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胆囊炎这件事,遭的人比较多,江湖上的传闻就更多。
比如只要长胆结石就会得胆囊炎,
比如得了胆囊炎就不能吃鸡蛋,
比如不吃早饭容易遭胆囊炎……
今天,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的周荣幸副教授带领华西临床医学院2019级的同学
一起来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胆囊炎,胆囊炎发作有哪些症状,胆囊炎跟胆结石之间有啥关系,以及不吃早饭是不是容易遭胆囊炎?!
说起胆囊,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可能仅限于要长胆结石。这里先跟大家说说关于胆囊的两个冷知识——
1.胆囊属于消化系统的一个脏器。
一说消化系统,大家都能说得出如食管、胃、肠等多个脏器,但你们多半不晓得,其实胆囊也是属于消化系统的一员哦!
2.胆囊并不分泌胆汁。
很多人都以为胆汁是胆囊分泌出来的,其实胆汁多数是由肝脏分泌的,胆囊只是负责储存和浓缩胆汁而已。胆囊就像是藏在肝脏底下的一个口袋,储存并浓缩肝脏分泌的胆汁,当人体有需要的时候,就会将胆汁排放到肠道里帮助我们消化。
胆囊炎的发生很多时候跟胆结石有关系,95%的胆囊炎都会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炎可以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一般情况下胆囊里面是没有细菌的,但
人生一生中
会有经历过很多次
细菌进入胆囊的一个状态,
正常的情况下
胆囊会通过胆汁把细菌冲洗排到肠道去,但当患有
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等问题时,
胆汁的排泄会
出现障碍,
这时细菌就会在胆囊里
生根发芽,
形成急性胆囊炎。
而慢性胆囊炎一般是由长期存在的胆囊结石导致的胆囊慢性炎症。此外,寄生虫感染、细菌感染、胆汁淤积、缺血等也可能会引起胆囊炎。
答:也不一定。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平时没有任何的不舒服症状,只是在体检时才发现有胆囊结石,这种情况叫无症状胆囊结石。
“那这不是个定时炸弹啊,要不要发现结石就马上处理呢,我看得胆囊炎好痛哦!”
答:胆囊结石的确是需要处理的。胆囊结石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生率大概在8%-15%之间,如果它引起胆囊发炎,那建议要尽快手术处理。
也有的人有胆囊结石但没有什么明显症状,那我们建议可以不用立即手术,但
也需要在检查出有胆囊结石的五年内手术,超过五年可能导致胆囊的癌变风险增加。
刚才讲了,胆囊炎的出现多数情况下都跟胆结石有关,所以引起胆结石的风险因素如高脂血症、高脂肪饮食等也都是胆囊炎的风险因素,尤其是下面这些生活习惯,真的很容易让胆囊炎找到你!
摄入大量的脂肪性食物会引起胆囊加强收缩而导致腹痛,诱发胆囊炎。同时高脂肪饮食本来就容易引起胆结石,所以平时喜欢吃得油、口味重的朋友些,注意了哦!
这里不规律饮食包括两种,
一
个是空腹时间太长,一个是吃饭憨吃哈胀没有节制
,然后有些人还喜欢这两种情况交替进行。
很多人都把不吃早饭归结为得胆结石、得胆囊炎的原因之一,其实不吃早饭只是大家“通俗”的解读而已,科学的说法应该是空腹时间过长,可能会造成胆酸分泌量减少,胆汁成分改变,胆固醇比例相对增加,而出现胆结石的可能性增大了。也就是说,你不吃午饭、晚饭,一样的容易长胆结石。
而憨吃哈胀类的朋友就更不用说了,不仅你的胆囊、胃、肝脏等等脏器遭不住,你想哈你新买的裤儿、裙子也遭不住啊!
长期减肥的人群吃的量不够,长期吃素的人摄入脂肪不够,会让胆囊的收缩能力变弱,影响胆汁的排放,让大量胆汁堆积在胆囊中,也很容易形成胆结石而诱发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发作时,会出现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有时疼痛还会放射到右肩和背部,同时还伴有恶心、呕吐、厌食,常有轻至中度发热的情况,尤其在吃了高脂油腻的食物后容易发作。
而慢性胆囊炎就有点点不一样,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运气好,长年都没有啥子症状和特别的不舒服;另外一种就是出现类似于消化不良的症状如右上腹隐隐作痛,腹胀、恶心、嗳气、腹泻等。
“医生,其实很多人偶尔都有这种不舒服的感觉,那我咋晓得胃不舒服还是胆囊炎发了呢?”
答:
因为解剖结构相近,的确胆囊炎发作时很容易和胃肠炎混淆在一起,但还是有些简单的方法可以辨别——
当胆囊炎发作尤其是急性胆囊炎发作的时候,会引起腹膜炎,压着疼痛的部位会引起疼痛加剧,而胃肠道的炎症则经常是痉挛性的疼痛,如果我们用手贴着它,会感觉这个疼痛会缓解。
“网上说胆囊炎发作主要痛在右上腹,而胃肠炎是在肚子中间的位置,这样来辨别行不行?”
