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资讯+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环球资讯广播《环球军事报道》。报道世界军事资讯、分析全球安全战略、追踪武器最新动态、深入解读战史战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资讯+  ·  俄军三防部队司令在莫斯科死于爆炸袭击!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资讯+

(揭秘)二战最大谜团(三):敦刻尔克撤退,英军不顾法军死活?

环球资讯+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7-25 19:47

正文

线收听本节目,请点击文章底部左下角  

 ↓↓↓

 阅读原文


1940年5月,英法联军的防线崩溃后,在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敦刻尔克进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在这项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行动中,英法联军利用各种船只撤出了大量部队。此时,二战史上最大的谜团出现了。

那么,德军西线进攻的“黄色方案”怎么会意外落入盟军手中,从而使希特勒重新启用冒险的曼施坦因计划?德国开战之时,英国怎会没有政府内阁,法国怎么会既没有政府内阁,也没有军队总司令?率领机械化部队闪电进击的德国将领古德里安为何敢于违抗希特勒的命令?古德里安又是如何将英法联军赶到大西洋边的?在英法联军被包围在敦刻尔克后,希特勒为何突然下令停止进攻,使30多万盟军得以从容撤退?在撤退过程中,英法两国发生了怎样的茅盾?后来的法国领袖戴高乐,当时在做什么呢?本期军史解密,李涵为您讲述:二战最大谜团——敦刻尔克希特勒手下留情之谜(三)

 

 

5月31日,丘吉尔再次飞往巴黎。他告诉法国将领们,到目前为止盟军已从敦刻尔克撤出16.5万人,仅在前一天就撤出了大约5.3万人。“但是,有多少法国人呢?”法军新任总司令马克西姆·魏刚刻薄地问道,“法国人是不是都被留在原地了?”

大约有1.5万名法国人,”丘吉尔直视着魏刚继续说,“而且,法军直到现在还没有接到登船撤离的命令。我到巴黎来的主要原因就是确保向法军和英军的指挥官下达同样的命令。”

不管怎么说,”法国总理雷诺打断道,“22万英国士兵当中已经有15万撤离了,而20万法国士兵中只有1.5万人被送走。如果不能得到立即纠正,它将会给大家带来严重的政治后果。”

早在5月26日19点前,英国海军部就发出了信号:“开始实施发电机行动。”此时的法国第一兵团、英国远征军和比利时军队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及其外围,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离他们只有10英里远。而5月19日刚刚顶替甘末林出任法军总司令的魏刚则策划了一场救援行动,打算通过南面的法军向北突破封锁,称为“魏刚计划”。但法军马上发现德军的摩托化步兵师已经在索姆河沿岸建立起了防线,“魏刚计划”根本不可能成功。

作为“一战”的法国英雄,魏刚曾是福煦将军的参谋长,也曾参加了1918年在贡比涅森林与德国代表签订停战协议的仪式。“二战”开始之初,他担任驻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法军总司令,筹组东方军,准备进袭苏联南方。而当德国真正对法国开战9天后,英法联军节节失利使得法国总理雷诺最终决定撤销法军总司令甘末林的职务。雷诺总理称“为了恢复国民衰落的士气,维护法国军队的荣誉”,任命魏刚将军为法军总司令。

魏刚本人精力旺盛、身体强健、思维敏捷,但他从来没有在实战中指挥过大部队,第一次指挥20万人的大部队,却是狼狈逃命。

 

 魏刚

发电机”是英军和法军从敦刻尔克撤退的行动代号。信号发出两小时后,第一艘英国船只“莫娜小岛号”开往敦刻尔克,并在当晚载着1400多名英国士兵返航。在英军匆忙撤离的同时,布朗夏尔和他指挥的法国第一兵团还在敦刻尔克周边死守德军的攻击,直到29日才接到命令向港口转移,后来我们知道那为时已晚。而比利时军队没有接到盟军向海边转移的通知,伦敦在制定撤退计划时根本没有考虑比利时军队。5月28日,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正式向德国投降。

此时的敦刻尔克犹如地狱。德国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的不断轰炸和德军连续的炮击已经将敦刻尔克城区和海港夷为废墟,成千辆被击毁的各种车辆躺在道路和海滩上起火燃烧,道路上乱糟糟的到处都是疲惫不堪的士兵和他们丢弃的运输车辆。

危急时刻的英军、法军后方指挥部门和前线领导者之间的交流不畅是致命的。27日法国海军高级军官与英国海军首长在多佛尔会面,共同制定从敦刻尔克撤退法英军队的计划。据魏刚回忆,看到英军长官把撤退计划摆上桌面,法国海军将领都傻眼了,因为法国没有撤退计划。这导致了接下来的情况,虽然多佛尔协议规定英法两军共同使用所有船只,但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并不知道这一协议,因此不准法军部队使用英国的运输船,而法军部队实际上根本也没有自己的运输船。

