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英文简称CCID,赛迪)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单位,是我国工业经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等领域的著名智库,也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和媒体传播集团。欢迎通过本平台与我们合作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康石石  ·  保研上海交通大学,夏令营通关秘诀是: ·  5 小时前  
康石石  ·  用设计作品申请国家专利可顺了~ ·  昨天  
康石石  ·  一键投递N个国家级竞赛!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薛敏:勇当弄潮儿 构建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新生态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 公众号  ·  · 2024-12-06 10:46

正文


勇当弄潮儿 构建高端医疗装备产业新生态


薛 敏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联影上海总部参观考察,详细听取自主研发成果汇报并强调,“加快现代医疗设备国产化步伐,使我们自己的先进产品能推得开、用得上、有效益,让我们的民族品牌大放光彩”,如一缕春风,将行业崛起的大幕徐徐拉开。

十三年砥砺奋进,联影医疗技术集团有限公司(文中简称“联影”,“联影医疗”特指“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殷殷嘱托,肩负行业振兴的民族使命,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奋勇创新,迅速成长为中国高端医疗装备领军企业,成功走出一条国产自主品牌的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推动行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

一、自主创新、奋勇争先,“从零到一”推动产业蝶变

高端医疗装备,横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医疗健康”三大战略交叉领域,是关乎国计民生的科技行业。自1895年伦琴发现X光以来,高端医疗装备产业蓬勃兴起。但由于中国本土产业起步晚、底子薄,百余年来发展始终相对落后,创新不足,国内市场90%以上都属于国外品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端医疗装备主要依赖进口,成为看病贵的主要原因之一。联影自诞生以来便致力于推动改变。在“创新”与“人才”两大战略牵引下,仅用十余年时间走完国际巨头百年创新发展历程,一举扭转行业落后局面,成为全球少数能与国际巨头正面竞争的新兴企业。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面貌与市场格局由此焕然一新、迎来巨变。

(一)推出上百款性能国际领先的创新产品,填补国内、国际空白

十余年来,联影已向市场推出200多款性能质量比肩国际的数智化赋能硬软件产品,实现X光、CT、磁共振、PET/CT、PET/MR等全线高性能医学影像、放疗产品与介入、微创、医疗可穿戴、生命科学仪器等产品核心部件及整机的自主研发与制造,整体性能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部分产品技术实现世界范围引领。其中包括世界首款的2米PET/CT、5T人体全身磁共振、一体化CT-linac、超大孔径3T磁共振、双导航手术视觉系统,以及中国首款PET/MR、超高端640层CT、一体化“魔方”复合手术室等一批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产品,为精准诊疗、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开辟全新范式。在人工智能领域,联影从产品定义和设计的源头就将AI全面赋能全线产品。目前,已推出贯穿诊疗全流程的100多款AI应用、10余款AI平台,为临床提供多场景、多疾病、全流程、一体化的智能解决方案。同时,在医疗大模型领域全面探索,推出医学影像、文本、混合大模型,并陆续实现产品化。

(二)加快关键技术及核心部件攻关,实现全链条自主可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补齐我国高端医疗装备短板,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技术装备瓶颈,实现高端医疗装备自主可控。长期以来,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以整机组装为主,核心部件主要依赖外购,导致整体产品性能只能处于跟随状态,根基受制于人。联影自诞生起坚持全部核心部件自主研发,从零开始对行业无人区发起攻坚。已实现PET数字光导探测器、MR超导磁体、梯度功率放大器、射频功率放大器、CT探测器、球管、X光高压发生器、RT多叶光栅、加速管等全线高端医学影像及放疗产品核心部件自研自制,不仅填补国内技术和工艺空白,多款产品性能参数达到世界领先。在核心元器件领域,围绕最关键的芯片领域,完成系列产品定制化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核心部件自研比例超过90%,全球行业领先。依托对核心技术的积累攻关,联影累计提交专利申请超过1270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10200项。2023年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明专利排行榜,联影医疗位列中国第一。

