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西洋参考
陪你共筑全球美好生活,境外安居乐业解决方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东生态环境  ·  【无废之窗】“无废景区”:耳目一新 打造品牌 ·  2 天前  
广东生态环境  ·  【无废之窗】“无废景区”:耳目一新 打造品牌 ·  2 天前  
黑龙江生态环境  ·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赴我省调研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西洋参考

瑞典事件的启发:如何才能优雅地和外国人相处

西洋参考  · 公众号  ·  · 2018-09-18 20:33

正文


西洋参考

陪你共筑全球美好生活

境外安居乐业解决方案


关注


西洋君说:

瑞典警方旅店驱离中国游客一案,随着瑞典首席检察官埃里森周一宣布不予追究算是告一段落。检察官认为警方没有过失过错,只是在执行一项普通任务。但是,这一事件在国内引起的回声久久难以平息,网民的意见两种对立的观点,一部分倾向于瑞典警方暴力执法说,一派则指责中国游客到海外撒泼,想要按闹分配,有损国家形象。


三名中国游客受到瑞典警方“虐待”一案近日不断发酵


出国在外,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社会观念、风俗习惯,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路,一意用国内的方法处理国外遇到的问题,碰壁在所难免。一趟旅行都能生出如此波折,那么移民海外的人是如何融入当地生活的呢?


关于作者

Jane 浙江人,从事金融行业十余年。2015年举家移居澳大利亚,希望和大家分享在澳洲的生活和育儿体验。


有位刚去美国的朋友发了个朋友圈,说兴冲冲地去车管所考驾照理论考试,但是等了三个多小时还是没有轮到,一问工作人员,原来现在大家都是网上预约的,这样直接冲过去考的人只能等空档时间,到底什么时候有那也不知道,最后只好拿了一张预约表灰溜溜回去了。

我一看就笑了,因为同样的问题我刚去澳洲的时候也经历过,而且经历过很多次,于是幸灾乐祸给她留言说: “你这明显没有融入主流社会啊。”


只有像赵小兰那样,才能算是真正融入了美国社会?


“融入主流社会”这句话在出国和移民人群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网上搜索一下,会有大量的相关文章,有些说一代移民很难融入主流社会,有些说“融入主流社会”完全是伪命题,因为很多移民国家都是多元文化的社会,还有些说移民根本不需要刻意融入主流社会,华人社区也可以过得很好。

那到底什么是主流社会呢?作为一名新移民,最开始我也非常的关心这个问题,但是看来看去好像都没有明确的解释。百度百科上说 ,“主流社会”是一个国家总体,绝大多数所奉行的社会。 维基百科的词条里只有“主流”,认为“主流”是一种广泛被散布的思想,了解与支持这种想法的群众,人数上占多数,被称为主流派,对应的是次文化与反文化。看来这里的“主流”主要是指文化层面。


在某节目中,一留美高中生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大家如何更好融入美国社会


现在在澳洲生活了三年了,我对“融入主流社会”有了一些自己的体会。不光是移民,哪怕是出国旅游,是不是“融入主流社会”也是非常重要的,不然就很可能像最近三位去瑞典旅游的中国游客一样,因为住宿问题的纠纷,最后闹到凌晨流落街头,甚至惊动了外交部。

首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是了解你生活的这个国家的法律法规。这里的法律法规当然不光是指那些严重的显而易见的犯罪行为,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一些关乎日常生活的内容。比如怎么报税,院子里的树能不能砍,孩子能不能打,半夜能不能制造噪音,怎么对待宠物,怎么处理日常纠纷,如果对这些法律一无所知,还按照在国内的习惯处理问题,可能一不小心就违法了,有时候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前几天新闻就报道了悉尼一位华人,因为邻居家有棵树的落叶总是掉在他家泳池里,然后他就找了个没有执照的工人,把邻居家的树给砍了,最后被判赔偿四万多澳元,还要补种一棵相同的成熟的树在原位置。


