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内容,点击题目下方投资中国关注我们
今日微信号力荐 (长按红色字复制)
小白读财
xbducai
导读:从2014年起,银行柜员配备逐年递减。2016 年,国有大行骤减 5 万余人。躺着赚钱的时代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变革之际,银行一线员工究竟该怎么做?
来源由财经之家综合:证券日报、金融之家、零售金融频道(retailbanking)、21金融圈
一、三年时间,银行变化翻天覆地
随着银行物理网点的增速放缓甚至是减少,银行对柜员的需求程度也大不如从前。从近 3 年的数据来看,银行的柜员配备情况正在逐年递减,尤其以国有大行为首,从 2014 年的减员 1.7 万余人到 2016 年的骤减 5 万余人。
而在传统网点柜员减少的同时,银行的网络交易数量则有着巨大的增长,银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 年银行业金融机构离柜交易达 1777.14 亿笔,同比增长 63.68%,离柜交易金额达到了 1522.54 万亿元,行业平均离柜率达到了 84.31%。
在离柜业务率方面,已经有 15 家银行超过了 90%,其中民生银行离柜业务率 99.27% 排名第一,广发银行、建设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农业银行、光大银行的离柜业务率也均超过了 95% 。
巴克莱前CEO詹金斯曾表示,未来10年全球银行业需要裁减半数员工和分支机构,才能在汹涌的科技变革中求得生存。在一场演讲中,詹金斯认为,未来10年,金融业的员工和分支机构可能最多减少50%,即使情况没有那么严峻,至少也会削减20%。
事实上,上述预测已经在中国银行业有了初步显现。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五大行仅在2016年的柜员减员规模已经超过了10%。这也意味着银行的薪酬支出等成本将有着大幅度的降低。
二、银行裁员,人工智能背锅?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人类在享受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高效便捷生活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其负面影响,人工智能导致人类失业首当其冲,其中的典型代表便是银行业裁员潮。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优势逐日显现,也逐渐受到人类社会的认可与追捧。与人工智能日趋火热形成反差的是,“银行业步入资本寒冬”的言论流传甚广。该言论除了颠覆世人思维中对银行业“财大气粗”的故有形象,也折射出银行业改革求新的迫切程度。不管是出于基本的生存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追随时代的步伐,银行业与人工智能的结合是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银行业对人工智能的采纳与应用,银行业的经营状况确实从之前节奏缓慢的传统格局脱颖而出,但是随之导致对传统物理网点的增速放缓甚至减少,从而连锁引发银行业对人类柜员的需求递减,裁员潮由此而来。
在人们传统观念中的老年银行——四大国有银行,网点智能化也使他们焕然一新。《证券日报》报道,许多银行都配备了“智能柜台机”,这种机器设计非常人性化,功能包括个人开户、个人贷款、电子银行、转账汇款、个人外汇、信用卡、投资理财、产品签约、综合查询与打印、生活服务、公司业务、挂失、换卡、激活新卡、个人信息修改、申请优惠、睡眠户激活、修改密码、手机号码维护等19大类100余项个人非现金业务,用户可根据需求,按照提示操作。
用发展的眼光来看这件事,银行柜员的减少是银行智能化的必然结果,超高的离柜业务率也为物理网点与柜员减少带来了充分的理由。下面举几个例子简单说明一下:
机器人取代人工客服。传统银行业当中,人工客服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人工智能的引用彻底打破了这一传统现象。早在2015年,国内银行业首款实体智能机器人“交行小e”正式亮相。同年,南京银行的人工智能客服“小鑫”在南京银行微信银行和网上银行同步上线,招商银行也开始试用全新的人工智能业务模式。
这些机器人客服不仅可以通过自然语言实现信息查询、账户管理、还款、转账等基本业务功能,还能克服人类自然规律提供7*24小时互动服务,且一个机器人客服的服务能力相当于9000个人工客服的工作量。机器人客服的业务能力绝对“秒杀”人工客服,故从银行业成本管理的角度而言,人工客服遭遇裁退也是意料之中。
大数据风控取代人类风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更新迭代,银行业也开始将人工智能从金融业前端引入后端,之前相对棘手的信息安全、风控反欺诈、资产管理等方面,尤其是缺失央行数据支撑的客户评估方面也开始试水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本身具有人类计算无法比拟的流量优势,“互联网+金融”通过对客户在消费、搜索甚至个人爱好等多维度的数据收集与筛选,可以帮助银行业更加精准的定位客户征信情况,最大限度地避免坏账发生。
日前,毕马威在一份报告中宣称,到2030年银行可能“消失”!而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或将取代人类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未来人工智能上门服务或将实现,传统银行的多数部门或将消失。这并不是天方夜谭,而是基于人工智能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的合理预测。
