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读首诗再睡觉
订阅我不一定能除皱,但一定可以防衰老。每晚22:00,为你读首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深夜书屋  ·  跟冯仑学会处事之道、胜者心法! ·  昨天  
青年文摘  ·  最近的年轻人,流行去奶茶店“啃草皮” ·  3 天前  
每天60秒知天下  ·  今日早安心语日签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读首诗再睡觉

荐书 | 一生只做一件事,一生只爱一个人

读首诗再睡觉  · 公众号  · 美文  · 2017-02-28 22:06

正文

“手艺人以拥有手艺的工作为荣,但又不愿意夸耀自己,制作正宗的作品才是他们引以为豪的。多数的手艺人都没有留下名字就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在他们精心制作的作品上,却寄寓着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期望。”

——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

手艺人的珍贵自不必说,现在我们都觉得日本将传统文化保留的很好,但其实日本也有很多珍贵的传统手艺行将消失。在中国,也是如此。

让我们通过2本书,来了解一下这些人类创造出的精美技艺。


《京都手艺人》

在以匠人文化闻名于世的日本京都,聚集着一批世界顶尖的手艺人。他们所从事的手艺,有一些已鲜有人知。其中有不少工艺濒临失传,手艺人已成为唯一的传承者。

日本知名教授大野木启人、高阶秀尔和樱花编辑事务所历经多年,走访了散落于京都各处的52位名匠,对50种传统手工艺进行了收集和整理,编著了一本《京都手艺人》。

如果你想要了解日本最好的手作,这本收录了52位匠人故事的书就是最佳指南。他们的作品,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不少作品,都值得珍藏一生。


手艺:京绣

手艺人:小松二三三

京绣有着近1200年的历史。早在平安时代,就被用在和服与武士的器具上。此后,京绣与友禅染色技艺相互融合,一同被用于布料上的装饰。

京绣的最大特点是频繁使用金线、银线及各种彩线,呈现出富有立体感的图案,描绘的动物和花草也栩栩如生。


手艺:京镶嵌

手艺人:高桥和男


镶嵌传入日本,可追溯至古坟时代(300-600年)。到了江户时代末期,京镶嵌作为刀剑的装饰,其技艺发展到了顶峰。

后来因废刀令导致刀剑减少,京镶嵌技艺也一时衰退。直到被扩展应用到家具、随身挂件等物品上,镶嵌技艺才得以再次盛行。


手艺:能面

手艺人:岩井彩


能面是在表演日本传统能乐时佩戴的面具。据说有七八十种, 不仅包含男女老幼,还有取自妖怪精灵的样子。 

能面也被称作“表面”,并非通过“雕刻”,而是“敲打”而成。 能面师用前人敲打制成的“古面”为模板,忠实复制,将其再现。


手艺:京和伞

手艺人:西堀耕太郎

平安时代,和伞是身份高贵之人用来遮蔽强烈日晒的。江户时代中期,随着竹骨制作、组装、和纸粘贴等工艺的产业分工化,和伞才得以量产。

和伞作为便于携带的雨具被广泛使用,取代了此前的蓑衣、斗篷。明治时代初始,在洋伞的冲击下,其地位逐渐被取代。


手艺:莳绘 - 京漆器

手艺人:矶田达也

英语“japan”指的就是漆器。

莳绘是漆器装饰技法之一,源自奈良时代。作为使用金、银粉装饰花、鸟、风、月等纹样的技法,仅依靠指尖的轻微抖动,使得金、银粉准确而地道地呈现在漆器之上。


手艺:手印纸牌

手艺人:松井重夫

将曾经完全消失的手工印制技术再次复活的,是日本唯一手工印制花纸牌的松井天狗堂第三代堂主——松井重夫。

手印纸牌全部工序多达十至十一道,纸牌的图案皆由手艺人亲自雕刻、刷骨、裁切、贴合,使用的是以前的染料,能干净地呈现出漂亮的颜色,这点机械印刷很难达到。



作者大野木启人说:“我想将京都拥有的这些精湛手艺介绍给年轻一代,让他们看到,人类原来能如此出色,前人能如此伟大。我想将这份触动传递下去。”

这也是我们了解、珍藏这些手艺人故事的意义所在。

《手艺与禅心》

在中国,还剩下哪些老手艺和手艺人?

