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乃琦(电子科技大学)
王双元(云南电子设备厂)
在彩云之南:云南,曾有一颗中国计算机工业的明珠,它就是云南电子设备厂,计算机界也称它为“昆明
512
厂”,这也是它的代号。
成都电讯工程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与“昆明
512
厂”有着深厚的渊源,曾经长期的合作,当年成电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通常就安排到“昆明
512
厂”,以及“南京
734
厂”、“湖南计算机厂”和“凯里
830
厂”
......
。我也曾带领过学生来到这些厂,也参加过计算机的调机,以及接机的工作。
昆明
512
厂有我尊敬的老师,也有我成电的学友和校友。他们的事迹一直感动着我,感召着我。忘不了那些为计算机事业、为中国国防工业埋头奋战的日日夜夜。
中国计算机的历史,在云南、在昆明
512
厂轰轰烈烈地展开过。那就是“计算机在彩云之南”。
一、厂校合作结硕果
云南电子设备厂(
512
厂)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早在
70
年代初就开始“厂校合作”,创新性地走出一条合作办厂、合作办学的历程。
1971
年秋,云南电子设备厂创办人张文同志主动找到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技术系,提出请该系计算机专业教研室支持办厂、生产台式计算机和体育电子设备的要求。当时成电的无线电技术系(也称二大队)有三个专业教研室:电视、计算机和测量,但因“文革”已停止招生多年。
早在
1970
年
5
月
27
日,北大、
清华
两所大学提交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招生(试点)具体意见(修改稿)》。在集中了各大学意见的基础上,政府形成了恢复办大学的思路。中共中央批转了《关于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
招生(试点)的请示报告》。故
1971
年,成电也正准备招收“工农兵”大学生。
商谈结果,校方提议向厂方派出教师进行技术支持,推荐在省外工作的重点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厂方希望在招收“工农兵”大学生时,尽可能照顾厂方需要的生源招标,厂方提供学生实习条件。
双方顺利达成共识后,很快就有一批成电教师和在国防工业系统工作的毕业生来到该厂。这批科技精英,如:刘诗嵩、王双元、朱云华、郭映章、陈慕光、肖仲扬、倪明正、张永康、杨仕先、谭小南等一大批六十年代毕业的学生来到该厂,很快就成为工厂的业务技术骨干。刘诗嵩在工厂担任总工程师,后升任云南省电子工业局总工,后又担任省科技厅副厅长。这次科技精英的大汇聚,张文同志功不可没。
1971
年,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恢复招生(工农兵大学生),
512
厂从省教育厅争取到十多名招生指标,来到成电攻读电子技术、计算机、测量仪器等专业。以后每年都有招生指标,一直持续到
1977
年国家恢复高考招生。这些学生学成归来后,绝大多数都成为业务骨干。其中,刘笃伦同志是他们中的优秀代表,成为
512
厂研制和生产主打产品
DJS-135
计算机的主要负责人。
厂校合作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当初,为了普及计算机知识,成电计算机教研室派出了刘锦德教授来厂给职工授课,通过给职工传授计算机的运算、存贮、控制三大功能,计算机与人交互的途经(即外部设备),以及人机对话、程序编制和
BASIC
语言等知识,深入浅出,培养了大批技术骨干和技术工人。
尤其是
512
厂在台式计算机和
DJS-130
计算机的研制过程中,最困难的是主存储器的磁心板制作,需要在几万个头发丝大的磁心孔中穿过
3
条铜线。成电计算机教研室派出参加过成电
441-B
计算机和
930
计算机(
930
工程)的刘正蓉老师到厂,花费了数月的时间帮助攻克了这项难关。此后,熊光泽、袁宏春等教师都先后来到
512
厂,通过教师带学生来厂实习,研制和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可以就地解决,由于有了成电作技术后盾,大大提升了
512
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效能。
云南电子设备厂领导和职工发扬艰苦创业的精神、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敢于创新的精神,贫穷落后地区敢于在全国技术争先的精神。先后研制生产出供全国运动会使用的游泳计时器,在全国首次向银行等金融单位推出专用台式计算机(
8
位机),研制生产的
DJS-135
加固型军用计算机在我国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这一颗彩云之南的明珠冉冉升起。
