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新年伊始,寒假即将结束,伴随着开学在即,家长普天同庆的同时,又不得不思考接下来的年度教育规划。
这不,前段时间一个“年度教育账单”登上热搜。
这份网上的年度教育账单来自记者采访的一些济南的家长。
各种兴趣班费用加起来,少说三万起步,上不封顶。
而且花销随着孩子年级上涨,三年高中下来预计
40
多万。大概是当地一套房子的首付。
想想看,这还不是来自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还记得去年刷屏文,《月薪三万撑不起孩子的暑假》。
月薪三万块多女高管计算孩子一个暑假的开销就超过三万。
兴趣班,补习班,夏令营,家庭旅行。
有人质疑,太矫情,有些钱可以选择不花啊。
是的,可是多少为人父母的潜台词都是:花了心疼自己,但不花的话心疼孩子。
生怕因为自己,而耽误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我们总谈中国家长的教育焦虑,谈减负,谈快乐童年。
家长当然可以选择教育投入的多少,孩子也可以选择如何面对学业课程。
但这个时代以及未来,残酷的现实是,教育上的投入和付出,对标着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生活。
那些自身接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自然希望孩子优于自己,靠学习实现阶层跨越,拥有更多机会和选择。
因为不得不承认,学习,考试,仍然是普通家庭孩子“改变命运”的唯一选择。
2
这种在教育上的孤注一掷,其实并不是中国父母和孩子专属。
今年热播韩剧《天空之城》引发教育话题热议,中国观众惊叹这些望子成龙到家长简直是中国很多父母的翻版,而韩国观众感慨,这真的就是苦逼现实的真实写照。
韩国拍了一部纪录片,叫《学习的背叛》,揭开韩国高考有多残酷。
甚至有中国学生看完都表示太可怕了。
比如,一个叫叶媛的女孩,从初中开始就每天学习十个小时以上,基本每天只睡三个小时,全靠每天五六杯咖啡续命。
能把整本教科书全部背下来,然后再在白纸上默写下来,就为了完全掌握。
16
岁的年纪手指已经握笔书写磨出茧,累到手指动不了就直接用皮筋把手和笔缠在一起继续写。
本身就是学霸,还这么拼,因为她梦想的高中不仅录取比例低,还要求学生要提前两年把高中内容学完。
可想而之,这所高中就是学霸集合。
所以叶媛后来如愿进入理想高中,却是加倍努力的开端而已。
迎接自己的是更残酷的竞争。
还有更残酷的情况,就是在韩国,高收入家庭的孩子成绩比低收入家庭的孩子成绩平均高
43
分,首都的孩子比其他地区孩子录取人数更多,高收入家庭孩子进入名牌大学的升学率要比低收入家庭高出约
30%
。
在以特殊技能为培养方向的一所知名高中,孩子们不仅都成绩优秀,还在外语、科技、体育、艺术等不同方面有天赋和造诣。学费也非常昂贵。
以“社会救济”名额入学的学生,会非常吃力,倍感压力,因为刚入学,就会发现同班同学已经把高中课程全部学完了。
甚至学校里学生直言,我们学校成绩差的,都是社会关怀对象。
纪录片里的学生站着都能睡着。
因为韩国学生有句名言,每天睡四个小时就有机会上理想学校,睡五个小时就会落榜。
3
有人说这是亚洲教育的状况,不,全世界的教育竞争都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