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6年11月15日上午,一架架挂载着空射导弹的苏-33舰载机从“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上呼啸而起......
在随后的空袭画面中,苏-33挂载的导弹发射后,十字光标牢牢锁定目标,直接命中。
这是俄航母有史以来首次参加实战,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当天晚些时候,伴随着最后一架苏-33平稳降落在航母甲板上,俄罗斯自豪地宣称完成对叙利亚境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和“努斯拉阵线”目标的首次大规模火力打击。
尽管之前遭遇了烟囱冒黑烟和米格-29K舰载机坠海等不利事件,但俄海军现役唯一的航母“库兹涅佐夫”号在第一次实战中用不俗的表现冲刷掉此前的阴霾。
“首次参加实战,就能频繁出动大量舰载机执行任务,显示出俄航母的指挥、组织、调配和保障能力都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这是外界对“库兹涅佐夫”号此次亮剑叙利亚的评价。
作为“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舰长,谢尔盖·阿尔塔莫诺夫组织了这次航母具体作战行动。
2012年,加拿大《汉和防务评论》和香港《亚太防务》杂志同时提到了一件事情:一批中国人出现在俄罗斯圣彼得堡。这座美丽的城市位于俄罗斯西北部、波罗的海沿岸,被誉为“北方威尼斯”,这些中国人是到俄罗斯度假旅游吗?
当然不是,这是中国海军派往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学习深造的军官。位于圣彼得堡的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是俄海军最高学府,中国专门派留学生来这里学习深造,就是为了真正了解航母的特性,并获得有针对性的作战和指挥艺术。
《中国国防报》后来刊登了中国海军军官在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深造的回忆文章,里面提及俄方军事理论教育非常系统,有一套完整科学的课程安排,课程种类包含广泛,有后勤运输、水面舰艇战术指挥、特种作战理论等。其中,将联合作战思想融入到课程设计中去,是他们教学中的一个亮点。
谢尔盖·阿尔塔莫诺夫正是毕业于该院的高材生。实际上,历任“库兹涅佐夫”号航母舰长都是该院的学生。对俄军而言,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担负着培养海军高级指挥人才的重任,这所军校直接决定着俄海军的战斗力水平。
对于正大步走向深蓝、走向世界的中国军队而言,相比于武器装备的飞跃式发展,资源配置合理、教育水平一流、能培育高素质人才的军校、科研院所,是当前军队建设发展尤为迫切的需求。
1894年9月17日,中日海军主力在黄海靠近中朝边境的大东沟一带海域相遇,一场震惊中外,对甲午战争进程产生深刻影响的大海战爆发了。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中方的战败。
当时,中国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的众多军官,有很多毕业于英国的同一所军事学院,那就是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1877年,中国清朝政府派出第一批海军留学生中,刘步蟾、方伯谦、黄建勋、林永升、林泰曾等北洋水师高级军官,正是在格林威治学习军舰驾驶和学习海军战役战术。日本联合舰队的许多高级军官如东乡平八郎、伊东亨佑等等,也毕业于这所学校,与北洋水师的许多将领是同学。
但在甲午战场上,同一所军校毕业的双方表现却大相迥异。北洋水师的军官们,无论是对敌情的判断、应变指挥,还是战斗精神、战术水平,普遍都没能高人一筹。究其背后重要原因,就是对教育的态度和追求不同。正如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所说:“日本到欧洲来的人,讨论各种学术,讲究政治原理,谋回国做根本的改造;而中国人到欧洲来,只问某厂的船炮造得如何,价值如何,买回去就算了。”
军队强大,只有好的枪炮武器远远不够。如何通过军校教育培养一支政治上坚定可靠、熟悉尖端武器装备、拥有先进作战理念、掌握科学战法战术的新型军事指挥人才队伍,左右着军队的发展,牵系着国家的命运。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是渺小的瞬间。留给这个世界永恒的,必定是为国家和民族作出的功勋。
在共和国的功勋墙上,永远镌刻着这样一个人的名字。
他天资聪颖,26岁通过美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的博士论文答辩,被称为“娃娃博士”。他从青少年时代就有了把中国变为科技强国的夙愿,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的兴亡紧密相连。有人这样形容他:总有一种感觉,就是将莎士比亚所有赞美人的词汇都动员出来,也不能完全表达出他那近乎完美的人文魅力。
他就是“两弹元勋”“中国原子弹之父”——邓稼先。
1958年以后,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他“神秘地消失”甘当无名英雄,默默地奋斗了数十年。他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冒着酷暑严寒,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他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他所创造的伟大成就,彪炳史册、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家需要这样的英雄,民族需要这样的脊梁,人类需要这样的精灵。
当前改革强军的靴子已开始落地。军人的选择,折射着普通个体的命运与思考,也折射着时代的启示和精神的光辉,更折射着这支人民军队是否能完成破茧重生、凤凰涅盘的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