二、计算机在彩云之南
云南电子计算机工业起步于
1972
年。电子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应用主要集中在云南电子设备厂,也就是现在的“南天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
云南电子设备厂的前身是云南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于
1970
年
8
月成立的单晶炉会战小组,而后经过艰苦创业而发展,工厂从小到大,产品从硅单晶、硅二极管、三极管到小规模集成电路。它也是云南省地方电子工业较早试制和生产计算机的工厂之一,
1971
年
2
月正式定名为云南
512
厂,
1974
年
1
月改名为“云南电子设备厂”。
云南电子设备厂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起步阶段(
1972~1974
)。主要是研制、生产台式计算机。
1972
年
1
月,成立“长城
-102
型”台式电子计算机试制组,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和四机部
738
厂的支持下,
1972
年
7
月试制成功“长城
102
型”台式计算机并投人批量生产(此期间共生产
561
台),填补了云南电子计算机的空白。随后试制成功并生产“长城
-203
型”“云岭
-103
型”台式电子计算机。
1974
年
4
月,试制成功我国第一台体育电子摄影计时器,打破了瑞土、西德、日本等少数国家的技术垄断。
第二阶段
:小型电子计算机研发阶段(
1974~1982
)。主要利用国产元器件研制生产小型电子计算机
DJS-130
、
DJS-19
(仿
PDP-8
)、
DJS--135
系列机(
A
、
B
型)高档加固型计算机等。其中,
DJS-130
共生产了
8
台,产品销往云南、四川、贵州等的科研单位、大学、并为一些重要工程配套。
DJS-19
(仿
PDP-8
)是一种简略化的
12
位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具有性能稳定,价格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和数据处理等领域。该机与大型绘图机配套后,可控制各类复杂的飞机设计绘图,广泛应用于航空工业领域。
第三阶段
:微型机研发应用阶段(
1983~1990
)。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搞活政策,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发展微型计算机的科研、生产、开发和应用。
特别是
DJS-135
加固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使云南计算机生产登上了一个新台阶。后继的“抗恶劣环境计算机”系列
DJS-135A
型、
135B
型的军用加固型计算机,为我国国防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后继生产的
DJS-135B
型均为加固型设计,并不断地进行改进。除具有
A
型机主要特点外,由于采用双列直插式
TTL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及
NMOS-RAM
动态存贮器,具有较高的集成度,电源线路简单、体积小;效率高、整机性能,比
A
型机功能更强,速度更快,稳定性和可靠性更高,重量更轻。
DJS-135B
加固非密封型数字电子计算机先后共生产了
11
台。获
1983
年国家经委新产品“金龙奖
"
、云南省
1983
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和
1984
年云南省优质产品称号。
DJS-135C
加固密封小型电子计算机,
1983
年共生产
2
台。自此,
DJS-135
型机系列产品多为军用,主要用于雷达、舰艇和潜艇配套,用户遍布国防工业、航空航天、车载舰载等“抗恶劣环境计算机”应用领域,在当时国家“抗恶劣环境计算机”领域中独树一帜。
DJS-135A
型加固型计算机系统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视察
DJS-135B
型机
1978
年后,国际上微型机发展迅速,国内部分科研单位也着手试制。云南电子设备厂决定研制开发微型计算机,并以此作为主要发展方向。
1980
年,云南电子设备厂与香港爱嘉公司达成协议,引进
EG3000
型
8
位微型计算机散件及生产技术。经过改进,实现了国产化和大批量生产,定名为
YEE8100-8
位微型计算机(
CPU
为
Z80
),而且研制成功了
YEE8105
模数
/
数模转换装置及
YEE8107D
第二扩展箱,大大扩展了原机功能。
1981
年该机投人批量生产,当年生产了
140
台,占全国微机生产总量的
37.4%
。
YEE8100-8