(三)推动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市场格局发生历史性根本性变化

十多年前,国产设备在中国市场仅占10%,进入三甲医院难如登天。如今,联影设备已入驻全国1000多家三甲医院,助力超过110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3年,联影医疗PET/CT、PET/MR及XR产品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行业第一,CT、MR及RT产品亦位居前列。在联影医疗等民族品牌推动下,中国CT、超导MR和核医学设备市场的国产占比分别从2010年的10%、0.6%、0,提升至2023年的42%、29.5%、51.4%,不仅倒逼进口同类产品价格大幅下降,还推动中国在影像检查次数、效率、数据采集方面走在世界前列。

(四)破冰美日欧高端市场,加速中国智造科技出海

以世界级高端医疗装备企业为目标,联影瞄准海外高端市场,积极开拓,进驻全球包括美国、日本、意大利、新西兰、波兰、印度、韩国等超70个国家和地区的13000多家医疗机构,并收获全球用户的高度认可。依托创新设备,联影还与美国耶鲁大学、华盛顿大学医学院、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及罗马大学下属医院等全球知名临床及科研机构在个性化精准医疗、前瞻医学探索、产品应用开发、人才培养等方面达成合作。此外,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联影为“一带一路”3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高效的中国方案,推动高端医疗装备及服务在“一带一路”普及推广。

(五)构建产学研医融合创新生态,攻坚“卡脖子”技术与重大医学难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十二五”以来,联影携手顶尖医院、科研院所和高校,牵头十余项科技部“数字诊疗装备”研发专项重大项目,填补中国高端医疗装备尖端领域的空白,已陆续实现产业转化并投入市场。2021年10月举办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上,习近平总书记莅临联影医疗展区,检阅了一体化PET/MR等医疗重器。2021年11月,由联影医疗牵头,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共同完成的“高场磁共振医学影像装备自主研制与产业化”项目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行业历史上首个一等奖。

(六)带动产业链升级发展,夯实产业根基,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多年来,国内具备高端医疗装备关键零部件生产能力的厂家极为有限,产业链上游技术储备落后发达国家十年以上。联影基于自主研发的技术实力,与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协同,实现一系列高精尖零部件、元器件本土化生产和供应,在半导体芯片、影像链核心原材料、医用核心组件、机电系统组件等上游产业领域,孵化出一批世界级企业。

二、强战略、搭平台、筑生态,在快速发展中探索形成联影创新经验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习近平总书记针对科技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并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主动开展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联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企业创新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将创新理念融入到研发、生产、设计、服务、营销等企业创新全过程,形成了中国高端医疗装备产业从落后到追赶、并跑再到部分领跑的创新经验。

(一)“三个必须”战略引领,牢牢掌握创新发展主动权,实现创新自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联影自诞生以来,深刻总结思考行业历史经验,摆脱低端起步、进口组装为主的旧打法,瞄准“世界级一流企业”定位,提出“三个必须”的研发战略——必须全线覆盖自主研发,必须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必须对标国际顶尖水准,为公司锚定出一条虽然艰难却注定长远的创新发展必由之路。为加快研发脚步,联影发挥“后发优势”,打造了“一横一纵”的产品研发体系:横向上,“从0到1”搭建行业最先进的通用软件与硬件平台,为多模态产品提供公共技术支撑。统一的底层架构、硬软件平台、工业设计和界面设计,不仅大大加速了全线产品尤其是多模态产品的研发效率,降低研发生产成本,也保持了产品体验与工作流的一致性。纵向上,联影统筹“发展与安全”问题,搭建了“整机系统-核心部件-关键元器件”全链条垂直创新体系,围绕全线产品核心部件和关键元器件开展研发攻关,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为产品持续升级、成本持续下降奠定坚实基础。

