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贵价面包为什么杀回来了?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人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17 19:59

正文

【haruko荐读】


如何才能过好这一生?


这大概是每个人从学会独立思考开始最关心的命题了。


哲学家们终其一生都在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让我们跟着哲学家的脚步一起探寻吧。


荐读者:haruko,一个老电影爱好者。




哲学教你如何过好这一生 ——读《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


本文已获授权,来自简书作者阿唐胞苷,微信公众号:学乃身之宝


“凡研究人生的切要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一个根本的解决,这种学问,叫做哲学。”——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是一本有趣的哲学简明史,也是人类最厉害的天才们自我折磨的历史。作者通过幽默睿智、通俗易懂的写作方式,给读者呈现出一本轻松的哲学入门书籍。


从苏格拉底到笛卡尔,从休谟到康德,两千多年的哲学史,一代代哲学家们不断思考和探索,并对我们生活的世界作出了各种解释,但哲学并没有所谓的终极真理。那么,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呢?


他们始终关注这两个问题:即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如何才能获得最大的幸福?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正是我们如何能过好这一生的答案,也是哲学的真正旨趣所在。



【一】


哲学的复兴——文明的开始


哲学命运多舛,哲学家们经历了束手无策、惶恐不安才保存下了哲学。


如果不是无数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在兵荒马乱中怀抱着哲学典籍夺路逃窜,如果不是哲学家们从一场场烈火中抢夺滚烫的纸屑,如果不是千百万在历史上未留名的学究呕心沥血地翻译整理,我们今天不会触摸到那么多哲学瑰宝。


正是经历了这样的死里逃生、坎坷波折,才产生了许多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家不需要时代大浪,只要他自己有所心得,把心得写下了,保存下来就可以了。”


哲学可以保护弱者,基督教需要哲学的帮助。


保罗将哲学的思维方式应用到传教中,撰写了大量的神学文章。这些文字后来被称作《保罗书信》,成为《圣经》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有一个规律,在斗争中,哲学总站在弱者的一方。因为哲学讲思辨,讲道理。


而只有弱者才会去讲理,强者不需要讲理。只有弱者在面对强权垄断的时候,才有质疑权威的需要。


哲学拥有内在的自由天性:上帝既然知道亚当和夏娃会偷吃禁果,为什么一开始不去阻止他们?


奥古斯丁的解释是,关键在于自由。上帝给了亚当和人类自由意志,所以也必须让人类拥有作恶的可能。


而后,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出现,廉价书籍产生了,马丁·路德靠一支笔创出一个新世纪,成为欧洲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


正因为有了廉价书籍,欧洲人才有了众多崭新的思想,有了哲学的复兴,有了科学的崛起,有了现代文明的一切:思想自由、理性、怀疑精神、科学、光明的未来。



【二】


怀疑是思考的起点——认识你自己


“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恩斯特·卡西尔《人性》


苏格拉底的永远质问、怀疑是理性文明的开端和标尺。


为什么苏格拉底宁愿死,也不愿放弃怀疑?为什么我们放着现成的快乐不享受,非要亲自学哲学?


因为我们是人,不是动物。人和动物的区别在于人要思考。


怀疑是思考的起点,也是思考成果的检验者。


怀疑最大的作用在于能避免独断论,这样才能引导我们寻找正确的答案,免得我们轻信一切未经证实的结论。


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回到人间,而从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开始,西方哲学开始认识自己,关注自己。


笛卡尔的疑问关系到哲学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叫做“形而上学”,意思是超脱于物理世界之上的道理。


