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做起了2024年的回顾,我也动笔写写吧。
相较于往年,24年的我也出现了剧烈的变化,环境的变化、事业上的变化。
好在我个人的适应能力比较强,应对变化即便很难立马去做到最好,但也不至于手足无措。
24年,最让我感到慰藉的是运行了3年多的基金组合,无论是什么时间节点跟投的家人们95%以上都取得了正收益。
一些偶尔我们会提到的股票,无论如何都出现了不小的盈利空间。
当然这是市场给予的,我个人仅占很小一部分因素。
市场环境差,个人再怎么样去市场中闪展腾挪,都不一定能够去达到自己所设定的目标。
金融市场靠天吃饭,A股市场靠政策吃饭,历史不欺我。
前段时间,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说:
中国人性格中的一大底色叫做“逆天改命”。
我觉得他说得很对。
从古至今,从陈胜吴广再到朱元璋。
即便中国人性格再怎么内敛,但想要改命亦也是刻在骨子里的。
即便是躺平、摆烂已经成为一些年轻人的信条,但他们并非没有去改命的动力,而是他们看不到方向罢了。
金融市场是残酷又无情的地方,但只要市场有了声响,就依旧阻止不了新鲜血液的流入,这或许是社会上鲜有能够看得到“改命”的入口。
A股仅三十四年的历史上演过无数疯牛的桥段,现在是,未来也很难被改变。
其即便不会发生在指数上,也会发生在某些产业趋势上。
所以,24年我们获得了什么?
我想在20-21年,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产业趋势于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
我想在24年,我们能够真真切切的体会到政策之于A股市场的重要性。
应该是到了最近,我才真正意识到A股的价值到底在哪里。(算是我个人的进化了)
赚政策转向的钱,赚产业趋势的钱,赚市场波动的钱,少数时间赚经济周期波动的钱。
政策转向的钱对应指数。
产业趋势的钱对应产业。
市场波动的钱对应量化。
经济周期波动对应周期。
抛开这些,A股或许就是充斥着“垃圾”交易时间的地方,用垃圾略微是有点激进了应该,平和点去讲就是性价比不高。
或许最近会有不少家人觉得我老是在聊市场,聊盘面,我所讲述东西的更像是市场当中的一个投机者,而不是配置者。
其中除了日常鲜有东西拿出来好好值得说之外,更多原因在于市场出现的变化。
资产配置往大了讲,是对宏观经济周期的了解,往小了讲是对市场的了解。
对于可投品类较少的大多数国内投资者而言,A股永远是绕不开的标地。
有一种可能是,平常我所讲的很多盘面上发生的事,是在帮助我们对于资产配置方案做出更好的选择。
这段话写到这里,感觉有点啰嗦了,写一些结论性的东西吧。
个人认为,未来A股配置方向与思路:
政策有转向迹象时,多配置指数。
产业趋势即将爆发时,多配置产业。
经济周期出现明显波动时,多配置周期。
政策转向,无产业趋势,市场流动性好,多配置量化和中小盘。
其他时间节点,多配置红利资产。
多数时间防守,把握真正值得进攻的机会,放弃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或许才是普通人能够在市场中生存且产生复利的道路吧。
实际上,写到这里家人们应该能够猜出来一些25年展望我要去怎么写了。
2024年,我来不及怀念它。
2025年,我很期待它。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