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计量经济圈方法论
丛的code程序
, 宏微观
数据库和各种软
件都放在社群里.欢迎到计量经济圈社群交流访问
.
在2011年AER上发表了一篇文章《Growing like China,像中国一样增长》,作者之一为Fabrizio Zilibotti。该文构建了一个与中国经济转型相适应的增长模式,用新古典模型来重新解释中国经济一些重要特征的“故事”,是“现代经济学本土化、中国经济问题国际化” 的研究成果。
好巧不巧,在2023年ECM上Fabrizio Zilibotti等又发表了一篇《Growing like India,像印度一样增长》。该文构建了一个与“服务主导型”的印度经济增长模式相适应的模型,并量化了这一模式对穷、富人群体的福利分配的影响。
真的是个人偏好,上述文章的作者中都包括曾经的欧洲经济学会主席Fabrizio Zilibotti(ECM共同主编, RES执行主编, JEEA主编)。毕竟以后只要提及Growing like某国,可能都会想找Fabrizio Zilibotti教授合作,进而衍生出一系列Growing like文章,例如,Growing like Russia、Growing like Singapore、Growing like Finland等等。
像中国一样增长和放缓
这篇文章源自于Fabrizio Zilibotti2016年在欧洲经济学会年度大会上的主席演讲。它通过Acemoglu、Aghion和Zilibotti(JEEA 2006)提出的增长与收敛模型,来探讨中国的制度和经济转型。
该模型强调了投资导向和创新导向增长之间的二元性。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改革,通过促进投资、资源再分配和引进外部技术,使中国经济得以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增长。2008年推出的经济刺激计划似乎延长了中国投资驱动型增长的时间,并超越了其最佳点。
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已启动了创新驱动增长的引擎。文章基于企业层面的研发和生产率增长数据,讨论了这种持续转型的优点和局限。最后,它对中国继续实现快速收敛所需的制度和政策改革进行了评估。
关于TOP刊JEEA,参看1.
榜样! JEEA发表的论文会提供教学材料, 按主题检索免费开放!
2.
“TOP6”的JEEA选了13篇最具典范的文章庆祝其诞生20年, 但无中国学者和主题的论文!
3.
欧洲经济学会JEEA寻找中国博士生来帮助他们复现论文结果
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闭塞的经济体转变成了世界上的主要经济参与者之一。就购买力平价调整后的GDP而言,中国在2014年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在国际贸易方面,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超过了美国、德国和日本,而这三个国家在2000年时是最大的出口国。此外,中国在30年内大大降低了贫困率。上世纪80年代,日均收入低于1.90美元的人口比例几乎达到了90%。到2012年,这一数字下降到了6.5%。
使得中国实现了如此惊人增长的制度框架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引入的,当时经济改革的启动为中国的生产和生产率迅速增长铺平了道路。自那时起,中国的人均GDP正在迅速趋近于OECD国家的水平,2016年达到了美国水平的27%。这种收敛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加速进行,当时中国的年均增长率接近10%,达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水平。
根据2016年公布的官方增长率为6.7%,中国当前的收敛速度仍然很高。然而,自2011年以来,收敛速度已经减缓,增长率下降的趋势预计将在未来几年持续。部分原因在于这种减速是可以预料的,与增长和收敛的标准理论的预测一致(参见Solow 1956;Barro和Sala-i-Martin 1997;Howitt 2000)。然而,中国也经历了总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急剧下降,这表明问题可能更为深层。经过多年的资本存量快速积累,如今中国在重工业领域(如水泥或钢铁行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和国家金融稳定性的忧虑日益加剧。随着股市的动荡和公私债务的激增,中国经济正在引发人们对其快速收敛轨迹的可持续性提出质疑。
关于中国经济成功可能突然结束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性,存在广泛的猜疑。就实证而言,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难以捉摸。研究人员对其定义和衡量还没有达成共识。Eichengreen、Park和Shin(2012,2013)认为,危险区域位于以2005年美元计价的约16500美元的绝对人均GDP水平上。由于整个世界的收入分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向上移动,难以对中等收入陷阱的绝对门槛进行合理化。例如,在英国工业革命之前,各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停滞在更低的水平上。一个更合理的观点是,如果存在这样的门槛,它是相对而不是绝对定义的:许多发展中经济体在接近世界技术前沿的25%–30%时会脱离高增长轨道,而中国今天的处境大约就在这个水平上。
与这一观点相一致,图1显示了九个新兴国家的轨迹。从它们的人均GDP相对于美国0.15的年份开始(中国在2007年的情况),此后,尽管韩国和中国台湾继续快速收敛了四十年或更长时间,但其他新兴经济体却经历了放缓。这在拉丁美洲国家(如阿根廷、巴西和秘鲁)尤为显著,但也发生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
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经验表明,中国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其经济是否会追随韩国和中国台湾的成功道路?还是会失去动力并稳定在某个中等收入水平?在本文中,我尝试通过经济理论和国际证据来探讨这些问题。我的总体假设是,新兴经济体的技术和收入收敛过程经历了两个明确的阶段。在第一阶段,当经济距离技术前沿较远时,主要的增长引擎是实物资本投资、模仿更具生产力的外国技术以及资源从低生产活动向高生产活动的重新配置(例如,工业化)。在这个阶段,工业政策和其他政府政策可以促进增长。在第二阶段,当经济接近技术前沿时,必须启动一个新引擎:创新。在这个阶段,政府必须引入市场导向的改革,削减反竞争壁垒,让精英脱颖而出,即偏爱选择最优秀的企业和企业家。
