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要求,做好2025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必须有机融合“寓监管于服务”和“全链条治理”两个理念,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风险意识,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转作风、抓行风,着力完善全链条监管机制,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贡献力量。
持续优化食品安全包保工作,强化包保工作对帮扶企业、发现隐患等方面的作用。压实部门监管责任和行业管理责任,把各项日常监管措施抓得更细更实。督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提升“一企一档”“一类一档”覆盖面,提升企业食品安全管理水平。
健全餐饮服务综合监管机制,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建立集中用餐单位协同管理制度。优化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机制,持之以恒抓好食用农产品货证随行、溯源管理等制度落实。构建食品运输协调监管机制,推动部门之间形成全链条闭环管理。完善进口食品风险联防联控机制,严防输入性食品安全风险。
坚持抓早抓小,推动食品安全治理向“事前预防”转变,不断强化风险管理。准确把握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深入推进校园食品、肉类产品、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网络订餐、特医食品经营、食品小作坊等综合治理。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常态化培训,提高基层发现问题、化解风险、应急处置的能力,推动长效治理。在重点企业、重点领域稳步推广可视化非现场监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电子追溯系统,提升智慧监管能力。
深化“南京都市圈+”食品生产监管区域合作,探索跨区域规模连锁经营企业监管合作机制。打造食安“直播实训营”品牌,助力中小微食品经营主体提高市场竞争力。依托全市现有且具备一定规模的食品产业园区,统筹各方资源,推动食品企业合理布局,提高食品产业集中度。推动属地加强食品小作坊集中区建设和管理,帮助符合条件的小作坊向小企业转型。推进南京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地方特色食品健康可持续发展。
深化食品安全志愿服务项目,开展“你点我检”等活动,办好“食品安全宣传周”,加强食品安全科普,营造食品安全良好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