(二)建立优秀平台和激励机制,吸纳全球顶尖人才

人才是联影创新的根本源泉,也是联影能够践行创新战略的底气所在。十余年来,联影不断壮大人才队伍,让各类人才能够“创”有空间、“干”有舞台、“成”有机会。一是主动招引世界级人才团队。联影志存高远的宏大梦想与广大行业精英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相互激发。通过主动吸引大批高层次海外人才和国内优秀毕业生加入,打造了一支由全球顶级华人科学家和行业领军人才为核心的科技创新骨干队伍。二是搭建广阔丰富的职业舞台。围绕关键技术攻关和核心部件研发,授予专家人才完全科研自主权,授权放手大胆搞科研。同时在职业发展上为人才提供多赛道、多维度的学习锻造和历练机会,鼓励年轻人在广阔平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与医院、高校合作共建研究院,从全球引进学科带头人,培养跨学科医工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尊重人才需求,加大人才激励,积极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全新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包括通过股权期权激励等方式,激发各类人才尤其是核心骨干人才参与联影创业的创新创造热情与活力,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三)培育赋能上游产业链,做大做强产业生态,加速产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围绕“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支持上下游企业加强产业协同和技术合作攻关。大型医疗装备产业链长且复杂,一台PET/MR设备涉及21个子系统和核心部件,数万个材料和元器件。作为整机龙头企业,联影自觉肩负链主责任,基于全链条自研的深厚技术积累,与200多家上游合作伙伴深度协同。一是跨界融合,以高标准高质量牵引产业升级。联影在行业内率先将汽车、消费电子领域的成熟技术跨界引入医疗装备领域,通过严把产品工艺、质量关,提升产业现代化水平。二是上下游深度融合,协同攻关。联影发挥链主企业生态主导力,通过让研发技术人员、工业设计团队、生产质量管理团队,长期驻场协同研发,从整机系统与临床应用角度,赋能培育和带动产业链上游突破技术瓶颈,形成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四)高举高打,深耕国内国际高端市场,树立中国智造创新标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在市场策略方面,联影在公司创新战略指引下,摆脱了“以低端、低价产品从农村包围城市”的行业历史发展路径,选择高举高打,坚持优先以最优异的产品性能和品质撬开顶尖医院大门,进而从一开始就刷新外界对“中国制造”的刻板印象,树立“中国智造”高端品牌的认知,对全球所有市场形成标杆辐射作用。在国内,联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等顶尖医院深度协同,用心倾听临床建议反馈,反复迭代,最终获得一批顶尖三甲医院的认可和信赖。在海外,联影优先布局全球最成熟、严苛的美国、日本市场,陆续建立了北美总部、工厂、研发中心,并组建本土团队,从而辐射全球新兴市场。

(五)打造产学研医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推动高水平创新协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联影积极构建“政产学研医金”大融合、大协作的产业创新生态,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一是医工全链条深度协同创新,形成“技术创新-产品开发-临床评价-示范应用-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十余年来,联影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为代表的高水平医院紧密协同,探索出一条产医融合创新的“中山-联影”模式,为大型公立医院与医疗科技领军企业的全方位、多模态、多领域创新合作树立标杆。联影医疗成立之初,多家医院的医学专家全面参与了联影第一代产品,从定义、打磨,到临床验证和应用示范的全过程,共同塑造国产高端医疗装备临床基因,并相继引进全线数十款产品,通过定制化临床科研,推动原创性、引领性成果的诞生,与新技术、新应用、新场景的拓展。二是医教研深度协同,加速创新研究和技术转化。联影通过携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共建交大-瑞金-联影“医学影像先进技术研究院”,在人才培养、前瞻研究、临床应用、产业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把工厂搬进医院”,让医生、技术员、物理师、工程师与研究人员在同一个环境下紧密协作,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三是以重大项目、重大科技平台为抓手,推进“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协同攻关。依托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重大科技项目,联影牵头并携手“产学研医检”等各方合作伙伴集中攻关“卡脖子”与“临门一脚”技术;2021年,上海市科委与联影联合设立“探索者计划”,打造政府搭台、企业“出题”、联合“答题”的产学研医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下一代医疗装备、关键核心部件、新型诊疗技术等开展联合攻关和成果转化;经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联影携手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行业链主企业共建“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打通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推动共性核心关键技术研发。

(文章有删减, 原文内容请查阅《新型工业化》第2期


拓展阅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