答: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
多数胆囊炎疼痛的位置在右上腹,也就是标号1的位置,甚至有时候右肩和背部都有痛感;而胃部疾病的痛,多数在主要标号2的位置。
(图片引用于:腹部疼痛学,钱寒山 著,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03)
但是,大家不要完全参照这个方法来辨别,因为两种疾病的疼痛位置不是绝对的,胆囊炎疼痛也可能出现在2的位置,所以为了稳当起见,到医院做一个超声检查就能立即诊断。
胆囊炎尤其是急性胆囊炎发作时,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处理,那种剧痛不摆了,关键还可能引发胆囊坏疽、穿孔和气肿性胆囊炎,
这些急性症状
如果不及时进行急诊胆囊切除术,甚至可能会导致死亡。
所以当出现上面我们说的那些症状时,就需要赶紧去医院对症治疗。
“听说有胆囊炎就要直接把胆切了啊?能不能不切嘛,我本来家庭地位就不高,胆切了感觉就更怂了……”
答:慢性胆囊炎患者的确不是都需要切除胆囊,部分患者药物治疗也有很好的效果,但如果有下面这些情况,那没有啥子说头,就应该积极主动把胆切了——
-
胆囊坏疽、穿孔并发弥漫性腹膜炎
-
胆囊炎反复急性发作
-
慢性胆囊炎合并胆结石
-
胆囊炎合并胆囊息肉超过1cm,癌变风险高
-
本身有胆囊癌家族史
-
失去功能的萎缩胆囊,胆囊壁明显增厚,胆囊排空障碍
目前胆囊切除术有腔镜下和开放式两种处理方式。腔镜下切除术后感染率和死亡率较低,恢复得更快,所以通常都首先考虑使用腔镜下切除术。但如果遇到大出血、胆囊解剖结构无法探明的情况,还是需要选择开放式手术来救命。
(被打断)
我晓得你们要问,胆囊炎是胆结石在作怪,能不能通过吃点药、体外碎石、保胆取石等等方法把胆结石消灭就行了。给你们说,不得行,这些方法都解决不到胆结石的问题!
首先
,药物溶石的方法溶石率很低,早已被淘汰了;
其次
,体外震波碎石结石残留和复发率都较高,也不得行,而且震碎的胆囊结石还有可能引起胆源性胰腺炎;
最后
,保胆取石术也不是得无创的,为了把石头取出来,胆囊还不是要挨一刀,胆囊黏膜也可能遭损伤;已经发生过结石的胆囊,可是反复成石的“温床”,取了还会长,一长就长不停,复发率不得低;同时,一个经常装着结石、功能异常、已经遭过一刀的胆囊,再感染和发生癌变的机率可是会增加!所以这些方法都不!推!荐!
在胆囊炎处于急性发作期时,应暂时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尽量减少胃肠道对胆囊收缩的刺激。
而对于遭过急性胆囊炎的人,真的就要坚持做好管住嘴这件事了,毕竟胆囊炎的复发率比较高,要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过饱或过饥,拒绝高脂饮食、少喝酒甚至不喝酒,反正就咋个健康咋个来。
很多人都说遭了胆囊炎后的人不能吃鸡蛋,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哈!1个鸡蛋所含的胆固醇约254mg,所以每天吃1个鸡蛋是没得问题的,但吃完后胆固醇摄入就快达上限了,其他含有胆固醇的食物就要少吃。
水能够稀释胆汁,促使胆汁排出,防止胆汁瘀滞,利于胆管疾病恢复和防止胆结石胆囊炎的发生,建议每天以1500~2000ml为宜。
啰嗦一句,胆囊炎和胆结石经常发作的患者,不适合多喝肉汤
(比如
羊肉汤、
鸡汤、酸萝卜老鸭汤、排骨汤、蹄花儿汤等等)
,因为肉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多后会刺激胆囊收缩,容易引起胆囊炎发作。
长期营养过剩会增加胆结石的发生风险,同时,肥胖也是胆结石、胆囊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所以,平时吃东西还是有点节制。
应当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做菜时尽量用菜籽油、橄榄油等,多用植物油脂可以促进胆汁排泄。爱吃动物内脏的、爱吃油酥点心、奶油蛋糕的,也要注意少吃。同时,烹饪方式以蒸、煮为宜,尽量不要煎、炒、炸。
通过控制摄入胆固醇的总量,可以减少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推荐摄入量为每天<300mg。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脑花、香肠腊肉以及鱼子、蟹黄这些。
多膳食纤维饮食能减少胆石的形成;维生素C对胆固醇的生成有一定抑制作用;维生素A能减少胆汁中胆固醇结晶生成;维生素K能缓解胆管痉挛。另外,限制脂肪会影响脂溶性维生素如维A、维D、维E、维K等的吸收,所以要注意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