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博士生未名学者 | 刘冠宇:气候与野火之歌

北京大学研究生教育  · 公众号  ·  · 2024-12-26 15:4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编 者 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北京大学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于2022年设立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该奖项由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BHP)捐资,旨在资助北京大学科研能力突出、研究工作富有创新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从事碳与气候相关研究。希望此项荣誉能够激励北大学子肩负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使命,积极探索未知世界,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在“碳与气候”相关领域发出青年声音,产出创新成果,为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作出突破性贡献。本学期,研究生院将推出2024年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奖者代表的系列访谈报道。



人 物 简 介

刘 冠 宇

刘冠宇,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2021级博士研究生,师从李婧老师,研究方向为野火和气候相互作用;博士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北京大学校长奖学金、三好学生和学术创新奖等荣誉,是2024年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获得者。



一“心”指导 前行


作为一名刚踏入科研大门不久的博士生,我既怀揣着探索未知的热情和渴望,却也不免带着几分冒失和急躁。科研之路,并非总是平坦开阔,我曾因模型运行不畅、代码错误频出和论文投稿屡遭挫折而感到沮丧不已。在那段最迷茫的日子里,是我的导师李婧老师和同门用鼓励和指导为我点亮了希望之光。他们告诉我,“耐心和平常心”是科研路上的必备行囊。科研之路漫长且充满挑战,我们在追求学术深度的同时,也应培养多样的兴趣爱好,参与社团活动,让这些“小确幸”滋养心灵,带来生活的“确定感”。同时,尽管完美主义是一种美德,但实验和模拟往往充满变数,只要我们保持进步,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就已足够。正如那句名言所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这段经历深刻地让我认识到,面对科研中的种种挑战,保持一颗平常心,既不过分追求完美,也不过于在意得失,这样才能在长时间的科研工作中保持持续前行的动力。


两“翼”助力科研


如果将科研之旅比作飞跃学术山谷的飞行,那么“善用工具”和“及时复盘”就是支撑我高飞的两大翅膀。

“善用工具”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掌握各种科研辅助工具,如AI技术、笔记软件和文献管理软件等,这些是我提高效率、优化工作流程的利器。我习惯将科研思路、方法和技巧记录在在线笔记中,便于随时随地查阅和更新。其次是积极与他人交流,开放思维,避免闭门造车。记得在研究利用人工智能预测野火的项目中,我曾深陷于算法和网络架构的调整,忽略了数据质量和物理意义,是李老师的及时点拨让我纠正了方向,最终取得了满意的成果。可以说,与他人的交流是避免走弯路的关键。

“及时复盘”则要求我们定期进行自我反思,审视自己的目标完成情况。我习惯在每晚睡前回顾一天的工作,反思进度和计划。科研工作自由度高,稍不留神,时间就可能在指尖溜走。因此,及时复盘,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科研进度和思路,对于保持科研效率和方向至关重要。

通过这两个经验,我更加坚信,科研不仅是知识的探索,更是一场对自我管理和心态调整的历练。让我们以耐心和平常心为伴,善用工具,及时复盘,共同飞越科研的山谷,探索知识的海洋。



我的研究:气候与野火的二重唱


我的研究方向是野火碳排放产生的气候反馈作用,即其辐射反馈和与海温、海冰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设想地球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剧院,野火则是一位激情四射的表演者,每年向空中释放大约20亿吨的碳。这些碳,尤其是二氧化碳,可以想象为给地球盖上了一层保温毯,使得地球的热量得以保留,从而悄然提升全球的温度。与此同时,黑碳气溶胶,这些大气中的微小碳质颗粒,扮演着光影魔术师的角色,它们通过改变阳光的散射和吸收,调节着地球表面接收到的光热。

科学家们已经观察到,这些二氧化碳和黑碳气溶胶对我们的气候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更引人瞩目的是,气候变化似乎在为野火的频发和强度增加提供条件,就像为这位表演者提供了更多的能量和激励,使其表演更加热烈和有力。

这种气候与野火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的循环:气候变化增加了野火的发生频率和强度,而野火的增多又反过来加剧了气候变化。这就像一场没有终章的交响乐,两者相互影响,共同演绎。

尽管我们已经对这个循环有了初步的理解,但每一个细节都像是隐藏在乐章中的神秘音符,等待着我们去探索。随着气候变化的进一步加剧,预计野火的“演出”将变得更加频繁和剧烈。因此,深入探究野火、碳排放以及它们与气候变化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于我们来说,不仅是科学上的挑战,更是保护我们这个蓝色星球和谐生态的关键。

我的研究就是想要回应以上这些问题。非常感谢北京大学必和必拓“碳与气候”博士研究生未名学者奖学金能给我这个机会,让我继续探究这美妙“乐章”中的每一个音符,也希望我的分享能引起大家对“碳与气候”这一问题的思考。


学术成果列表


1. Liu, G., Li, J., Li, X., Ying, T, (2024). North Atlantic and the Barents Sea variability contribute to the 2023 extreme fire season in Canada, PNAS, 121 (49) e2414241121.

2. Liu, G., Li, J., & Ying, T. (2024). Amundsen Sea Ice Loss Contributes to Australian Wildfire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58, 15, 6716-6724.

3. Liu, G., Li, J., & Ying, T. (2023). The shift of decadal trend in Middle East dust activities
attributed to North Tropical Atlantic variability. Science Bulletin, 68, 1439-1446.

4. Liu, G., Li, J., Ying, T., Su, H., Huang, X., & Yu, Y. (2023). Increasing fire weather potential over Northeast China linked to declining Bering Sea ice.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50, e2023GL105931.


供稿:刘冠宇

编辑:陈伽萤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