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军武次位面  ·  国产创新药的痛,能否被AI打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策划|那群给军报新媒体投稿的军校学员还好吗?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6-12-24 19:02

正文



有这样一群军中青年,身处全军各大院校,胸怀那份对新媒体的热忱,在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的召集下,作为第一批新媒体的参与者与供稿人,从陌生到熟悉,在网络这个平台上积淀了深厚的友谊;从生涩到娴熟,我们对新媒体的理解与把握,在彻夜的交流中,得到提升与进步。


那时候,每到晚饭后这个“军报记者”固定发稿时间,就会满怀期待的捧着手机静静地等着……发了!当看到大家用汗水凝结而成的稿子出现在屏幕上,那种满满的收获感,我们此生难忘。


我们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我们从祖国的四面八方相聚到一起。

时光过得太匆匆,记忆里的一道杠如今点缀两星,他们也同繁星般散布在全军各大单位与分流院校,依旧保持着心中对新闻事业的渴望与热爱,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新媒体,这个最初的起点带给我们的太多太多。



那群给军报新媒体投稿的军校学员

你们还好吗


杨燕燕,军事经济学院2012年级本科学员,现为海军某部女军官

坐在桌前,打开电脑,一边和大家热切地讨论着,完成一篇策划稿。不过几日,我们的文字和照片就会霸屏朋友圈,好评一片……满足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想,这大概是我在大学中最美好而又有趣的回忆吧。


说实话,和这个策划里的“大神”们比起来,我实在是差的太多太多。在我眼里,他们都是正能量满满的优秀的人,这其中,有站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的演讲者,有文章见诸各大媒体头条的新闻人,有用手中的镜头记录光影律动、拍出震撼大片的摄影人……我羡慕着他们的精彩和勇敢,感叹着他们的丰富和远方,彼时,我只是军报军校群里一个刚涉足新媒体的“小白”,是有一些胆怯和自卑的。多想和他们一样,成为自带光环的人啊,这就是这群好伙伴带给我努力前进的动力。我们在一起有文字的修改打磨,摄影技巧的分享,观念的交锋碰撞,取得成绩时衷心祝福祝贺,失意迷茫时彼此加油鼓劲,慢慢地,我终于觉得我能跟上“大神”们的节奏了,比肩前行的日子,且行且歌。


他们像是一扇窗,一扇在单调枯燥生活里竖起的一扇宽敞明亮的落地窗,照耀进无尽的光芒,带我探索无限风光。我心里是充满感激的,也格外珍惜这一份份真挚又纯粹的友情和缘分,在我们年轻的岁月里,慢慢生出花。现在,我担任当代海军新媒体公众号“深蓝电台”的主播“海苔妹”,这同样是我以前从没尝试过的,也是在伙伴们的鼓励下开始并坚持的。感谢那些我们“在路上”的颠簸,在奋斗的时光里,怀着贲张的血脉,快意人生。

郭领领,南京政治学院12级本科学员,16级研究生学员

2014年年初,大二的我被拉近了一个群:中国军魂摄影联盟。从南政美食拉面照片,到摄影技巧各自装备,那时的我在群里是忐忑的:为什么这些大神都懂这么多,拍照辣么好看?后来的后来,和我一起进群的贺贺,越来越牛,大饼、荆轲维的作品各种霸屏被膜拜,我只是从菜鸡变成了菜鸡。


像是按下了幸运按钮,自己的新闻道路一下子被打开了。这一年,收获还是很多的:跟着我们的引路人,我么口中的虎哥写了不少微博短消息,跟着大神开始码字拍照做策划,还搞了点儿大事情——穿越照上了腾讯头条。我们的摄影群也被虎哥扩成了中国军校微信群。从开始的几十人,很快变成了几百人,后来虎哥又清人,再重新招人。一批批热爱新闻热爱新媒体的军校生,在这儿交流、拍照、码字、策划,像温馨的家。脾气对路的,开始私聊和面基。时间过得真快,转眼我已研一,17年又要到了。这个寒假咱们几个在北京的得再聚一波!要不“4+1”的宝宝们暑假就毕业了,再聚又难了!不过,以后不管在哪儿,咱们的情谊都不会变。谢谢这份策划,让我们重拾三年前最温暖的记忆。以后,有策划还叫我~

吕炳宏,国防科技大学毕业学员

2014年初,当时在国防科大的我与志同道合的学长们一同成立了笑忘歌摄影团队,以前一直在摄影道路上单打独斗的我成为了这股合力中的一份子。由于我们的团队渐渐在圈内小有名气,在军校摄影圈里渐渐结识了越来越多的同道中人,我也因此认识到了越来越多来自天南海北,身着不同颜色军装的的朋友。