图2展示了中国过去事件的时间轴,这些事件在我的假设下扮演了重要角色。黑色线条表示投资驱动增长的时期,而在我的假设中,当经济将受益于激活创新驱动增长的区域时,线条就变为灰色。经济收敛的第一阶段始于Mao东时期。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村经济。第3.1节讨论的最新研究显示,即使在1949年至1979年之间实施了错误和不稳定的政策,中国也能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然而,由于社会主义计划的低效和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隔离,中国的进步仍然远远低于其潜力。
转折点是1978年12月,标志着在Deng的领导下开始了市场导向的经济改革。Deng实施经济改革而不政治**化的道路在党内和社会上遇到了一些反对,导致了上世纪80年代末的冲突。然而,1992年,Deng的南巡通过肯定了对市场化改革的不可逆转的承诺,结束了这些不确定性。这一事件为在Jiang领导下推出的最重要的经济改革铺平了道路:养老金改革、住房市场改革,尤其是由CPC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大规模工业私有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保留了许多特殊的特征,使今天的中国与西方资本主义有很大不同。这些特征包括国家在生产活动中的直接存在,和旨在促进特定地区和行业的投资和技术采用,以及促进出口部门的有力工业政策(例如,特区)。在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在Hu(2002–2012)的领导下,经济改革的步伐放缓了。然而,Hu时代的中国能够利用以前的改革,实现了中国现代史上最快的经济增长。
在千禧年的第一个十年的后半段,中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的上端。在这个发展阶段,进一步的增长需要启动创新引擎。到底这种情况发生了多少或正在发生呢?我将在第3节的第二部分和第4节中回答这个问题。一方面,中国经济在创新活动方面的投资大幅增加,可以从研发投资的繁荣中看出,其占GDP的比例如今与欧盟平均水平相当。另一方面,正在进行的转型具有一些模糊的特征。我的分析指出了两个主要问题。首先,国务院于2008年11月颁布的刺激计划似乎通过赋予国家行为者新的关键角色,重新激活了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第二,这种过渡受到了严重的政治经济约束,这些约束在当前的中国制度框架内很难克服。与这一关切一致,第4.3节讨论的一些正在进行中的研究表明,研发支出的激增可能掩盖了限制创新导向投资生产力的严重低效和错误配置。解决这些矛盾对于中国能够维持其增长,并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可能至关重要,尤其是在世界国际贸易未来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本文的其余部分结构如下:第2节介绍了投资驱动和创新驱动增长的理论,并提供了支持理论预测的国际证据。第3节讨论了中国投资驱动增长的来源。第4节讨论了中国向创新驱动增长的转变。第5节总结。
*群友可直接前往社群下载该文PDF,非常具有启发意义。
TOP5文章,参考
:1.
2位女学者用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做实验, 把文章发到了TOP5刊QJE!
2.
完整解读TOP5刊的"什么时候和如何对标准误做聚类调整?" 4位计量大佬的合作!
3.
关于TOP5刊ECM上一篇质疑经济史数据与作者予以答复的讨论
,4.
JPE前沿: 一篇汇集中国内地和台湾, 日本, 美国和澳洲学者的TOP5, 并且还是新加坡博导关系!
5.
宋铮在TOP5刊ECM发文! 中国的研发都去哪儿了?
6.
四位外国学者研究中国农业TFP问题发到TOP5上, 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定量分析
,7.
TOP5最新文靶向了中国AI公司, 使用三重差分DDD进行实证评估
,8.
TOP5刊, 我国政府为什么对金融市场进行定期和密集的干预?
9.
TOP5上中国学者发表的文章和主题
,10.
他刚用一篇TOP5为上交扳回一局, 多期DID, 农业TFP测算等为实证学习亮点!
11.
使用千年难得的IV+DID方法将中国故事写到了Top5, 设计之巧妙构思之缜密让人叹服不已!
12.
什么? 用30年前TOP5上的文章为文科太多来背黑锅?
13.
TOP5期刊同一期出现了四位华人学者的文章, 在这一领域华人始终都是佼佼者!
14.
继发AER之后, 2021年再发Top5, 这是什么神仙组合? DID, DDD方法在顶刊仍然耐打!
15.
历史性突破! 南京大学首次登上Top5刊, 研究环境, 政府与企业的因果关系!
16.
创历史! 西南财大近百年来第一篇TOP5刊物出现了!
17.
AER: 中国城乡迁徙与企业生产, 移动份额工具变量法Bartik
,18.
公开!北大姚洋耗时15年的AER文章解读可以下载了!
19.
AER, 中国大运河上的叛乱: 262年间的证据, 运用DID, CIC, SCM等方法!
20.
AER上事件研究+DID做得真出神入化, 国内很多大牛都借此学习到该方法的精髓!
21.
AER中截面数据(队列)DID的程序和数据开放下载!来自中国四学者的最新研究!
22.
中国学界F4发表AER一篇!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农村教育问题!
23.
16年前博士与一硕士发"经济研究", 16年后该硕士与博士终登顶"AER"!
24.
关于“中国资源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最经典的文献之一(QJE)
,25.
JPE上利用地理断点RDD和IV研究中国环境议题的do文件release!
26.
用中国截面数据和OLS在JPE发文, 这个外国教授凭啥这么牛!
下面这些短链接文章属于合集,可以收藏起来阅读,不然以后都找不到了。
7年,计量经济圈近2000篇不重类计量文章,
可直接在公众号菜单栏搜索任何计量相关问题
,
Econometrics Cir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