惨剧就这样在敦刻尔克的港口和海滩上发生着。当一位法国将军和他的副官试图挤上一艘英国轮船时,他们受到英国士兵的“粗鲁对待”。筋疲力尽的法军士兵冲向最近的海滩,他们随后总是发现那里专供英军使用,至少有一次,手持步枪上面装有刺刀的英国哨兵拦住了他们。法国军官巴尔洛纳上尉5月29日在敦刻尔克港口看到,英军给所有通道都设置了路障,以使他们的队伍极其顺利地通过。法国人愤怒了,一些炮兵叫喊着要用大炮瞄准他们然后开火。巴尔洛纳命令两名军官带领100人用力将英军的那些路障移开。

也正因为这些摩擦,丘吉尔才会在5月31日再次飞到巴黎。他随即对法国领导人表示将31日定为“法国日”,“法军部队将比英军享有绝对的优先权”。与此同时,法军达尔朗海军上将草拟了一份发给敦刻尔克盟军的电报,电报要求,当守卫外围阵地的英法部队开始登船时,让英军走在前面。“不行。”念到电报这段时,丘吉尔插话道。他坚决主张两国军队要“挽臂”同行。“因为迄今为止撤离的法军部队太少了,所以将由英国的三个师殿后。我不同意再让法军做出更大的牺牲了。”丘吉尔希望打消雷诺和魏刚的疑虑,“即使我们中的一个被打倒,另一个也决不放弃斗争,绝不放下武器直到它的朋友重新站起来。”

 

 

于是5月31日和6月1日成了大撤退最成功的两天。随着海峡对面起飞的英国战斗机加强空中打击,德军的炮击和轰炸大大减少,这两天从港口和海滩总共撤出13.2万人,英国士兵基本上全部撤出。英国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和他的参谋奉伦敦之命在5月31日午夜过后乘船返回英国,留下亚历山大将军和不到2万名英军防御阵地。面对越来越严重的运输船只损失,丘吉尔致电雷诺建议“今夜(6月1日)停止运送”。愤怒的魏刚给英军总司令部发去了一封回电,“坚决要求”英军留下来与法军“肩并肩”地坚守阵地,直到更多法军撤离。英国的运输船还是来了。从6月3日夜幕降临到午夜时分,2.6万名法军士兵登船,从午夜到黎明行动即将结束时,另外2.6万名法军士兵撤离。

6月4日上午9点,敦刻尔克大撤退行动结束。曾经一度辉煌的法国第一兵团所余4万人向德军投降了,这些留在敦刻尔克血战到底的士兵使他们12万名法国战友和超过20万名英国远征军得以安全撤离。

魏刚说:“敦刻尔克的撤退肯定不是一场胜利,它仅仅由于不幸中的万幸才得以避免一场可能发生的灾难。”6月4日,当最后一批撤离士兵在英国上岸后,丘吉尔在议会下院发出警告说:“我们必须非常谨慎,不要把这次救援行动当成一场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而取胜的。”

尽管如此,走投无路且兵力处于劣势的法英军队顽强地阻击了优势明显的德军部队,并营救出了30多万名士兵以供他日再战之用。盟军总共损失了61个师,几乎是三个星期前战役开始时所拥有兵力的一半。英军丢弃了所有大炮、坦克和重型装备,而法军损失了他们的最精锐部队以及陆军全部机动、装甲车辆。

就在敦刻尔克陷落的第二天,德军对法国其余领土的进攻开始了。迎击他们的法军只有60个师,其中许多师兵员不足、装备粗劣,也没有必要的运输工具。乘胜前进的德国人在步兵师和装甲师的数量上分别是法国人的2倍和9倍。除了一个英国步兵师和一个英国装甲师部分部队以外,在法国已经没有任何前来支援的盟军部队了。

 

 

早在5月18日,古德里安的装甲部队正向大西洋海岸飞驰时,雷诺总理改组了法国政府内阁,他声称为了恢复国民衰落的士气,维护法国军队的荣誉,召回了两位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著名将领。“一战”凡尔登战役胜利者菲利浦·贝当元帅被任命担任副总理兼国防部长。

当时的雷诺总理并不知道,即将加入政府的贝当元帅在离开马德里时对弗朗哥说:“我的国家已经被打败。他们叫我回去谋求和平,签订停战协议。”被称为“一战”“福煦元帅卓越战友”的魏刚将军则被雷诺任命为法军最高指挥官,从贝鲁特登上飞回巴黎的飞机前,他与朋友谈道:“这场战争已经失败,条件公平的停战是可以接受的。”

而此时敦刻尔克大撤退的后果正在毒害着巴黎的空气,以贝当和魏刚为首的失败主义情绪蔓延。魏刚没有选择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他决定各军全力坚守当前据守的各河流域防线。而贝当相信英国人的退缩是为了与希特勒达成一个有利的和平协议。

