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聊聊生命科学产业那些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植物星球  ·  檫木终于开启了这个春天 ·  4 天前  
新华每日电讯  ·  中国最北、又冷又偏的小城漠河,如今“不等闲” ·  3 天前  
新华每日电讯  ·  中国最北、又冷又偏的小城漠河,如今“不等闲”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巴黎奥运会,兴奋剂到底如何检测?

生命科学产业观察  · 公众号  ·  · 2024-08-08 08:00

正文

有观点,有态度
这是生命科学产业观察公众号的第 10 94-2 期文章
来源:分析测试百科网


在本届巴黎奥运会期间,伴随着新的奥运纪录的诞生,中国选手潘展乐以46秒40的成绩夺得1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领先第二名足足一个身位。

眼红心热

如此成绩让国内欢欣鼓舞的同时,也引得西方个别人士的对中国游泳队员因羡生妒。

澳洲教练布雷特-霍克称:“人类在这个项目是不可能赢一个身位的。”还称“ 如果看起来优秀得不像真的 ,那很可能就是假的 。” 对此,国际奥委会发言人马克·亚当斯2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 (中国)游泳队是巴黎奥运会上接受兴奋剂检测最多的队伍。自1月至今,该队接受了600多次测试。所以他们经受了全面的检测。

相反,一直以“干净”自居的美国队,在本次奥运会美国游泳队全体成员在比赛完之后都变成了“紫薯”,整个脸都呈现一种很不正常的紫色。

美国队的全体队员们很明显不是因疾病或外因,所以他们肯定是吃了药,虽然不知道他们吃的是什么药,但这种药或许和人体的血红素有关。为什么尿检没有查出这种“药”,结果不言而喻,那么,尿检合格,血检会合格吗?所谓兴奋剂到底是何方神圣,又如何防止“紫薯”出现在赛场?

兴奋剂-何方神圣?


1964年,国际运动医学会的国际兴奋剂会议将兴奋剂的概念定义为:参加竞赛的运动员使用任何异体物质,或以不正常的量和不正常的进入机体的途径使用生理物质,试图人为地以不正当方式提高其竞赛成绩的行为。

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分类,兴奋剂主要有以下七类:刺激剂、合成类固醇、麻醉止痛药、利尿剂、血液兴奋剂、肽和糖蛋白激素和β-阻断剂。

刺激剂: 如麻黄素、安非他命等,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加警觉性和反应速度。

合成代谢类固醇: 用于增加肌肉质量和力量,如 睾酮 衍生物。

血液兴奋剂: 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通过增加红细胞数量来提高氧气输送能力。

利尿剂: 用于减轻体重或掩盖其他兴奋剂的使用,如速尿。

生长激素: 促进肌肉生长和脂肪减少。

麻醉镇痛药: 如吗啡,用于减轻疼痛,可能让运动员在受伤时继续比赛。

β-阻断剂: 用于控制心跳和稳定手部颤抖,常见于射击等需要高度集中和稳定性的项目。

照妖镜-兴奋剂检测


1、尿检

自1964年奥运会首次引入药检以来,尿检技术便成为了检测运动员是否使用违禁药物的标准方法。这种方法通过分析运动员尿液中的化学成分,来确定是否有违禁物质的存在。 尿检技术曾检出多起违规事件。尿检作为赛事公平性的首道防线,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被广泛应用于赛前和赛后的检测流程中,成为确保体育赛事公正性的关键环节。

2、血检

自国际奥委会在1964年奥运会上首次试行兴奋剂检查以来,国际上一直采用的是尿检。直到1989年,国际滑雪联合会才在世界滑雪锦标赛上首次进行血检,血检可以检测出多种类型的兴奋剂及其代谢产物。 通过分析血液中特定成分和生物标志物,能更准确地判断运动员是否服用违禁药物。 因其可以检测出尿检难以发现的兴奋剂物质,逐渐成为了重要的检测手段。

尿检VS血检

血样检测是尿检的补充和完善,因为有些兴奋剂代谢成分,例如内源性肽类激素,我们人类自身也有分泌,普通尿样检测很难区分是人体本身分泌,还是人为的由外界摄入,因此还需要通过血尿联检,才能做出判断。其次, 血液样品主要用于检测那些一般不容易进入尿液里的分子,如生长激素、红细胞生成素等蛋白/糖蛋白类激素,以及外源性红细胞等可以提高在赛事中表现力的活性生物制品。

双瓶系统:

在检测过程中,通常采取双瓶系统(A瓶和B瓶),如果A瓶检测结果为阳性,B瓶会进行复检,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战士扛枪-兴奋剂检测技术


兴奋剂检测技术是为了确保体育竞赛的公正性,防止运动员使用违禁物质或方法以获得不正当的竞争优势。这些技术随时间演变,变得越来越先进,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兴奋剂种类和使用策略。以下是几种关键的兴奋剂检测技术:

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GC-MS 和 LC-MS):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GC-MS) 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LC-MS) 是兴奋剂检测中最常见的分析方法,用于识别和量化尿液或血液样本中的违禁物质。

免疫分析技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