那三位去瑞典的游客,为什么他们会这么大胆的在旅店里大吵大闹呢?可能因为他们不了解有些国家对私产和个人权益的法律保护是很严格的,像这种赖着不走的行为,会被认为严重侵犯了酒店的私产,如果对服务人员态度恶劣,还会被认为损害到个人权益。然后,了解办事的流程和规则也很重要,这可以让你的生活少碰很多壁。


中国游客称在瑞典受到粗暴对待


比如国内外不同的医疗流程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相信很多新移民都困惑过,我刚去澳洲的时候也碰过壁,著名的李冰冰小姐都在这个流程上吃过亏,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说澳洲的医疗水平和国内完全没法比。


有一次孩子半夜拉肚子,我按照国内的就医方式赶紧抱上就去了急诊,但是到了以后,护士来问了问症状,给了孩子一杯水,就把我们扔那儿不理了,一直等了三个多小时,我和孩子都累到不行,眼看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来过问,只好灰溜溜的回家去了。



后来有经验的朋友说这种拉肚子去急诊根本是浪费时间,因为急诊护士不是按照时间而是按照病情等级安排就诊顺序的,心血管烧伤烫伤或者高烧到40度以上这种可能危及生命的病情,分分钟插到拉肚子前面去了,在澳洲,看病首先要约GP,碰到半夜上吐下泻又实在担心这种情况,应该打一个13sick的电话,就会有医生上门紧急处理,但是你自己跑去急诊,那一般就是像我这样被晾半天也得不到帮助。


你看,有时候并不是事情难办,而是你不了解办事的规则。 在规则越透明的地方,大家对规则越尊重,都会尽力维护规则不被随意打破,所以一旦了解以后,遇到事情解决起来就非常顺利。但是在中国,很多人习惯了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觉得多说几句好话或者给一点钱或者撒个谎或者身份特殊,因此按规则办事反而不方便不顺利,甚至是无能的表现。


2009年,黄西登上美国深夜节目收视率冠军的《大卫·莱特曼秀》,以中式英语讲美式笑话,一举成名


所以那三位游客,才会这么大胆的要求酒店吧,要打破入住时间的规则,不能留在大堂过夜的规则,来照顾他们的需求,这种处理方式,在重视规则的地方闹到最后流落街头也就不奇怪了。

了解社会的各种文化和价值观,才可以极大的帮助你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在瑞典三位游客身上,我觉得至少有三种不同思维方式或价值观的矛盾,第一是解决问题靠吵闹和靠规则的矛盾,第二是想占便宜装弱势群体和只帮助真正有困难群体的矛盾,第三是把自己的问题转嫁到他人身上以此保护自己的利益和成人需要为自己负责的矛盾。


美剧《破产姐妹》中的Han老板是一名美籍华裔演员


所以,当你生活在一个社会,没有对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可能会显得格格不入甚至产生矛盾 ,比如澳洲是一个志愿者文化特别强的社会,也是国际上最大的志愿者输出国之一,这个刚刚突破2500万人口的国家,居然有超过600万的人口在长期从事志愿者活动。


当你了解了这个文化后,你就不会奇怪孩子学校里三不五时的要组织捐款活动了,什么跑步捐款,卖糖果捐款,给老兵捐款,给贫穷的孩子捐款,虽然只是一两个硬币或者几本旧书,但是孩子从小就沉浸在了这样的文化中。这时候,如果学校需要家长做志愿者的时候你从来不参加,或者也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的志愿者组织,可能对你来说,就少了“融入主流社会”的感觉。



所以,我觉得“融入主流社会”并不是你交了多少当地的朋友,或者找了当地企业的工作,甚至也不是语言问题,而是你对你生活的这个国家和社会中,法律和文化和价值观这些精神层面的事物,了解多少并且认可多少的问题。


PS:

西洋参考现已开启征稿活动,分享出国故事,千元稿费等你拿

(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End-


你可能还想看

(点击图片查看全文)


点击关键词,看更多海外资讯

美国 精神移民 | 贾跃亭签证 | 广场舞 | 爱喝冰水 | 枪击案 | 犯罪率和危险 | 移民方法 | 杰出人才移民 | 投资移民

加拿大: 两万五移民 | 移民经历 | 全球最宜居 | 百万移民计划 | 低成本移民 | 留学移民 | 投资移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