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体验设计师来说,让你设计一个需求,到底哪些内容才算是“本职工作”呢?
画流程图好像是产品经理的工作,那异常情况是不是该你来梳理?
文案规范由谁提供,运营给过来的文案始终体验不佳怎么办?
设计师需不需要了解数据从哪里获取?
页面组件化又该是谁考虑的事?
……
太多事都与体验相关,互联网公司里分工虽细,但体验、技术、运营和产品逻辑又紧密不可分。
这时,需要先向管理者明确团队的要求,或者说,看一看老板的 KPI 是什么。
·
作为搬砖小兵,老板的 KPI 里经常看不到自己的影子,让人产生一种我是真·螺丝钉的感觉。然而上升通道就含在老板的 KPI 里,在远离中心时,谁上就取决于谁向心力更强。
如果老板/团队今年的 KPI 里有“消费者感知提升”、“内容质量把控”等字眼,那需求里的文案你就不得不多看几眼了。这时,文案产出逻辑、审核机制、体验标准都得成为你的“本职工作”。在需求前期,可能你就要给产品、运营提供界面中文案的标准,后期则还要审核内容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老板/团队今年的 KPI 里有“协作效率提升”、“工具化”、“产品化”等字眼,那流程图和页面组件化也将成为你的“本职工作”。原本只要画个界面就完成的工作,你就必须考虑这个组件是不是在其他场景也能用?原本只要要求产品经理过来聊下需求,现在可能要设计一种表格,规范化不同职能之间的协作。原本运营都是人肉写文案,有没有可能把文案结构化,然后个性化自动生成?
如果老板/团队今年的 KPI 里有“新场景拓展”、“创新设计”等字眼,那你只完成上游提供的需求、做的和竞品差不多就只能是60分的水平了。也许数据可视化是个不错的方向,原本都交给技术自己做的东西,你也得来插一脚。
更高级的,就是你所创造的事能够成为老板/团队新的 KPI,不过对正常人太难了,就不多讨论。
总而言之,一般所说的“本职工作”就是那些你不得不做、不做会被开除的事。除此之外,要时刻关注老板和团队里其他同学在做什么,找到那个“核心”,找到无中生有的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