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讨论了苹果对微信等应用的税收问题,以及关于苹果税的细节和争议。文章指出,苹果对应用内购买数字商品或服务的内购收取30%的苹果税,引发公众关注和讨论。文章还提到我国开发者承担着全球最高的苹果税,同时苹果在我国完全禁止从第三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和在应用程序以外交易或使用第三方支付。
文章介绍了苹果税的背景和争议,包括公众号打赏功能、小程序支付漏洞等问题,以及苹果和微信之间的争执。
文章详细解释了苹果税的细节和定义,包括哪些属于苹果税的范畴,哪些不属于,以及为什么苹果不对某些应用如12306收取苹果税。
为了帮助想要尝试自媒体的朋友们,小灰撰写了一份电子小册分享自己的自媒体经验。
大家好,我是程序员小灰。
在 iPhone16 发布之前,网上一直在热传苹果和微信要二选一,原因就是苹果要对微信收苹果税30%。
其实在很久之前,苹果和微信就为这个事情掰扯过一段时间。
第一次争执的焦点是,公众号内对于作者的打赏功能,苹果要求收取 30% 的苹果税。
但微信拒不妥协,甚至一度下线 IOS 的公众号打赏功能。
最后苹果作出让步,为公众号打赏特地增加了“用户向其他用户赠予礼金,可以不通过IAP”的条款。
而这次的争执点在小程序。
iPhone16 发布之前,苹果要求微信、抖音配合封堵其APP中的“
支付漏洞
”。
因为开发者和用户正利用“漏洞”将支付引导到苹果生态之外,从而避免30%的苹果税。
当然了,特别是微信小程序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直接在小程序上交易。
导致苹果税30%的收益不断减少。
网上一度传出微信和苹果二选一的消息,而且苹果一直卡着微信不让更新。
直到
iPhone1
6 发布会前一周,微信才卡着点更新了一个版本,也许苹果和微信已经达成了共识。
但结果我们不得而知。
基于以上背景。
很多不知道苹果税细节的朋友,在网上提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苹果不对12306 购票抽成 30%
?
先说说这个30%苹果税是怎么一回事。
比如小灰运营一个知识星球,门票是299元,如果是安卓手机的话,星球收5%,微信支付收1%,到手就是281元。
但如果是苹果手机呢,苹果官方先收取 90 元,知识星球再收取 5%,到手的收入不到 200 元,直接少了三分之一。
这是因为,苹果对开发者有一个协议,凡是应用上架到 App Store 都需要签署这个协议。
这个协议大概内容就是,在苹果应用中产生
内购
,苹果有权从你的收入中收取30%。
对于年收入少于10
0万的开发者,收入1
5
%
。
这就涉及到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内
购
”怎么定义。
按照苹果的定义,
内购是指用户在应用内购买数字商品或者服务
,比如游戏里的皮肤、道具,或者是订阅类的服务。
也就说购买的对象必须是数字产品或者服务,苹果才会收取这30%的苹果税,否则不属于苹果税的范畴。
我想这也是苹果在最初设计苹果税时,做的一种妥协和考量。
因为很多实体经济,他们的利润率有时候都不到5%,你苹果如果要直接收 30%,这个行业没法干了。
而虚拟经济,利润率都比较大,而且对
苹果生态
依赖程度更高,收取苹果税才算相对合理。
反过来再来看为什么苹果不对12306收取30%。
很明显,
12306不属于数字商品或者服务
,所以不在苹果税的收取范围内,不用支付30%苹果税。
当然了,大多数电商也不属于苹果税的范围,比如在京东、淘宝、拼多多上购买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