简单地说就是,像笛卡尔希望的那样,寻找到一个能高于客观世界,能统领一切事物的真理。


笛卡尔还把我们讨论的世界分成两个部分,一个是我们自己的心灵,一个是心灵之外的部分。


这种观点就叫做“二元论”。心灵是一个元,外界一个元,一共二元。


这两个元是相互独立、平等的,虽然两者之间可以互相影响,但谁也不能完全决定另一个。


这二元论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是无敌的,而一切体验归根到底都是精神体验。


休谟作为近代怀疑论的代表人物,他拒绝答复精神实体和物质实体以及因果关系是否客观存在的问题。


虽然哲学家们不得不承认休谟结论在逻辑上是正确的,但仅凭常识也知道这结论是荒谬的,他把一切都毁了。



【三】


关注人的存在——人生的意义


人天性趋乐避苦,这也是人类发展奋斗这么多年的目标。


人生的意义在于:通过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原则,尽一切力量把自己的快乐最大化。


人的自由状态:存在主义强调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而负责任的前提是人必须有决定自己生活的自由。


萨特人的自由状态是为目的的存在,这种存在与人的主体性、人的意识活动相关,而且具有生成性和超越性。


人就是通过这种自为的存在,不断地超越和否定,并改变现存世界,而获得新的意义和价值。


同时这种存在不断自由创造以超越自己,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世界是荒谬的。加缪用西西弗的神话来说明我们生活的荒谬,就像工人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却不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何在一样。


现实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以自由的生存状态,通过努力和选择把自己打造成我们想成为的样子,并不断超越自己,不断创造。


我们怎样对待物质享乐,如何权衡物质财富和精神富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们生活的意义。


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上的享乐,而忽略了精神生活,不能把自己作为生活的机器,一直劳作,不懂劳逸结合。



【四】


主观真理——如何过好生活


属于人生的真理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被轻易把握,最聪明的人类对这些问题也束手无策。


但是,相信“真理是主观的”并不是说这世上以后就没有什么道理可以相信,我们愿意信什么就信什么,这样就陷入纯粹的相对主义了。


如何获得最大的幸福在于:


1)相信真理是主观的


首先,我们所说的“真理是主观的”,仅仅指的是那些经验不可验证的问题。


其次,真理是主观的并不代表我们没有一些固定的方法去追求。


第三,虽然理性难以表达人们关于主观经验和主观真理的感受,但是我们还有其他手段可以表达,比如艺术。


第四,虽然我们不能用客观经验去检验主观真理,但是我们还可以靠主观经验去检验。对于个人来说,主观真理并不是没有标准可以检验,而且必然是可以检验的。


第五,即便没有统一的真理标准,也不意味着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可以——这正是康德担心的。


2)正确看待死亡:既要接受死亡,又要珍惜生命


因为死亡是一个不可逆的事情,否则我们失去了一切探索世界的机会。


虽然主观真理不限制任何答案,但是保存自己的生命、尽量延长生命、尊重别人的生命,是我们探索真理的底线之一。


3)人要有信仰,相信信仰的力量。


主观真理对我们有巨大的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前提是我们必须发自内心认为它是正确的。


一个理论要是没能经过你充分的思考和怀疑,不是经过你费力追求而来,你就不可能真正信仰,这理论对你来说也就没有用了。


4)人人有哲学


我们生活中存在各种各样的人生观。


当邻居大妈默念“人的命天注定”的时候,她信奉的是宿命论和决定论;当朋友在酒桌上劝你“赚钱有什么用,钱再多早晚也是一个死”的时候,他讲的是虚无主义。


当人生感悟型的散文告诫你“当下最重要,活出你自己”的时候,它其实就是萨特的代言人。


总而言之,我们自己选择怎样的哲学就应该选择如何生活。


“哲学并不是一件稀罕东西:它是世界上人人都有的。人在世上,有许多不能不干的事情,不能不吃饭,不能不睡觉;总而言之,就是不能不跟着这个流行的大化跑。人身子跑着,心里想着;这‘跑’就是人生,这‘想’就是哲学。”——冯友兰


我们追求个人幸福的最高境界,即内心的平静。


生活处处有哲学,用好哲学,找到属于我们自己内心的那一份平静,并过好这一生。

有问题,请查《成长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