位微型计算机是个人机,可用键盘编程,也可用盒式磁带事先编好设计程序。采用具有会话能力的
BASIC
语言编写,同时备有各种外设可扩充系统和接口。软件非常丰富,基本配置有:操作系统
DOS2.3V
、
NEW-DOS
、
CP/M1.4V
、
RTOS
(
TEE
实时操作系统),以及
BASIC
、
FORTRAN
、
PASCAL
、
COBOL
、
EDITOR/ASSEMBLER
等语言,此外还备有若干供用户选配的应用软件,所有软件与
TRS-80
微机兼容。
1985
年,该机获全国首届微型机质量评比一等奖和首届微机国产化单项奖,同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1981~1986
年,共生产
760
台。产品销往国内
25
个省、市、自治区,已被国内各行业数百家用户选用。
此后,
512
厂研制并生产了
YEEO401M8
位加固微型计算机。该机是专为油田等野外作业时数据处理和自动控制而设计的军民两用微型计算机(
CPU
为
Z80
),也采用
CMOS
存储芯片作为静态主存贮器。
从
1984
年开始,
512
厂先后从美国“宝来”公司和意大利“好利获得”公司,引进了
B20/B25
微型机系统及
M24
、
M300
微机生产技术和关键生产设备。新机种、新技术、新设备的引进,使云南省计算机工业实现了主要产品从手工生产向工业化生产的转变,生产形成规模,并逐步发展成为全国计算机行业中名列前茅的骨干企业。
1986
年
3
月,国产南天
YEE0530
电子计算机被国务院电子振兴办公室正式定为国家优选机型。
1987
年
1
月,电子工业部正式向该厂颁发《全国工业产品许可证书》。当年,云南电子设备厂在全国电子计算机产业界,其生产实力位列第五,在全国
40
余家计算机生产厂中,电子设备厂
1986
年人均产值属第
1
位、人均税利属第
5
位,已是我国计算机行业颇有实力的骨干企业。
80
年代初,先进水平的各类设备组成的微型计算机生产线的投产,形成了具有现代化生产手段,有较完整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的年产
1
万台微型计算机的生产能力,并形成了具有计算机科研、生产应用及技术服务等一条龙的经营开发体系。云南电子设备厂生产的计算机远销国内各省、市、自治区,广泛应用于银行、财政、统计、邮电、石油、纺织等系统,并多次圆满完成国家重大军事工程任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及电子工业部的表彰和奖励。国产计算机在彩云之南破云而出,成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和计算机工业发展中的一颗明珠。
1990
年云南电子设备厂主产品
B
系列微型计算机相继通过了美国
UL
、加拿大
CSA
、西德
TUV3
家国际著名的安全性认证机构的认证。在全国计算机行业中,云南电子设备厂是唯一通过三大认证机构认可的计算机厂家。经过
20
年的发展、已能生产微型机、小型机、电源、外设、机电一体化产品等五类
27
种产品。
工厂先后被命名为:“云南省大庆式企业”、全国电子系统“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先进集体”。先后荣获国家、部、省级奖励多项,其中:曾获中国发明协会第二届金牌奖,获日内瓦发明展览会第十五届金奖及亚洲奖,获国家经委金龙奖,以及四机部的若干单项奖。
1988
年获云南省先进企业称号,
1989
年晋升为国家级企业,
1990
年通过了国家一级企业预考评。
现在,早年的云南电子设备厂(昆明
512
厂)已经涅槃为辉煌耀眼的“南天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这只高原雄鹰,在彩云之南的蓝天中展翅翱翔。
80
年代
512
厂计算机大楼
现在的“南天集团”
后记
DJS-100
系列计算机是我国小型计算机的瑰宝,其低端机、中端机、高端机(当时称为“低档机、中档机、高档机”)的陆续推出,展示了我国计算机工业强势发展的趋势。
DJS-135
加固型军用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更是我国科技人员的攻关合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的体现。云南电子设备厂的电子计算机研制和生产,真实地记载了中国计算机工业发展的一段珍贵的历史。
当年一起工作、攻关、朝夕相处的同事,有的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一起学习、工作的影像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多想“穿越”回去再看他们一眼,与他们一起喝杯茶,讨论、争论那些技术难点和工程“卡点”,一起举杯庆祝任务的圆满完成,和那万众欢腾的日子。祈愿那些为国产计算机设计、攻关、制造、工程应用开发做出无私奉献、乃至默默无闻的、已经离开我们的同路人一路走好,我们会一路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