2014年末,初次相识的我们共同策划了“军校学员穿越照”,正式开启了这段与军报新媒体的不解之缘。半年后,我加入了“军报军校群”,来自全军各大院校,身怀绝技的小伙伴们更是使我大开眼界。之后但凡有策划,我们定会闻声而动,大家的名字越来越经常地出现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中国军网,军报客户端,甚至军报纸质版上。大家在共同策划中相互学习,相互了解,相互沟通,虽然我们中的大部分人至今都未曾谋面,但仿佛已是相识已久的老友一般。进入2016年,在小伙伴们的建议与启发下,我开始尝试拍摄视频,希望将军营中更加鲜活生动的军人面孔呈现给世人。

从院校到基层,无论是同窗四年不忍与之分别的战友,还是刚到单位与之朝夕相处了一个月就要面临退伍的老兵,亦或是自己带的第一批新兵,我都愿意为止付出百倍的努力为他们留下最美好的回忆。生命不息,快门不止,这是我永恒的承诺!

王方,西安通信学院毕业学员,现为中部战区某部女军官

2014年的9月,我与军报相识,参加《军报每天读》主持人选拔大赛获得一等奖,并成为该栏目的主持人,成了一名网络主播。同时,我对军报融媒体有了初步的了解。解放军报客户端,兵在掌上阅,渐渐影响着我的阅读习惯。我非常热爱并珍惜这份工作,但由于要参加提干考试而不得不离开。

2015年9月,我考入西安通信学院,我以为,我与军报远了,但没想到,我有幸结识了“军报军校群”的小伙伴们,我们成为了军报在各个军校的一扇扇窗口,共同为军报新媒体出谋划策,贡献力量。

2016年7月,我们很多人都已走上工作岗位,我也走到基层任职排长,但与“军报军校群”的好友们,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我们彼此鼓励,相互支持,活跃在网络媒体的各个平台。我在三剑客创办起了《小方电台》,传播军营正能量,每天给你“心”感动,我的电台素材来自基层一线,来自亲历真实。分享精彩故事,分享精彩人生,分享前行的力量。这是小方对大家的承诺!带着梦想,启程!

慕佩洲,装甲兵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学员,现在装甲兵学院任职培训

 深刻的记着在2015年的冬天,自己第一次接触新媒体,第一次接触军报记者这个公众号。在我们的小群里,我很光荣的与各个院校的小伙伴们结识了,和大家一一打过招呼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当初的扭捏在一次又一次的合作中变得亲密无间起来。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集体策划发表的喜悦、深夜群聊的欢畅、互相帮助的友爱、天涯海北的面基,都好似昨天一样。我喜欢把我们最初的起点比作陈年的老酒,这个随着年份久远而愈发香醇的“根”,给我们带来了日后蓬勃发展、孜孜不断的新酒。我深爱着这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深爱着新媒体这个阵地,这盏给我指引了前行方向的明灯。现在我在加钢淬火的任职培训,我依旧不忘自己是新媒体人,依旧在自己坚守的阵地上努力向前!


这一次,组织策划,大家在群里热烈的讨论,好像那个初识得暖冬,我们在后海的鼓楼见面,一切都只过去了五分钟而已。

曲艺,空军勤务学院2012级学员,现任空军某训练基地宣传干事

初识这群热爱新闻工作的小伙伴们时,我们正是“恰同学少年”的军校学员。虽然分布在全军的各大院校,学习着截然不同的专业,但是热爱军营、朝气活跃、执行力强是我们这个策划团队的共同标签。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在一场场激烈讨论中, 一个个点击率破万的“头条”诞生了,我很有幸在这一次次精彩的策划中感受到了军报新媒体的魅力,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我的军旅生活与选择。2015年我参与了《解放军生活》新媒体平台举办的“第三届全军十大魅力女兵”的网络票选并顺利当选,我再一次切身感受到了新媒体为我们的军营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为我们认识部队、了解部队打开了一扇窗户。


毕业后我来到了火热的基层部队,成为了一名宣传干事,如愿可以用手中的笔和相机记录下一个又一个或惊心动魄、或感人至深的空军故事。在新的战位上,我努力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向军报新媒体平台策划投稿,将部队官兵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和灿烂的笑容留在了军报新媒体的页面上,一笔一划地记录着军营的生活,也一点一滴地丰盈着我的生命。可爱的战士们看到自己的形象出现在手机屏幕、电脑屏幕上时,都会送给我一个大大的笑脸,我真幸运,可以触摸到这些憨厚朴实笑脸背后高贵的灵魂,这也将令我义无反顾,追随着战友们的足迹永不停歇。