《手艺与禅心:寻找中国匠人之旅》的作者,正是抱着这样的念头,走访了中国大大小小的城镇和乡村。

她听他们讲故事,看他们用手做出一件件精美的器物,然后被深深打动。


书中收录了20种

传统手工艺,如建水陶、越窑瓷、核雕、旗袍、缂丝、玉雕、瓷胎竹编、团扇、紫砂……

22位地道的手工匠人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其中既有年轻的继承者,也有干了一辈子的老师傅。


手艺:旗袍制作

手艺人:褚宏生

旗袍是目前最能代表中国特色的传统女性服装。制作一件旗袍,需要测量36个数据。更会用上各种传统的刺绣手法,绣金、绣银、滚边,一道工序花上一两天都很常见。

老裁缝褚宏生从民国时代就开始给名媛们做旗袍了。老先生说:“机器踩出来的衣服硬梆梆的,体现不出女性柔美的气质,人手才能缝出圆润的感觉。”


手艺:核雕

手艺人:谢才元、钟秀琴夫妇


舟山核雕是汉族微型雕刻工艺之一。在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上雕刻,有辟邪之用,或作文人清玩。

果核非常小,雕刻时需将果核抵在一块木板上操作,最细的刀,直径还不到1豪米。一颗成品的微雕需要雕刻数万刀,一刀不对,就功亏一篑。


手艺:瓷胎竹编

手艺人:谭代明 张德明

竹编,是中国传统手艺中最为古老的一种。而瓷胎竹编的竹子,细如发丝,工艺非常复杂,曾是皇族专享。随着市场的变化,这门工艺曾一度衰落得厉害。

以往编竹人追求的是花纹精巧和全部覆盖瓷器,而今则迎合现代设计的需求,讲究留有存在空间,突出竹与瓷本身的质感。


手艺:乌铜走银

手艺人:袁昆林

在凿刻好的铜片上,将熔化的白银填充纹路,形成银色的图案

乌铜走银的工艺最早出现在清代雍正年间的云南。“走”字是这门手艺的精髓,白亮的银流动在乌黑的铜之上,似生命的流动。民国时期,乌铜走银的墨盒特别受追捧,一个月的定量就有3000-5000件。

乌铜走银的工艺比一般铜银工艺复杂得多,除了独门的冶炼乌铜配方和走银技术,更需要全面掌握雕刻造型、书法绘画和微雕等技术。


手艺:缂丝

手艺人:王玉祥


销往日本的缂丝作品

“缂(kè)丝”是一种非常精美的丝织工艺,被称作“丝中圣品”,一度只是王宫贵族专享。最早的缂丝实物,可以追溯到汉魏时期,因为工艺繁复,主要用于装饰品。到清代时,多用于服饰,以龙袍为主。

王玉祥是南通“本缂丝”的传承人,祖上曾经担任过扬州织造。他一直相信:在这些作品中沉淀的中国传统审美永不会过时。

读完这2本书,我们发现:

手艺人追求的,是专心致志,是自得其乐,是甘于寂寞,最终沉淀而超然物外。

正是因为他们的坚持,那些珍贵而美好的技艺,才能在这个飞奔向前的时代里继续流传。

你知道有哪些行将消失的手艺?哪些执着做好一件事、一件器物的手艺人?

欢迎在下面留言,与我们分享。

在读睡销售的每一本书所带来的收益,都将用在今后读睡线下诗歌活动上,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各位在购买时遇到诸如“不允许跨号支付”之类的支付失败问题时,可将此条信息分享给自己或朋友,再打开支付就OK啦。如果实在不行,可选择“支付宝支付”,祝各位在读睡玩得愉快。

▼ 点击阅读原文,买《京都手艺人》《手艺与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