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撒币,我乐意”,国民老公王思聪“一声令下”,直播答题游戏彻底火了,一夜之间刷爆朋友圈。
这是一个典型的靠钱“烧出来”的互联网“风口”,打法非常之直接与粗暴。王思聪投资的冲顶大会火了,紧接着,映客直播、花椒直播、
KK
直播、西瓜视频……各家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闻声而动,全数杀入,狂撒百万现金吸引用户。王思聪、张一鸣、周鸿祎、奉佑生,斗得不亦乐乎,其中,奉佑生强调自己是撒币第一人,喊话要撒
10
个亿。周鸿祎更高调宣称“一起撒币到老,硬杠到底。”
在金钱、利益、游戏以及社交种种因素的综合刺激下,网友们也早已乐在其中。在
1
月
6
日西瓜视频《百万英雄》首个百万场,
100
万参与用户中仅
23
人通关,每人分得
4
万多元。网友评论:
20
分钟赚
4
万,是目前最快的致富方法了!
那么,直播答题到底有什么魔力,几天之间就成为“国民级游戏”?各大平台狂撒数亿,背后的商业逻辑是什么?这波直播答题游戏,究竟是“新风口”还是“过把瘾就死”?
答题类游戏,其实早已有之,《开心辞典》《一站到底》等节目,已然霸占电视许久。
2015
年
9
月底,芒果
TV
推出《百万秒问答》,成为国内首档全时在线智力问答游戏。
移动端的直播答题游戏,源头则在美国。去年
8
月,短视频应用
Vine
幕后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
HQ Trivia
的直播答题游戏。玩家在特定时间登录就可以参与直播答题游戏,答对全部
12
道题的玩家将平分奖金。该应用答题活动工作日每天举办两场,周末每天举办三场。
再到现在,国内直播答题游戏,形成全民风潮。不管是王思聪投资的《冲顶大会》,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还是西瓜视频的《百万英雄》,映客旗下的《芝士超人》,都引起了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同时参与,可见其火爆的程度。
这些直播答题
APP
,玩法大同小异:平台设置奖金,然后由一个明星或名人担任主持人负责出题,一共十几道选择题,分享邀请码给好友可获得一次复活机会,答对全部题目的用户可以平分奖金。
直播答题突然爆红,并没有太多超出意外之处。一方面,这类游戏的受众和市场基础本身足够大,《开心辞典》播了
13
年,《一站到底》播了
6
年依然在播。
另一方面,相较综艺节目,直播答题
APP
的参与门槛更低,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再加上,巨额奖金的诱惑,动辄一两百万的奖金额度,时间短结束快,奖金立即就能提现,对用户形成了强效的激励机制。邀请好友即可复活,更是加强了互动性和趣味性,容易形成病毒式传播。
当然,平台的“推波助澜”也很重要。各大平台都采取了高举高打的战略,不断提高奖金额度,邀请越来越大牌的明星,在最重要的入口处作推广,重金购买流量曝光,微博开屏广告、大
V
宣传、热门综艺广告等等,都是各家争夺之地。据媒体报道,冲顶大会已经准备好每天投入
20
万奖金
+100
万推广费的节奏。
正如上文所言,直播答题产品在玩法和模式上,几乎没有任何差异化。目前来看,这些产品在硬碰硬比拼的,就是三个维度。
一是奖金,就是所谓的“烧钱大法”。从《冲顶大会》的
10
万奖金,短短两天,《百万赢家》、《百万英雄》、《芝士超人》都已进入百万级。目前为止,花椒的《百万赢家》以单日逾
400
万的总奖金额冠绝直播答题节目。
而且在数额设置上,火药味很浓。
1
月
6
日,《百万英雄》宣布晚上
23:30
场的奖金提高到
100
万,《芝士超人》立刻把奖金提高到了
101
万,《百万赢家》也不甘人后,放出了
102
万奖金。
二是明星,提升话题效应和声量。西瓜视频找来《奇葩说》辩手陈铭做出题官,偶尔还会有柳岩、王凯等明星出题官空降。花椒请来主持人李好,并与《一站到底》合作,周榜前三有望出现在节目中。映客则找来汪涵、谢娜、李诞、陈赫站台。《冲顶大会》也开始请杨幂推广。
三是技术和用户体验。毕竟百万级用户的同时在线,对产品技术的要求也很高。有些
APP
用户就一直在抱怨“没看到题目”、“一直在转圈卡顿”、“进入不了下一题”……当一个产品的体验不佳之时,“用户质量”和“留存率”也会打折扣。
事到如今,直播答题游戏的运营成本仍在不断攀升中,这也意味着,这注定是“有钱人的游戏”。
各大直播平台和短视频平台毫无顾忌地撒钱,这笔账其实并不难算,本质上,就是用极低的价格换取流量。
如今,互联网行业获客成本居高不下,目前地推获客成本已飙升到几十元,对于诸如互联网金融这样的领域,获客成本更是高达上百元。对于直播答题游戏,
100
万元奖金换到
100
万流量,钱花的并不冤枉,甚至是非常有利可图,远低于当下各大互联网企业的获客成本。
此外,进一步用复活机制自发形成传播效应,只要有一个用户使用邀请码,就能获得复活机会,这也使得
APP
有了快速传播和沉淀用户的手段。
相比去年末各类共享经济创业模式,直播答题游戏的商业化手法,也更为明确和清晰,拥有多种可能性。
已经有一波广告金主已经入场,通过冠名、主持人口播、问题植入等等形式,传递品牌信息。比如花椒直播的《百万赢家》,开设了美团问答专场,植入
4
道问题;芝士超人宣布趣店成为其首位广告主,广告费高达
1
亿元……
收取小额入场费和充值复活服务方面,也存在着想象空间。直播平台也可以与电视、网络综艺节目合作,打通生态圈。
对于直播答题游戏而言,当前的热度,风头无二,但究竟能火多久,仍是未知数。毕竟,中国网民是出了名的“喜新厌旧”,互联网上很多产品也都是来得快去得快。
审美疲劳是最大的挑战,当烧钱比拼过后,若没有更新的玩法,用户很容易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更好玩的应用上去。互联网时代,永远不缺乏有趣好玩的热点,即使可以烧钱可持续,但有多少用户会持续玩下去,也值得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