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嵇康说他,注不好《庄子》不如不注?
《世说新语·言语》
嵇中散既被诛,向子期举郡计入洛,文王引进,问曰:“闻君有箕山之志,何以在此?”对曰:“巢、许狷介之士,不足多慕。”王大咨嗟。
向子期即向秀,字子期,和嵇康很友好,标榜清高。
嵇康被杀后,他便改变初衷,出来做官。
到京城后,去拜访大将军司马昭。
这里记的就是他和司马昭的一段对话。
【译文】
中散大夫嵇康被杀以后,向子期呈送郡国帐簿到京都洛阳去,司马文王推荐了他,问他:“听说您有意隐居不出,为什么到了京城?”向子期回答说:“巢父、许由是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称赞、羡慕。”文王听了,大为叹赏。
01 雅好读书,隐居不仕。
向秀生于公元227年,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陟人。
向子期是竹林七贤之一,雅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相善,隐居不仕。
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后,向秀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后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向秀喜谈老庄之学,曾注《庄子》,被赞为“妙析奇致,大畅玄风”,惜注未成便过世,郭象承其《庄子注》余绪,完成了对庄子的注释。
向秀另有作品《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
向秀少年时即以文章俊秀闻名乡里,后来研读《庄子》颇有心得,于乡里讲学时为山涛所知。
山涛听向秀所讲高妙玄远,见解超凡,如同“已出尘埃而窥绝冥”,二人遂成忘年之交。
02 善读不善饮,追忆《思旧赋》。
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
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
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
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
向秀助嵇康打铁时,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
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杀头的源头。
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
景元四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
在嵇康、吕安遇害后,向秀曾经西行经过他们旧日的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怀念嵇康、吕安不受拘束的才情,写下了千古名篇《思旧赋》。
嵇康遇害后,向秀迫于强权的压力,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
司马昭问向秀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
秀曰:“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尧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