无论如何,在资本的刺激下,人工智能已经带领银行业坐上了一趟没有回头路的高速列车,向着充满变化的未来疾驰而去。
三、变革之际,一线员工怎么办
“互联网+”时代下,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以及“远程柜员”的出现,使得银行电子替代率一路上升,物理网点转型成为大型银行的应对之道。网点转型后,柜员何去何从?其实,银行人才有四大发展趋势:
1、非典型金融人才全面入侵
目前,很多国外银行在征选人才的时候,金融专业出身已不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反而是很多非典型金融人才备受银行欢迎。台湾金融研训院院长黄博怡表示,现在金融业最缺的就是产品设计师、系统工程师、数据分析师、社交媒体营销人员与风控人员等五类人才。
这意味着,银行不再是金融专业独享的行业,为了应对新的转型时期的调整,越来越多具备跨领域经验与智慧的人才将被招入银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科技适应能力将成为入行基本门槛之一
早在 2011 年,台新银行个人金融的储备干部就必须要学 SQL(结构式查询语言)、CRM(客户关系管理),考试没过,直接淘汰。而台湾地区的中国信托银行,以往招考柜员时,会重视礼仪态度、亲切,愿意与人互动、耐烦操作重复性的工作、学习能力强、合作能力等五大特质。但 2015 年起,也将加重对科技适应能力的考察要求。
“我们希望自己的员工能像创业家一样思考,”星展银行全球首席创新官 Neal Cross 说,“我不知道未来银行会成什么,但我知道会跟现在很不一样。我们能做的是,让银行文化变得像科技公司,才能快速适应变化。”
3、客户的服务与营销工作不再仅仅是一线员工的单打独斗
未来,客户的服务于营销工作不再是一线员工的单打独斗,各种系统与机具的介入与支持会越来越明显。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在某些人力成本居高不下的国家,已经有银行开始尝试用机器和智能系统来服务所有中低端客户的日常投资理财需求,并借助科技的力量,为中高端客户提供更为精确更为专业的财富管理服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银行正式迈入了协作、指导和创业精神主导的工作时代,沿袭已久的层级制度、官僚作风和传统的工作理念有望被逐一打破。
4、网点员工必须走出办公室、走出网点进行工作
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变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银行的传统业务模式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另一方面,无纸化、移动化办公简化了传统文书作业,释放出大量的银行人力,使得所有人都得重新发掘自己的工作价值。对于一线网点来说,最直观的变化会是:转岗成为营销人员的员工会越来越多,外拓营销的动作将成为常态。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量的交易已被机器和智能系统所承接,所以绝大多数网点营销人员也必须从单纯的“产品推销者”变身为“客户关系维护者”,只有这样,人与机器的本质性差异和优势才能得到凸显。
另外,围绕这些变革趋势,我们也可以总结出新的转型时期对网点组织的全新的能力要求:
围绕这些能力要求的变化,并结合网点新的功能定位和组织能力的要求,结合新的服务销售流程,对三大岗位在提升网点客户体验上,通过销售与管户程度来对现有的大堂经理、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的工作职责进行区隔,以匹配不同岗位不同能力水平的网点员工。原则上专业咨询水平越高者,管户资产越高、销售能力越强, 针对客户越是个性化服务,客户体验越佳。
从国外先进银行的经验来看,伴随着变革的进行,这三大岗位的能力建设也应有所变化。在不同银行企业文化体系下要求的核心能力之外,还应具备目标管理、高质量沟通、简报技巧、时间管理这四大基础能力和客户体验管理、业务洞察能力、专业咨询技巧、合规与流程这四大专业能力。不同的银行可以依据自身情况的差异, 通过详细设计这些能力的级别标准, 从而形成自己的网点员工的完整的能力素质模型。
最终,围绕这个能力素质模型,银行可以构建出自己的岗位学习模块与课程整体架构,选定导入学习的方式,并最终形成内部的员工学习发展路径图。通过对这样的一个学习路径图的搭建,一方面可以有效解决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用后,一线网点释出员工的后续培训与发展问题,不至于出现大量的人才流失或闲置状况;另一方面可以顺应新的变革时代的人才培养要求,并针对不同分行、网点的不同状况,进行定制化调整。
“这个世界正残酷惩罚不愿改变的人”、“这个世界在悄悄犒赏会学习的人”。
虽然这些只是广告词,但谁又能否认这不是事实?
银行人,如果不想被淘汰,抓紧时间学习转变吧!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意见,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文中的论述和观点,敬请读者注意判断。
理财投资坑很多,如何规避这些骗子套路?关注小黄人读财,小黄人老师给你支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