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米宅
欢迎来到《米宅》,研究全国城市的房地产宏观数据、人口、经济、政策,用全国视野,去合理配置、规划自己的地产投资。更是地产人的学习课堂,一起成长,一起成为地产极客。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央视春晚出品!全球限量7777件,这可能是最 ... ·  11 小时前  
创意铺子  ·  5 秒带走牙缝肉渣,99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亚朵酒店的控温被,是怎么火起来的?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印度女孩称“印度高铁领先中国10年”,直到她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拉夫劳伦新春广告太阴间,网友:每个元素都是冒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米宅

告急,又少了139万!

米宅  · 公众号  ·  · 2025-01-18 07:19

正文



1


2024年的经济数据一一公布:


GDP 达 1349084 亿元,增长 5.0%;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314 元,名义增长 5.3%;

粮食总产量 70650 万吨,增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 5.8%;

社消总额 487895 亿元,增 3.5%;

固投(不含农户)514374 亿元,增 3.2%:

房地产开发投下降 10.6%;

进出口 438468 亿元,增 5.0%;

CPI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0.2%;

城镇调查失业率 5.1%;


有喜有忧。


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人口数据:


2024年末,全国人口140828万,再度减少139万人。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这已经是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了!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口曾经历过几次起伏。


1957年之前,新中国刚刚成立,社会经济也开始正常发展,人们的生育情况逐渐稳定。1949-1957年这8年,中国的总人口就净增了1.05亿人。


但情况没有稳定几年,几年的动荡时期和三年自然灾害让人口增长直接中断。1960、1961年,中国人口出现第一次负增长。


此后,社会经济状况趋于稳定。1962-1970年这8年,中国人口净增1.57亿,第二波生育高峰到来。


1981-1990年,计划生育被定为基本国策,但由于第二波生育高峰中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生育年龄,人口出生率出现回升。这十年,中国人口净增1.43亿,出现第三波生育高峰。


此后,中国的人口增量就开始缓慢下滑。


1999年之前的人口增量都维持在千万以上,这之后便是900万、800万、700万、500万。


就像是雪球开始滚落,停不下来。


这中间唯一一次反弹,出现在2016年。这一年,二胎政策放开,新出生人口短暂上升,也让人口增量比2015年增加了129万。


2016年之后,人口增量开始肉眼可见的速度下降。


2021年跌破百万,2022年出现首次负增长,2023年,减少了208万,2024年,又减少139万人。


可以想见,此后每一年的人口状况,也大抵如此了。



2


欣慰的是, 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954 万人,相较于2023年增加了52万人 ,不排除与龙年有关。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由于死亡率相对稳定, 出生率的高低基本就决定了人口增长的状况。


人口自然增长率,相较于2023年,稍稍提升一些,但依然是负值,为 - 0.99‰。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其实, 人口增长 转负早已出现在众多省市。




其中:


广西、云南、重庆、河北、甘肃总人口减少20万以上;


湖南、黑龙江、山东减少30万以上;


河南更甚,总人口更是减少了50万以上。


2024年人口负增长的省份,恐怕又要多上几个。



3


拐点,在有些地方已经提前到来。


出生率下降的原因,官方曾给了三个原因:


生育意愿下降、婚育时间推迟、育龄妇女人口减少。


但其实可以再深究一步, 生育观念的变化、生育成本的推升,才是背后真正的原因。




根据育娲人口的研究,全国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已经到了 48万的水平。



即便在农村,这一成本也接近30万。


48万的平均成本,是人均GDP的6.9倍,这个倍数排在全球第二。排在第一的,是卷王韩国。



而越是经济水平高的地方,养育成本越高。



高居第一的上海已经超过100万,排在第二的北京也近在咫尺。


这还是仅仅计算到17岁,成年后的大学教育、买房、结婚等社会成本,更令人担忧。


这也是为什么一众城市都推行了生育补贴、奖励政策,但效果微乎其微的原因。


如此高的养育成本,只发放3年的生育补贴,实在杯水车薪。


催生娃,还需要更大力度的刺激政策。


比如: 天门。


在全球出生人口处于下降通道中,天门2024年出生人口竟然 同比增加17%。


那原因是什么呢?


发钱。发很多的钱。


2023年9月,湖北天门出台生育五条:


1、高额生娃补贴:生二孩奖9.63万元、生三孩奖16.51万元。

2、进城农民、产业工人、引进人才,可享受6万元购房补贴,如果三孩,叠加后能拿到22.51万元。

3、双职工教师、医务人员,可享受12万元购房补贴,如果三孩,叠加能拿到28.51万元。

4、基因筛查减免费用1000元,分娩补助300元,一次性生育奖励3000元,产假补助4800元……

5、所有公办幼儿园开展托幼一体化建设,推出80个托育班,提供托位1200多个,并提供全天托育服务。


在怀孕、生育、买房、托幼等各个环节把钱给足。根据当地的人均收入31086万/年计算,各种生育补贴的钱相当于3~7年左右的工资。


那其他城市会抄作业嘛,不好说,不过,在生育这件事上,天门市的经验至少表明,发钱是提高生育率最快的办法,没有之一。


除了不生, 不婚,也成了当下年轻人的致命问题。


2024年11月1日,国家民政部公布了《2024年3季度民政统计数据》,披露了一组结婚数据:


2024年前三季度,全国结婚对数474.7万对, 较去年同期的569万对,减少了94.3万对。


结婚人数减少必然带来出生人口减少,2025年的出生人口,大概率会下跌不少。



3


少子化之外,老龄化也越来越深。


2024 年,中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 31031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22.0%,这比2023年又提升了0.9个百分点。


这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 22023 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15.6%,比2023年又提高了0.2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就进入老龄化社会,超过14%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当占比超过20%时,就进入超老龄化社会。


中国早已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


如果把视角转移到各个地区,老龄化的程度更加可怕。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4》的数据,中国各省市在2024年的老龄化情况如下:



全国已有19个省份步入中度或重度老龄化, 包括辽宁、上海、重庆、黑龙江、吉林、四川、江苏、天津、山东、湖北、湖南、河北、安徽、北京、内蒙古、浙江、陕西、山西及河南。


其中:


辽宁: 老龄化程度最高,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为21.1%,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