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记述了作者与朋友因小孩转专业事宜的约定被爽约,因朋友父亲突逝而产生的人生感悟。文章还讨论了家庭关系中遇到的困难时刻,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时刻,包括转化悲伤为动力、做小事以缓解焦虑和提高幸福感的方法。此外,文章还提到当前人们面临的普遍焦虑和对精神安放的需求,强调在动荡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的重要性。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人生无常与生命的重量
文章开头因朋友父亲突然离世引发对生命脆弱的感悟,强调生命的无常和人生的不确定性。
关键观点2: 家庭问题的处理
讨论家庭关系中遇到的困难时刻,包括如何平衡家庭分工、如何处理丧偶式亲子等问题,提出了一些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关键观点3: 生活的艰辛与寻找确定性
作者提到这是一个大家都很不容易的时代,人们无法安放自己的灵魂,强调在动荡的世界中寻找确定性的重要性。
正文
约好周日和一位朋友去聊那个小孩转专业的事,看能帮些什么。
头天晚上接到她说抱歉的爽约信息,原来她的父亲突然离世,就是片刻的事情。
只能简单的安慰,做不了任何事,信息沉默不语,手机那头,该是怎样的惊雷大雪。
本来只是简单的糖尿病,没有太多的健康问题,这一昏过去就是永别,所有的计划全都打乱,一家人的人生轨迹可能也会因此改变。
每天在星球回答大家的问题,感觉每个人似乎都很好的规划着人生,解决着问题,快过年了嘛,或许还在筹划着要买什么年货,这个春节期间的旅行。
可是,只有那种猝不及防真的闪击内心,你才知道生命的重量。
有一位程序员的读者斟酌很久才给我发来信息,想拜托医生读者群给帮忙看看母亲的病情,虽然他很清楚结局是什么。
理工科的语言措辞不易,能说出这样内心的煎熬,我想也是憋了很久,也无人可以表达。
我能感同身受他的体会,就像自己曾经经历过的那样,太多的话不能对别人说,哪怕是身边的至亲,就只能自己扛。
除了医生读者群的朋友送来专业的建议,我也只是陪着聊聊,尝试提供一种支撑。
但生命里的那些困难时刻,最终只能靠每个人内心逐渐铠甲化才能解决,别人永远只是个拐杖。
我告诉这位读者朋友,可以悲伤,但不要沉浸于悲伤,这么说可能有些冷血,但是,在这样关键的时刻,还是要自己把一部分悲伤转化为动力,去解决问题,去想办法做点小事,还能够给别人提供信念支撑。
昨天回答另一位读者的问题,还引起医生群一些女性读者朋友的争论,因为一提到女性的义务,现在这个环境在潜意识就特别容易和“女权”挂到一起,本能就会觉得:
凭什么让女性就要做贤妻良母?凭什么女性一定要怎样。
其实,一个家庭,只要存在“分工”的概念,本身就说明了很多问题。
因为有分工,就必然有没法分工的事,也就必然出现不平衡。
家庭不是一个可以讲道理,也不是一个KPI量化的地方,并不是比谁的爱更多,爱也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而是一个双方包容对方缺点,去相互补台的地方。
家庭的问题,没有什么必须是一个人干的,而都是双方全情投入才能产生效果,比如丧偶式亲子,一个人再努力,也不可能产生应有的效果。
只是说,囿于生活,没办法要做一些侧重,但是,只要有一点时间,还是要去参与。
家庭关系,并不是每个人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总有一些你必须做的事,而且这事不是你喜欢的。
家庭关系和谐的本质,是一方能不能从察觉另一方的真实需求,并且在别人在意的点上做一些改变。
和谐的家庭关系,很多概念,当你意识不到、也不会产生不平衡感觉的时候,其实才是最幸福的,比如“分工”、比如“钱”。
而这位读者,真的是很不容易,她想到了家庭的困难,并且愿意去为对方做点什么。
所以,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解决方案也不同,
我也是根据她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当下不需要花钱就能提升幸福感的方法。
面对困难,做点实实在在的事,会比泡在焦虑和悲伤里有用得多,那些可能不起眼的事情,其实会有很好的疗愈效果。
这是一个大家都很不容易的时代,三年前我就意识到了这一点,世界很大,物质很丰富,可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没有办法去安放自己的灵魂,这是个很大的问题。
每一天的日子,既是别人的故事,也是自己经历和情感的混合,在动荡的世界寻找一种确定性,是我想要做的。
逃跑计划的这首歌很好听,特别是这两句歌词,送给处于至暗时刻的你们。
我知道所有的伤痛都会过去,也明白有些遗憾会永远留在心里。
一个力争纯粹的人划出的桃花源
有门槛有态度
不一定篇篇正确但源自独立思考和原创
不接广告、不荐股、不带货、不荐理财保险
力求实事求是
立场坚定,爱国爱党
理性思考,客观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