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在传一份董承非 1 月的内部交流纪要,正好董承非管理的兴全趋势也是我拿了很多年的两只主动基金之一,很多小伙伴也有买,给大家摘一点观点出来。
这份纪要的日期是 1 月 25 日,正好一个月前
,大伙可以对照着过去这个月的行情来看。
1、兴全趋势早已开始防守打法,仓位降到 8 成以下,还会继续下降,宁愿少赚但不多亏。“基本几年做一次择时,感觉今年又到了可以做择时的时候。”
(最近的大跌,兴全趋势回撤远小于平均。2015 年牛市泡沫时期,兴全趋势也曾大幅减仓到 30%)
2、1 月末那会儿正好是大家纠结怎么加仓港股的时候,董承非的观点则比较中性。
“港股的配置价值和预期收益不一定好于 A 股”,他直接考虑了最差的情况,港股要看 A 股、美股两边颜色,美股如果股灾,对港股影响也会很大。最近推动港股上涨的主要是内地资金,但万一大本营出问题了呢,港股肯定也受影响。
(这是我昨天截的南向资金流向,反转了,恒生昨天跌得比 A 股还惨烈)
3、不参与抱团,也不看光伏和新能源。
(猜测兴全内部的气氛应该是很开放的,因为新能源和光伏正好是谢治宇的重仓。兴全一直是我最喜欢的基金公司,没有之一。
不管是少发基金,还是泡沫期间集中减仓甚至劝大家赎回,还是老人带新人的传统,都是那种正确但很难做的事儿
。)
4、董承非表示,这段时间生活很惬意。为了避免被各种推荐干扰判断,把自己封闭起来、路演也不看了,没事儿就卖卖股票。
(这段我直接笑喷了。我选择躺赚,把问题都抛给基金经理,结果推门一看发现基金经理居然也躺着呢,而且好像比我还舒服
)
……
大伙看完以后觉得安心点没?
大跌没什么,我们不用担心这些眼前的问题,主动基金和跟投的重点还是选人,人选对了这些早就被安排明白了。
虽然也有基金经理不减仓,但他们也有在体系中做出调整或者自己的思考。比如朱少醒在一季报表示已经调整持仓,而张坤则是认为自己不具备择时能力,调不如不调。
靠谱的基金经理们都看得很远。
目前为止,我不会额外加仓、也不会减仓,下个月照常定投。
……
在
选人这件事儿
上,我总和大家说
一定要看一轮牛熊以上的长期业绩
。投资策略没有孰优孰劣,更重要的是哪个「人」的策略我们更能接受。
看长期业绩更能看到完整的真相:
看完整的周期才能看到完整的缺点,关注缺点比关注优点更重要。
最适合我们的人不一定是收益最牛的那个,但一定是缺点我们最能接受的那个
。
在选人这件事儿上多花点时间,然后用剩下的时间信任他们、跟随他们,别中途跳车。安心点,人选对了,他们会把这些问题安排明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