荆柯维,装甲兵工程学院2012级本科学员,目前在装甲兵学院干部轮训大队任职培训

第一次在军报记者发推送,还是大二下学期临近期末,出于对摄影的喜爱,我为10级的班长们拍摄了毕业季系列,在朋友的鼓励下,在“这张不错”,“这张好像也挺好”的纠结中选择了三张照片私信给了军报记者公众号,小心翼翼的问可不可以发表,就像一个迫切期待表扬的小学生一样等待着回复。没想到,张贺铭编辑晚上就给了我回复,第二天就把我的照片发到了公众号上。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大家转载,成为了大家谈论的焦点,虽然脸上装作很镇定但心里真的特别开心,原来自己的拍照片也可以感染到别人,也可以拥有传递希望的力量。


再到后来通过军报新媒体认识了现在的好朋友们,大家一起想策划,一起拍照片,一起交流经验。在一次次的合作中,我们和军报记者共同成长,大家从稚嫩到成熟,从陌生到熟悉,原来千里之外有着和我一样身穿军装怀抱梦想的年轻人,用笔触用镜头用声音记录着共同的军旅生涯。虽然见面的次数不多,但大家都能从彼此身上看到另一个自己,一样的善良,一样的努力,一样的充满能量。

张朝,重庆通信学院2013级士官学员,现为海军北海舰队某部士官

2015年的夏天,毕业在即,我用一张张图片和琐碎的文字追忆自己短暂而又美好的军校时光。当第一次投出的稿件《军校“萌物”,致终将逝去的一道杠青春》在“军报记者”微信登出后,着实给了我创作后期稿件的信心,让我结识了“军报军校群”的小伙伴们。也正是因为这些作品,让我有了留校宣传科实习一年的机会。留校后,作为学院的新闻报道员,我有更多的机会去参与了“军报军校群”策划的多期组稿,在与群里各种写作、摄影、摄像、视频制作、PS等多方面“大神”交流中,也让我不断get新技能。

今年7月,我实习期满,回到北海舰队。9月起,我有幸成了“北海舰队”微信公众号的编辑。同样是面对自己熟悉的新媒体,可是角色的转变,让我意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以前,只是单纯的写稿投稿,如今思考更多的是怎样去策划、编辑好一篇微信稿件。从文字、图片的审核、修改到整个版面的设计,需要具备的能力还有很多。接下来,我会不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向着一名优秀的基层新闻报道员和微信公众号编辑而努力。

张力秋,军事经济学院2011级学员,现为73681部队512分队分队长


2016年6月毕业季,这是我第一次接触新媒体,第一次接触军报记者。那时候带着期许向军报记者投稿毕业照,看到我们的照片在公众号上。推出时,同学们欣喜不已,纷纷转载相告,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在军报记者等新媒体上发表文章。


毕业一年多了,一直在一线带兵,与士兵同吃同住同训练,深知士兵的日常,尤其是两次带新兵的经历,看着孩子们越来越有兵味儿,内心激动不已,觉得再辛苦都是值得的。为了让社会更好地了解基层官兵,我便通过新媒体投稿,向社会展现一线带兵骨干的风采,呈现新兵连战士的蜕变,向社会呈现基层官兵的真实生活。无论身在何处、身谋何职,我会将传播正能量、展现基层官兵风采进行到底!

郭文娟,解放军理工大学毕业学员,现为东部战区某部宣传干事

第一次结缘“军报记者”是因为世博女兵的策划,没想到我因世博入伍,又因“世博女兵”结识军报记者,认识了一批热爱新闻的小伙伴。他们是各大军校的学员,有着和我一样的新闻梦,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在虎子哥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参与集体策划,一起突破十万+一起刷屏。白天上课晚上开始筹划,我成了全队每天最晚睡的那一个,每天除了打理好学院新闻中心的事务性工作还要准备毕业的事情,累觉不爱。虽说忙碌却很充实,因为在进步所以并没有觉得很累,当看到自己的策划稿被录用时内心的喜悦不言而喻。

毕业后我以为会沿着自己设想的路走下去,没想到我来到网络电视台。这里的一切那么陌生,望着眼前的摄像机剪辑软件我傻了眼,不会,怎么办?我开始不安,能力恐慌,失眠,焦虑,我害怕自己做不好,害怕自己担不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可以独自做新闻、栏目策划也开始有模有样。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不会就学,不懂就问,从一张白纸开始我一步步走过来,策划、写稿、拍摄、剪辑、做特效,我从一片空白到收获满满,虽然不精但一直在学习,一直在奔跑的路上。成长的路上总会遇到很多质疑的声音,我也一样,好在我没有放弃,从写写写到剪剪剪我学会坚持,学会了隐忍。没有谁能够随随便便成功,这一路,风雨兼程,我不怕。

许雅兰,海军工程大学毕业学员,现为海军某部女军官

大二那年,我“误打误撞“在学校新闻中心兼职学员记者,执笔在校园奔走,尝试不同的文体,希望写出更直入人心的稿子。一次刷朋友圈时,“邂逅”了“军报记者”的策划,文字俏皮活泼不乏深度,图配文形式言简意赅,从此对“军报记者”“路转粉”,每次公众号更新,我都如获至宝:原来策划还可以这样做。


