  ·  蔚来三季报咋回事:多卖了6423辆车,收入还 ... ·  5 天前  
电动汽车观察家  ·  蔚来三季报咋回事:多卖了6423辆车,收入还 ... ·  5 天前  
汽车金融大全APP  ·  抵押解押上牌过户,全国可做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汽车咨询中心网

同质配件落地调查:消费者一脸茫然,维修厂说法不一

汽车咨询中心网  · 公众号  · 汽车  · 2017-03-15 10:52

正文

点击上方“汽车咨询中心网”可以订阅哦

导读


2014年,同质配件的概念一经提出,便被寄予了打破汽车后市场垄断的厚望,更有人认为,维保市场的竞争格局将就此改写。在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记者围绕着同质配件落地现状兵分5路,对政府主管部门、汽车企业、经销商、维修厂和消费者展开大调查,力求抽丝剥茧,为行业还原一个真实的同质配件流通生态链。

消费者期盼、行业关注、政策力推,同质配件的价值可想而知。但就是这样一个被寄予多重意义的行业项目,却与我们的期待相距甚远。

“同质配件”的概念首次出现在2014年9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汽车维修业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质量的指导意见》中。《意见》指出,为贯彻落实《反垄断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关规定,保障所有维修企业、车主享有使用同质配件维修汽车的权利,促进汽车维修市场公平竞争,保障消费者的自主消费选择权,促进汽车维修配件供应渠道开放和多渠道流通。

2015年8月,交通部提出关于修改《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决定。在新《规定》的第三十一条新增条款中提到,“同质配件是指,产品质量等同或者高于装车零部件标准要求,且具有良好装车性能的配件”。这是国家有关部委首次为“同质配件”下定义。

以上两项关键政策为同质配件的推广奠定了基础。然而,在一年半多的时间里,政策效果几何?与之前设想的又有哪些不同?

从汽车企业反馈的情况看,他们已经有了应对之策,并在寻找新的商机。记者从多个品牌的授权经销店处了解到,4S店基本上都允许消费者自带配件维修保养,显然这是厂家和经销商迫于政策压力,做出的顺势之举,毕竟反垄断大锤的威慑力不容小觑。

然而,汽车企业不会放弃售后服务市场的大蛋糕,如上汽通用、一汽丰田等企业推出了厂家认证的第二品牌配件。这些配件的价格低于原厂配件,厂家依然可以从中获利,而且比起其他非原厂件,消费者购买这类配件更加踏实。

经销商本该是流通行业创新的主体,但在同质配件的问题上,不少经销商却处在冷眼观望中,特别是单店和规模较小的经销商,基本没有采购同质配件的意愿。经销商对客户自带配件到店维修保养的行为抱着默许但不鼓励的态度,归根结底在于不想惹祸上身,于是采用签署免责协议等手段规避风险,甚至是借机逃避一些应尽的责任。

在这其中,体量较大、管理水平较高的经销商集团则表现出强烈的外采意愿。一些经销商高管甚至放弃原有职位,选择了配件采购作为创业项目。在熟稔行业痛点的他们看来,同质配件的市场不应只有独立维修体系,服务着全国超半数车主的4S店同样需要同质配件帮其巩固市场竞争地位,唤回流失客户的心。

在对维修厂调查的过程中,记者发现这里是同质配件认知且认可度最高的地方,几乎所有维修厂都称自己经营的是同质配件,但提到什么是同质配件、如何证明是同质配件,维修厂的工作人员要么全然不知,要么说法各异。经过再三核实,记者了解到维修厂口中的“同质配件”不过是质量、渠道各异的非原厂件。例如,全国性汽修连锁店多是使用打有注明配件生产商标识的品牌件。凭借着价格、地域优势,维修厂积累了固定客源,如果同质配件能够得到更好的推广,维修厂或许可以从4S店抢来更多生意。出乎记者意料的是,他们对同质配件的推广没有太大热情,甚至还认为配件经过认证后,成本会上涨,自身的竞争优势会大大缩水。

谈到同质配件,理应作为受益方的消费者却是一脸茫然。大部分消费者对于同质配件的概念一无所知。听过记者一番解释后,他们却表示是否会选择同质配件需要慎重考虑,主要因为对于同质配件的认证、质量、购买渠道均不甚了解,更重要的是出现问题也不知如何追溯。此次采访中,记者接触到一些汽车“发烧友”,他们很少光顾4S店,更多是凭借个人经验、固定渠道选购非原厂件,谈及目前同质配件的境遇,他们普遍表示,配件市场水很深,没有“火眼金睛”的消费者需慎入。

带着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记者约访了同质配件的推广指导单位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该协会秘书长严波坦陈,当下同质配件在市场化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并称这项工作的推进确实有难度,需要多个部门协同配合,希望社会和媒体多些理解。值得期待的是,由中国汽车维修行业协会制定的同质配件认证标准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出台,届时可能会对规范市场起到一定作用。(来源 中国汽车报 编辑 贾森)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