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 脱单指南
功效: 手把手教你用大数据脱单
🎁使用方法:按照说明,服用四个疗程,不保证功效
本指北最终解释权归Pwords所有
疗程1: 寻找单身汉
—
1. 全国各地酒吧分布图
DT 财经以 CBNData《2017天猫酒水线上消费数据报告》为基础出品这份酒吧报告👆,看来成都有名的不止美女,还有酒吧。
各位单身狗不妨查看各城市的酒吧地理分布图,在浪漫的七夕夜来一场美丽的邂逅吧。报告地址:
https://m.cbndata.com/information/4004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2. 香港各地区男女比例图
香港各区男女比例这是 ODHK & CODE4HK 于 2014 年合作的一个开放数据项目。基于 2011 年的香港人口普查数据,按地域或者指标进行可视化,上图就是香港各区男女比例的地图。这下,便知道哪里能偶遇的概率最大了吧。
网址:
https://hkcensus11.hupili.net/#/choropleth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3. 美国单身图鉴
作者 Soma 是哥伦比亚新闻学院的数据可视化专家,他致力于做各种数据可视化的尝试,而上面的美国 singles map 就是他的成名作,
拖动滑块你会发现单身男女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变化,你想知道和你同龄的美国人的单身情况吗?
这是一份美国单身图鉴,请查收👇
http://jonathansoma.com/singles/
或直接扫描二维码查看:
如何在魔都捕获你的“高富帅”白马王子?!城市数据网出品的“魔都脱单指南”,
通过认真的数据分析告诉你“魔都高富帅”最爱出现的区域,
参加的娱乐活动...... 想在魔都快速脱单?这份指南你值得拥有: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043120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疗程2: 大数据匹配
—
1. 从一千六百分之一中找到你的灵魂伴侣
一共八个问题,每个问题八个选项,通过回答八个问题,找到世界上的另一个你💗——这是「8x8x8x8x8x8x8x8 」这个网站正在干的事情。8的8次方,16,777,216 种可能性。八个问题设置巧妙,每个都是对三观的一种刻画。点击此链接可阅读文章:
國外一個超火的網站:從一千六百萬分之一種可能中,幫你找到靈魂伴侶
。
老思备注:这个网站估计是个 scam,我尝试提交了多种版本,包括自己和自己回答一致的,但没有收到过邮件。2015 年的公众号原文其实是一个传播尝试:表面一本正经的学术研究 + 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其实都是小报),是否可以吸引眼球?以公众号的订阅量来看,当时一个小时的作品,收获 800 访问量也确实不少了。
2. 哪两种职业最般配?
U.S. Census Bureau’s 2014 American Community Survey 以 350 万个家庭作为调查对象 ,作者利用调查结果,探究伴侣选择和职业的关系,发现冥冥之中职业和伴侣的选择也有联系!
女性 CEO 倾向于与其他 CEO 结婚,男性程序员的伴侣多是老师......
想知道相同行业的伙伴最喜欢嫁/娶哪个行业的男性/ 女性吗?快来一探究竟吧。
点击以下网址:
https://www.bloomberg.com/graphics/2016-who-marries-whom/
或扫描二维码:
疗程
3: 记录小时光
—
1. When sp
arks fly
作者把和潜在另一半的短信都记录下来,而 “ Right Man ” 的每一条短信自然都用粉色的小球进行可视化,满屏跳动的粉色圆圈大概就是少女砰砰砰的心跳吧💗
原链接:
http://lamivo.com/quantifiedbreakup/text-messages/index.html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2. 恋爱时长
你还记得历任男/女友的恋爱时长吗?(手动狗头)
作者Robin把自己的所有恋爱都记录下来,画成了一个互动的图。
老外分得很细致, dating 和 seeing 都不一样,
可视化记录下自己每段恋情的时长,第一次约会的时间。有的是一见钟情,有的是分分合合,还有一天约会两人的,空气中是青春和恋爱的味道啊。
而作者使用的约会网站,21 岁之前,多是 OkCupid,后来有了 Reddit、Meetup、Tinder 等等,仿佛见证了这波互联网约会的发展。
链接如下:
http://robinwe.is/visualizations/dating.html
这个女生的 Blog 首页也很赞,用可视化的记录了自己过去十多年的经历,几十年后回望,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吧。
链接:
http://robinwe.is/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3. NYT modern love 过往稿件分析
NYT 有个栏目叫
modern love
,接受各种各样爱情故事的投稿。尝试将你的爱情故事写成文章投稿到 NYT吧!
那么这些稿件有什么特点呢?Quartz 的这篇数据新闻便对此栏目的过往稿件进行了大数据的分析。
数据显示,行文到末尾的时候,情感更加激烈,“ We ”(我们)的使用更频繁。
除了品味这些有趣的发现外,这篇文章也是不错的文本分析范文。词频+时间是数据新闻处理文本的经典套路。这篇文章的启发是,除了物理时间外,文章进度也是一种时间。
原文链接:
https://qz.com/962718/we-analyzed-every-modern-love-column-from-the-past-10-years-heres-what-we-learned-about-love/
或扫描二维码查看:
疗程4
: 谈婚又论嫁
—
1. When not to get married
近年离婚率持续走高,平均初婚年龄也越来越晚,你想知道多少岁结婚离婚率最低吗?作者统计 2006年到 2010 年的婚姻有关数据,绘制出离婚率与初婚年龄的相关曲线。
数据显示,29 岁结婚的离婚率最低🤔🤔
查看原数据:
https://ilovecharts.tumblr.com/post/124337882316/nevver-when-not-to-get-married
或扫描二维码:
🎁暖心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