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移动互联网资讯
专注于移动互联网、O2O、移动电商、移动互联网创业,以不一样的IT视角综合报道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最新资讯,每日准时奉上,移动互联网人不可缺少的资讯助手,欢迎关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马斯克称没有兴趣收购TikTok#】据最 ... ·  2 天前  
新浪科技  ·  #DeepSeek赚钱新方式#【DeepSe ... ·  3 天前  
新浪科技  ·  【#华为Pura80系列配置曝光#:1.5K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移动互联网资讯

不玩小程序了,罗胖带着千万用户跑了

移动互联网资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1-17 20:55

正文


移动互联网资讯: ydnews
新微友,点击题目下文字移动互联网资讯关注我哦,每天为您送上新鲜资讯,移动互联网人必订小助手。

导读

不赋予第三方和用户充分自主权的平台都是伪平台,所谓的开放都是伪开放,就不可能引爆真正的全球性爆发力。小程序就是如此,没有走出马化腾和张小龙封闭帝国的心魔。



本文来源:PMCAFF产品社区(微信号pmcaffcom)

授权移动互联网资讯发布,转载请注明

1月9日之前,张小龙几轮对小程序的「曝光」吊足了大家的胃口,但仅仅过了一周之后,我们看到了几条令人错愕的消息。用户超1000万的罗辑思维撤退了……



早在小程序上线之初,我们就在《微信小程序,你的场景呢?》讨论过,小程序的推出,更多的还是想为未来的线下挖掘铺路:以更短的服务路径、更多的使用场景,换取更多的用户。只不过这次是微信作为平台方和商家调转了位置。


甚至,小程序上线后,不少团队找到外包大师想开发小程序,我司CEO 阿德都婉言劝回。



回到罗辑思维的撤退,前面的疑问有了答案。


一方面,这是苹果商店和微信平台之间的纠葛。去年苹果商店的规则调整之前,开发者能从中得到的利润是7成,当然还不完全是7成,2%的交易税也是跑不了的,据统计,苹果商店因此在2016年获得了80-90亿美元的销售总额,这样的收入规模苹果自然不愿意让给微信。


另外一方面,微信也在小程序发布之初指出了上面这个问题,「游戏、直播和虚拟物品等功能尚未开放」这一举措是为了避开与苹果的付费下载和内购两种模式的竞争。



同样是最早上线的小程序之一今日头条lite,1月15日晚有网友发现今日头条lite小程序版本已经暂停,截止发稿前,小编发现该版本的今日头条已经恢复使用,其中暂停的具体原因官方尚未披露。即使是这样,也有用户反馈失去核心算法优势的「阉割版」今日头条只有“推荐”和“视频”两个选项,也不能搜索,体验实在是不好,故而弃之不用。


要说搞事情,跑得最快的还是媒体人,在小程序发布当日,博卡公布了一份榜单,当天发布的Top100小程序中,富媒体类别的就占了21家。


数据来源:博卡(BOKA)精选榜


这一波「炮灰」下来嗨的是靠10w+喂养的媒体,苦的是谁呢?是产品经理和开发啊,设计文档也认认真真读了,开发资源也跟老板申请到了,咔!搞了半天项目没前景给砍了,你说都快过年了,换谁能高兴呢。


但同时另外一种声音又很坚定:美团的同学正在没日没夜的改他们小程序的Bug,优化功能,并在所有美团的宣传页上印上小程序的二维码。


其实不管是罗辑思维提出的「国民总时间」,还是小程序喊出的「连接一切」的口号,「场景」、「线下」、「用户时间」等关键词都是产品经理和创业者在新的一年里所要思考和实践的。本文会和大家聊聊,冷静下来的小程序到底想要做什么?


什么是场景?微信本身已经成为场景


仅从定义上来看,“什么样的用户角色”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产生了“什么样的行为”这个完整的过程可以被称之为一个场景,一个具备高价值的场景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用户会频繁地进入。打开手机看看吧,除了系统服务,哪个App占的使用时间和消耗电量最多?大部分无疑就是微信了,而从官方给出的数据报告里我们也看到一个惊人的数字:一半的微信用户每天使用微信的时间长达1个半小时。


数据来源:2016微信数据报告


如果微信能每天占用你1-2小时的时间,那么除了聊天,发红包,看朋友圈,那为什么它不能让你在里面干更多的事情,占用你更多的时间呢?从赚钱的角度来讲,不管是一张张小程序二维码,还是各种功能入口,微信都是在笼络更多的商家、企业为其「打工」,自己则成为垄断市场的寡头。


关键词是线下,微信不想让你做流量生意


有人说,小编你把微信说这么可怕是不是要搞事情啊。其实想要知道小程序要做什么,就得明白微信是不想让你做流量生意的。这一点上最吃亏的恐怕就是爱范儿提前很久布局的一个公众账号「知晓程序」,本来想靠小程序商店抓一把流量红利,但由于小程序本身不支持长按二维码识别,甚至连保存后扫描都不行,所以目前看上去已经沦为了「鸡肋」。


应用分发,App预装,刷榜,搜索的竞价排名,诸如此类的流量生意在目前的小程序上都无法施展手脚,这样的做法比较容易理解,至今微信在朋友圈信息流、订阅号的排序优化都没有做过大的改善,可能也是为了保全用户体验吧。



为什么你成了炮灰?没有抓住最短服务路径


我们再说回线下,为什么开头说很多媒体没有抓到「红利」反而变成了「炮灰」呢?因为小程序表示,我压根不是为了来解决目前大家的「流量焦虑」和「入口危机」的,我是来给线下服务的,其本质是「线上的用户时间已经被超级App瓜分殆尽,而你可以从用线下的场景里分到一点用户时间」,小程序上线第三天,微信官方推文带来一个线下场景化应用指南,总结一下 有以下几个场景:


  • 公交+小程序:知道什么时候公交来。

  • 航空+小程序:提醒你航班到了、延误了、该登机了。

  • 旅行+小程序:行程、酒店...回家和旅行的琐碎都放在微信里。

  • 娱乐+小程序:KTV扫码点歌,唱完了叫个代驾,安全回家。

  • 快递+小程序:一键呼唤快递小哥,看自己的快递到哪儿了。

  • 天气+小程序:天气时好时坏,重点是要查查雾霾。

  • 健康+小程序:终结生病去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医院排队的“噩梦”。

  • 驾车+小程序:加油、充电不想下车,一码搞定。

  • 安全+小程序:扫码求助交警,多一份安全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