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一段声音陪你入睡
文|竹妃纸巾 主播|天阁
来源|爱家有道(ID:trgfajyd)授权转载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天阁为您朗读
知乎上看到一个有意思的话题:
读了很多书,但都忘了,为什么还要读书?
其中有个回答让人印象深刻:当我还是个孩子时,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几乎也忘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初的那些食物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血肉,成为我身体的一部分。
其实你读过的书,就像走过的路、经历的事一般,总会不断重塑和滋养着你,让你不断遇见更好的自己。
表弟滔滔今年参加高考,成绩揭晓当天,他问我“考得很差,需要复读吗?”
我说:“如果真的很差,建议复读。”他问:“为什么?”
我回答:“读更好的大学,将来能拥有更多的选择权。”
因为更好的大学意味着——更好的城市,更好的同学,更好的老师,更好的专业,更好的学历以及更好的工作环境…
用一年时间努力读书,去换取更多将来更多的选择,在我看来太划算了。
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是为了未来有更好的选择权,这是我见过的有关为什么读书最好的答案。
老同学聚会酒过三巡后,一个曾经的“
差生
”拍着班长的肩膀说:
“读书有什么用,我高中都没读现在照样开豪车,我工厂里有三百多号人,随便说一个工资都比现在一些白领高。”
班长笑笑没有反驳。这大概就是读书带来的涵养:不做无谓的争辩,他说你是无用书生,但你不会说他是暴发户。
常常会有人用某某小学毕业,最后发财致富的例子,来宣扬读书无用论。
当然,这种现象肯定是存在的,但也一定是个例。
把读书功利化,本身就是一种肤浅的理解。
犹太人仅占全球总人数的0.3%,却是诺贝尔奖得主最多的民族。我们熟悉的马克思、爱因斯坦等名人,都来自于这个民族。
每一个犹太人家里,在孩子懂事时,都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让孩子去吻这本书。
用意不言而喻,就是告诉孩子:书是甜的。
在犹太人观念里,智慧是谁也无法抢走的东西,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学者是散发着光芒的。
好好读书而获得内心的喜悦感,远胜于那些不读书而小有成就的人。
其实能否顺利地化解尴尬,读书与不读书区别最大。
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
不料那妇人却回答:“先生,很遗憾,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
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时候,面对尴尬或矛盾,不读书的人用最直接的语言暴力进行攻击,言语间透露着自己的无知与粗俗。
读书之人则更具幽默感,不怒不躁,即使是遭遇谩骂也能机智回应化解尴尬,并且攻对方个措手不及。
网上曾有一个段子:怎么看出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当看到夕阳余晖,有人脑海里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而有人却是:“好多鸟啊,真好看啊!”
这就是文化底蕴的差距,一开口就知道。
说到文化底蕴,不得不提著名主持人董卿,她在诗词大会、朗读者里,深厚的文学底蕴,让人叹服。
有人曾经采访董卿,最喜欢看什么书。她说:“中国唐诗宋词,太美了,简简单单几句话,却能让世人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