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上面蓝色小字 | 关注
↑↑
我们是中科院主管、科学出版社主办,与日本知名科普杂志Newton版权合作的一本综合性科普月刊。
【如需转载,请在后台留下您的公众号,
获得授权后方可转载】
谣言总是比事实真相传播得更快。
这不仅是我们的亲身感受,更是科学家们在研究了Twitter上300万用户后得出的结论。
2018年3月8日,在Science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为我们详细分析了假新闻的传播模式。在调查了近10年来在Twitter上传播的12.6万条新闻之后,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真新闻,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其中,政治类新闻更是假新闻泛滥的重灾区。
研究人员根据6个事实核实网站的信息综合判断Twitter上新闻的真假,对2006-2017年间,300万Twitter用户参与传播的12.6万条新闻进行了分析。真新闻,也就是和事实核实网站的信息一致性高于95%的新闻,比假新闻的传播速度慢了许多,阅读量也明显偏少。
即便是最受欢迎的真新闻也不过约1000人转发。相比之下,排名在前1%的假新闻则能轻松地传播给1000-100000人。传播速度上,假新闻传播至1500人时只需要真新闻1/6的时间,且假新闻被转发的概率比真新闻高出约7成。
此外,研究人员还利用软件辨认出了Twitter上的那些能自动转发信息的机器人账号。将这些被认为是干扰了新闻正常传播路径的账号排除后,假新闻的威力依然不减,得出的结论并没有改变。也就是说,传播假新闻,是一种人类本身就热衷的行为。
那么问题来了,都是谁在传播假新闻呢?是有着数百万粉丝的大V?
结果出人意料,传播谣言的主力军就是每一个普通的社交平台用户。我们没什么粉丝,顶多有几个经常互动的好友。但就是和好友分享一下的行为,使谣言迅速传播开来。
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
研究并没有直接调查社交平台用户的心理状况和传播动机。但是通过对新闻内容的统计分析,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猜想:假新闻之所以比真新闻更容易传播,是因为它更“新鲜”。如果用户在看见这条假新闻之前看过类似的内容,那么,假新闻的新鲜度就会降低。但研究表明,我们转发的大部分假新闻都是我们之前从未见过的内容。2017年的一项研究也得出过类似的结论,虽然当人们看见重复出现的新闻标题时,会更容易相信它是真的,但实际上转发的意愿并不会提高。
除了新鲜感外,假新闻引发的情绪也与真新闻有很大不同。根据统计,假新闻更容易对读者植入恐惧、恶心和惊奇的感受;而真新闻更多的是唤醒人们悲伤、喜悦和信任的感情。看来,人们显然更愿意在社交平台上传播前一类情绪。
参考文章:
https://www.vox.com/science-and-health/2018/3/8/17085928/fake-news-study-mit-scien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d41586-018-02934-x
回复“
0
”,获取微信目录
回复“
订阅
”,了解杂志订阅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