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在深入中国为何会成为洋垃圾最大“回收站“这个话题之前,有必要清晰地了解一下,什么是洋垃圾。
“洋垃圾”是一个俗称,而非专业用语,特指以
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物。
根据中国环保部2009年的公告,禁止类的固体废物有12大项、80多个小项,包括废动植物产品,矿渣、矿灰及残渣,废弃的机电产品和设备等。另外,限制类的固体废物也有10个大项、50多个小项,如废纺织原料、废塑料等。
废旧电器在国外拆解人工费用昂贵,通常都被当做垃圾出口
中国对进口垃圾基本上分为三类:
禁止进口、限制进口和非限制进口。
2015年时,《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过一次修订,“进口列入非限制进口类固体废物目录的固体废物的单位,无需向环境保护部申领相关固体废物进口许可证。”简单的解释就是,
在第三类目录里的废弃垃圾,不必办理自动许可手续,就能进入中国。
虽然法律中也明确规定,这些废弃物必须通过环境保护控制标准或者相关技术规范的审查,并经过检疫才能进入中国,但这也难免会为某些企业利用自动许可逃避监管提供温床。
海关关员对进口固体废物进行检查
在7月刚刚结束的环保部“打击进口废物加工利用行业环境违法行为”专项行动中,1792家检查企业中的1074家被提出立案处理处罚建议。
这些企业都是经过登记备案的“正规军”,而且行动前就确定了检查企业名单,给企业充分时间进行准备,尽管如此,却依然有60%被查出环境违法行为。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说和这一政策毫无关系。
正是因为比较宽松的政策环境和管理,让不少国家有空子可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