随着6月8日索姆河战役失败,法国内阁决定政府于6月10日撤离首都,南迁至图尔,并宣布巴黎为不设防城市。同一天,意大利向法国宣战。法国军队四分五裂,残部毫无斗志,一心只想向南逃命。

6月14日巴黎沦陷。哈尔德将军在他日记的开头写道:“这是德国陆军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上午9点,德国军队开进巴黎。”B集团军群司令费多尔·冯·博克将军匆匆赶到巴黎体验胜利的感觉。他先在协和广场上为先遣部队第九师主持了一个即兴的阅兵式,然后迅速赶往香榭丽舍大街检阅第8师和第28师的队伍。博克向迈着正步通过凯旋门的德国士兵们微笑致意。“最后,”他在集团军的作战日志上写道,“我开车去巴黎荣军院瞻仰了拿破仑墓,然后在里兹饭店享用了一顿非常美味的早餐。”当他在里兹饭店吃早餐时,希特勒亲自设计的纳粹旗帜在埃菲尔铁塔顶端升起。

 

 

美国世界现代史学家威廉·夏伊勒,当时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担任驻纳粹德国的战地记者,他6月17日随德军抵达了巴黎。他在日记中写道:“巴黎所遭遇的痛苦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每个人听到德军将要进城的消息后都失魂落魄,法国政府也没有人出来承担责任。市民只是被告知要迅速离开,结果这个城市本来有500万人口,现在有300多万人连行李都来不及拿就徒步逃出城去,奔向南部。懦弱无能的法国政府甚至忘了告诉民众巴黎并不设防,现在巴黎市民对法国政府恨之入骨。”往昔热闹的街道,现在却变得像荒漠一般。商店大门紧锁,窗户密闭。“此时我在巴黎看到的全部是破败的景象,法国社会已经崩溃了,军队、政府、民众的道德全部崩溃了。”

第二天6月18日,不到正午,夏伊勒站在协和广场上和一群法国人聊天,突然广场上的扩音器播放公告。然后他听见,已经84岁的贝当元帅在广播里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有一份礼物要送给法国人民,今天我以沉重的心情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停止战斗了。”贝当元帅在波尔多刚刚出任新一届政府总理,第一件事就是向德国人请求停战。

然而当天还有另一位法国军官也通过广播发表了演讲,不过是通过英国广播公司的电台,他就是夏尔·戴高乐。就在6月5日敦刻尔克大撤退的第二天,当时的总理雷诺任命刚刚晋升准将的戴高乐为国防部副部长。多年来戴高乐一直呼吁法国政府向德国人学习建立装甲部队,实现军队现代化。在这场战役期间,他还曾率领着新近组建的第4装甲师与全速推进的古德里安第19装甲军交过手。

戴高乐

 

然而6月16日雷诺辞职后,戴高乐也就跟着下台了,贝当元帅和魏刚将军都不欣赏他。现在戴高乐随着英国驻法国政府的联络官斯皮尔斯将军从波尔多逃到了伦敦。贝当元帅建立维希政权后,曾命令他立刻回到法国,以逃兵名义接受军事法庭审判。

这位昔日的坦克司令没有屈服,他决定留在伦敦。6月18日下午18点,他独自一人坐在英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里,开始发表演说:“这就是我们最后要说的吗?丝毫没有希望了吗?失败已成定局了吗?不!法国并不孤单……她没有被孤立。在她后面是一个庞大的帝国。她可以和大英帝国结成同盟,继续战斗。”

丘吉尔与戴高乐 

戴高乐后来回忆演说时的感受:“我感觉自己的前半生终结了,这半生来我和一个坚强的法国、一支不败的部队紧紧捆在一起。然而,49岁那年,我开始了人生全新的冒险,就像一个人突然被命运切断了他和以往的一切联系。”

他在演说中希望告诉祖国人民,要用一种更为广阔的世界眼光来看待这场战争。“法国之战没有决定战争的结局。这是一场世界大战。我们所有的错误、所有的延误和所有的苦难都不能改变一个事实:我们要用尽世上的所有方法在某一天击溃我们的敌人……世界的命运就系于此。”

可惜当时在法国几乎没有人听到戴高乐的讲话,德军把法国绝大多数城市和村镇的供电都切断了。6月22日,在1918年德国代表签署“一战”停战协议的旧地贡比涅森林同一辆火车厢内,希特勒和法国代表签署了这次的停战协议。法国沦陷,纳粹德国继而控制了整个欧洲大陆。随后展开的不列颠空战、北非战场以及东线战场对苏联的战争,使纳粹德国陷入了多面受敌的世界大战局面。直到1944年6月6日,盟军登陆诺曼底,世界的命运才真正出现了曙光。

 

听节目,请点击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