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已达到4.25亿,预计到2045年,糖尿病患者将有可能达到6.29亿。
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1.144亿,位居世界之首。防治糖尿病,已成为我国当务之急。
精准医学,聚焦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所致的一组代谢性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伴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为特征。
由于病因复杂,糖尿病尚无法根治。为了控制糖尿病,医学上公认有“五架马车控血糖”,(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药物治疗、血糖监测和糖尿病教育)。
而对于那些单纯依靠饮食、运动已无法改善血糖的患者,“药物治疗”是其管理血糖水平的关键。
不过,如今市面上治疗糖尿病的药物如此之多,该作何选择呢?
在不久前的第79届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科学年会上,来自全世界1.4万余糖尿病相关领域的学者、医生、护理人员,分享了全球糖尿病研究、治疗和护理领域最新的前沿进展与思想。其中,ADA医学与科学主席Louis H.Philipson教授首先讲述了一个患者故事:Lilly Jaffe刚出生时被诊断患有1型糖尿病,通过强化胰岛素管理,她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但当她6.5岁时,基因检测发现她有一种对磺脲类药物有反应的突变。于是Lilly使用的降糖药物从胰岛素转换为格列本脲,至今她已有超过13年没有使用胰岛素了。
“这就是精准医学的最终承诺:
找到一种正好适合的、价廉的药物来简化和改善治疗。
”Louis H.Philipson教授总结道。
中西结合,降糖选择消渴丸
根据精准医学的思想,糖尿病精准用药的关键词,就在于
因人而治,兼顾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
即是说,糖尿病的治疗并非一味追求最新、最贵的药物,而是要综合考虑疗效、安全、便利及经济等指标,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就西药治疗而言,西药的优势在于“快准猛”,能迅速把血糖水平降下来,但无助于改善相关的并发症,且常伴随胃肠道、肝肾等不良反应。
就中药治疗而言,中药在降低血糖数值方面,相对来说降糖起效较慢,但能有效预防并发症,并可改善糖尿病患者口干、多饮、多尿、头晕肢痛、疲倦乏力等症状,全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就中西医结合治疗而言,它把有效、安全、经济这三者统合起来,具备全面综合治疗的特点。以市面上常见的
中西药复方制剂消渴丸
为例,它由经典古方“消渴方”和“玉泉散”化裁而来,在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南五味子、山药等7味中药的基础上,将含量仅为丸重千分之一的西药格列本脲通过国际领先的“类薄膜包衣技术”均匀地分散在丸剂表面。一方面降糖效果好、起效快,易控性强;另一方面能发挥中药滋肾养阴,益气生津、综合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及显著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同时也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提高了药物的安全性。
总之,消渴丸具有标本兼治、整体治疗的特点,是适合于中国人使用的糖尿病治疗中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