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华网
新闻有深度 思想有温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红星新闻  ·  大S将树葬,小S:正在申请 ·  13 小时前  
红星新闻  ·  大S将树葬,小S:正在申请 ·  13 小时前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3 天前  
话沈阳  ·  太突然!27岁男演员不幸去世!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华网

国安部,发文提示→

新华网  · 公众号  · 社会  · 2024-12-28 20:34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主要讨论了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及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包括信息泄露风险、网络攻击威胁、间谍软件隐患等。同时,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如加强软件和系统安全、养成良好手机使用习惯、提高反间防谍安全意识等。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智能手机的安全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手机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可能导致信息泄露、遭受网络攻击等风险。

关键观点2: 信息泄露的风险

手机中存储的大量个人信息如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被用于诈骗等犯罪活动。对涉密人员来说,还可能泄露国家秘密。

关键观点3: 网络攻击和间谍软件的威胁

智能手机可能受到病毒、木马等网络攻击的威胁,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可能利用手机软件中的漏洞植入窃密软件,监控用户信息。

关键观点4: 保密的重要性和措施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广大人民群众应树立安全保密意识,遵守保密纪律,加强软件和系统安全,提高反间防谍安全意识。

关键观点5: 良好手机使用习惯的建议

文章建议设置复杂的解锁密码、避免使用公共Wi-Fi进行敏感操作、定期备份重要数据等,以预防手机信息被窃取或丢失。


正文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通讯工具,也是存储个人信息、处理工作事务、进行金融交易的重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信息泄露风险。 手机中存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包括通讯录、短信、邮件、照片、位置信息等,这些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获取,可能会被用来进行诈骗、敲诈等犯罪活动。对涉密人员来说,甚至可能泄露国家秘密

——网络攻击威胁。 智能手机作为网络终端设备,如不加妥善防范,可能受到病毒、木马、钓鱼网站等网络攻击的威胁,不仅会窃取个人隐私,甚至还可能通过关联入侵其他信息设备,对信息安全造成威胁。

——间谍软件隐患。 一些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智能手机软件中的漏洞,悄无声息地植入窃密软件,监控手机用户的通话、短信、位置等信息,若这些信息中包含涉密敏感内容,将对国家安全产生风险隐患。

国家安全机关提示:

国家安全无小事,保密没有“局外人”,广大人民群众应自觉树立安全保密意识,自觉遵守保密纪律,牢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时刻绷紧保密弦,把好手机“保密关”。

——加强软件和系统安全。 使用智能手机时,应尽量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避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以防止个别软件暗含恶意代码导致手机信息被窃取;及时更新手机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手机的安全性;定期对手机进行病毒扫描和清理,及时发现并清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养成良 好手机使用习惯。 使用智能手机时,应尽量设置复杂的解锁密码,并定期更换,防止被轻易破解;谨慎使用公共Wi-Fi,在使用公共Wi-Fi时尽量避免进行涉及个人信息、财产交易等操作,严禁在公开网络环境中处理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事项,以防信息被窃取;定期备份手机中的重要数据,以防数据丢失或被恶意加密。

——提高反间防谍安全意识。 广大人民群众应自觉增强安全防范意识,不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短信或社交媒体信息,警惕不明附件和链接,特别是那些要求提供个人信息的请求;应及时检查并合理设置应用程序权限,如遇不合理的权限要求,应当及时停止安装。


更多新闻


痛心!又少一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