通过“军报记者”这个平台,我也认识了各大军校热爱文字的小伙伴。虽然有的素未谋面,却可以厚着脸皮让对方一遍遍修正稿子,可以为某个新思路而突然狂喜不已,可以一起讨论策划直到深夜……经过努力,我们合力推出的策划,也逐渐被各大媒体转发。


两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从院校毕业,散落在祖国的不同角落。虽然我们中很多人不是宣传干事,但是依旧坚持写作,公众号上,昨天的头条是老田的,今天“网红佩”又发了新作,我也坚持用还稚嫩却赤忱的笔触传递着身边的正能量……这些都要感谢大学那段时光打下的基础。


每当夜深人静时,看到公众号又出现熟悉的名字,再看着自己电脑屏幕上反复增删的文字,心底总会涌出一份难言的感动。因为你知道,在网络的另一端,有一群年轻人和自己一样,热爱并坚持着。

马毓镭,海军大连舰艇学院2012级本科学员,现于本院进行任职培训

在结识这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之前,喜欢摄影的我一直缺少一个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像一只井底的青蛙,不知道外面的世界究竟有多大。 2014年12月,是我第一次参与新媒体的策划。一直通过微信与群里的小伙伴分享着自己的作品和心得的我,看到美国摄影师拍摄的一组《镜中的自己》,触发了灵感,便问小伙伴们:我们可不可以也拍上一组,展现我们军校生个性的一面 很快《军校穿越照》便在编辑老师的帮助和大家积极的响应下诞生了,那是我们的第一次策划,第一次由不同军校合作产生的策划 策划产生的积极影响,给了我们巨大的动力,让我们又合力策划了《军校的二十四小时》《军校自制征兵海报》……这一过程中又不断有不同军校但怀着相同梦想的兄弟姐妹加入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 两年的时间已悄然而逝,自己也从大三的毛小子变成了即将毕业的大五学长。但是我们依旧初心未变,梦想未变!我可以骄傲地说,我是军报新媒体人!

严伟,公安海警学院2012级本科毕业生,现为江苏海警支队某部警官

那年刚刚大四,通过荆柯维介绍,加入了这个集体,在其中我认识了很多素未谋面的朋友,我们交流宣传思路、探讨热点问题、一起策划新媒体稿件,当然也会分享自己生活上遇到的点滴苦乐。就这样我拥有了一群好战友,一群热爱着部队生活、对部队新闻宣传有着强烈使命感、积极弘扬部队正能量的好战友。一年转眼过去,我们大多都已经毕业,现在自己来到了基层一线,兑现着当时入伍时的诺言。虽然并没有直接从事政工宣传工作,但时刻保持着对新媒体宣传的热情,立足于本职工作,发挥自己个人的能力,收集着单位在日常训练、执法执勤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自己和地方新闻宣传机构联系,上传的图片微博在一周内达到了破万的浏览量。同时为单位创办了专题活动期刊,获得了领导和战友们的喜爱。积极为单位的宣传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田博,毕业于空军勤务学院,现就职于空军某部

虽然并不是专职的宣传干事,但也常用自己的浅见拙文记录身边琐事,文字寄托了青春岁月里的锐意和沉淀。略略数来,已经两年零六个月。至今还清楚记得第一次采访的生疏,第一次刊稿的惊喜,第一次登上头条的感慨,第一次当编辑的忐忑……2015年的毕业季,一次兴之所至的毕业照策划,和军报记者结缘,与这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相识,虽然遍布天南海北,但每次相逢都会有历久弥新的熟稔。


     2016年,我从军校毕业,回到军营,成为一名基层排长,用笔下的深情记录脚下的泥土。还记得第一次为连队的战士写出访稿,他拉着我的手连道了十几个谢谢。那一刻,莫名的感动让我深受鼓舞,这就是我们工作的价值所在,重现那些真实的场景,用有温度的文字描绘那些有血有肉的战友。


时至今日,在各大媒体上刊发的稿件已逾10万字,虽然才疏学浅,人微言轻,但从没有忘记最初的梦想和新闻人的担当。今天,无意中翻出了那篇一年多前在军报记者刊发的小文,也是网络媒体的处女作,虽然语言还很稚拙,贻笑大方。但从那时起,结识了很多好朋友,一路同行,感谢有你们,吾道不孤。

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


写在后面: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大家还喜欢吗?2017的钟声即将敲响,我们与军报记者的故事翻开了新的篇章,我们的友谊一定会地久天长!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整理:慕佩洲、荆柯维;

文图:慕佩洲、荆柯维、郭领领、杨燕燕、许雅兰、郭文娟、田博、马毓镭、吕炳宏、王方、曲艺、张朝、张力秋、严伟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