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译本序致中国读者
序
略缩语表序 章 刑罚与犯罪的基本思考方法
1犯罪与刑法(1)犯罪、刑罚与刑法 (2)刑法(刑罚)的作用 (3)刑罚论的基础——报应刑与目的刑2 刑法学——刑罚理论与犯罪理论(1)刑法理论与刑法学 (2)日本近代刑法学的成立——西欧刑法学的引入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刑法学的演变 (4)现代的刑罚理论 (5)现代的犯罪理论——从形式犯罪论到实质犯罪论
第一章 犯罪论的基本构造
1 犯罪论体系
(1)该当构成要件、违法且有责的行为 (2)犯罪论的机能
2 对构成要件的理解
(1)形式的构成要件概念与实质的构成要件概念 (2)构成要件的作用
3 违法性的思考方法
(1)违法性的客观性 (2)刑法上的(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违法论 (3)违法性的具体判断
4 责任要素与构成要件
(1)责任主义 (2)主观的
构成要件要素
5 构成要件与阻却事由
第二章 客观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 客观构成要件的构造1 构成要件与违法性
2 客观构成要件的要素
(1)结果与实行行为 (2)主体 (3)客体
第二节 构成要件解释与罪刑法定主义
1 罪刑法定主义
(1)两个原理 (2)法律主义 (3)明确性理论
2 罪刑法定主义与适正程序
(1)处罚规定的违宪性 (2)合宪性限制解释 (3)实质的构成要件解释与禁止类推解释 (4)日本刑法解释的特色
3 禁止事后法——刑法的时间效力
(1)刑罚的变更 (2)刑罚的废止
4 刑法的效力
(1)刑法的
空间效力
(2)刑法的对人效力
第三节 结果1 构成要件结果(1)结果与危险性 (2)结果与实行行为2 值得处罚的结果与轻微性(1)轻微的结果与危险性 (2)被害人的同意、承诺与构成要件该当性第四节 实行行为1 刑法上的行为概念(1)裸的行为论 (2)实行行为概念的重要性2 实行行为性的具体判断(1)实行行为与故意 (2)实行行为的始点与终点3 间接正犯(1)工具性 (2)间接正犯的各种类型第五节 不作为犯1 概说2 不作为的实行行为(1)不作为的实行行为与作为义务 (2)作为义务的具体内容 (3)结果回避可能性第六节 未遂1 未遂处罚(1)未遂犯 (2)预备与阴谋2 实行的着手(1)主观说与客观说 (2)着手时期的实质理解 (3)间接正犯的着手时期3 不能犯(1)不能犯的含义 (2)不能犯的学说 (3)具体判断4 中止犯(1)中止犯的含义 (2)“基于自己的意思”——自动性 (3)犯罪的中止与防止结果发生的努力 (4)预备与中止犯第七节 因果关系1 客观上的归责——因果关系(1)刑法中因果关系的含义 (2)条件关系2 因果关系论的发展(1)条件说 (2)相当因果关系说3 新的因果关系论(1)从行为时的相当性到事后的综合判断 (2)并发或介入事项与危险实现的判断构造 (3)因果关系有争议的具体类型 (4)行为的介入与实行行为的一体性
第三章 主观的构成要件
第一节 责任主义(1)责任主义与道义责任论 (2)国民的规范意识与非难可能性的内涵第二节 故意1 概说(1)处罚故意的原则 (2)故意的种类2 故意与违法性意识(1)故意与错误 (2)判例中的故意概念与违法性意识 (3)有关法律认识错误的学说3 成立故意时必要的事实认识
(1)构成要件的认识 (2)意义的认识与违法性的意识 (3)违法阻却事由的认识4 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1)犯罪事实的认识与事实认识错误 (2)具体符合说与法定符合说 (3)因果关系的错误5 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1)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的含义 (2)法定符合说 (3)故意犯的成立范围第三节 过失1 对过失犯的理解变迁(1)传统的过失论 (2)过失论的发展2 过失犯的客观构成要件
过失犯的构成要件 (2)过失犯的实行行为 (3)
信赖原则
(4)监督过失 (5)过失犯的因果关系
3 作为责任要素的过失(1)预见可能性 (2)预见可能性的对象 (3)预见可能性的程度
第四章 违法阻却事由
第一节 正当化的基本原理(1)构成要件该当性与违法阻却事由 (2)实质违法阻却判断的构造 (3)可罚的违法性与实质的违法性第二节 正当业务行为1 法令行为2 业务行为(1)治疗(医疗)行为 (2)运动行为 (3)刺探、泄漏秘密与业务行为3 其他正当行为(1)被害人同意 (2)推定的同意 (3)安乐死第三节 正当防卫1 概说2 急迫性(1)含义 (2)预见侵害与急迫性 (3)积极的加害意思与急迫性 (4)自招侵害3 不正的侵害(1)“不正”的含义 (2)对物防卫4 为了防卫的行为(1)防卫行为的意思 (2)防卫行为及其个数 (3)防卫意思的内容5 不得已而实施的行为(1)相当性 (2)防卫过当6 《盗犯等防止法》与正当防卫
第四节 紧急避险1 紧急避险的含义2 紧急避险的要件(1)现实危难与法益权衡 (2)补充性第五节 过失犯的违法阻却事由
第五章 责任阻却事由
第一节 责任的阻却期待可能性
第二节 责任能力1 无责任能力、限制责任能力1(1)责任能力的含义 (2)责任能力与精神医学 (3)心神丧失、心神耗弱 (4)未达刑事责任年龄2 责任能力的存在时期——原因自由行为理论(1)实行行为与责任能力的同时存在 (2)“同时存在原则”的修正 (3)限制责任能力的情形第三节 正当化事由的错误1 假想防卫(避险)2 假想防卫(避险)过当(1)假想与过当——故意犯的成否 (2)第36条第2款的适用
第六章 共犯
第一节 共犯与正犯
1 共犯处罚的含义
(1) 正犯与共犯 (2) 正犯与共犯的区分 (3) 共犯与共同正犯的处罚根据
2 共犯的原理与共同正犯的原理
(1) 从属性说与独立性说 (2) 犯罪共同说与行为共同说 (3) 要素从属性与共同的射程
3 共犯与身份
(1)身份的含义 (2)第65条第1款与第2款的关系 (3) 第65条第1款的解释 (4) 第65条第2款的解释
第二节 共同正犯
1 共同正犯的基本构造
(1)部分行为全部责任 (2)共同实行与意思联络 (3)
共谋共同正犯
2 共同正犯的本质与射程(1)行为共同与犯罪共同 (2)共同正犯的过剩与共同的射程 (3)共同正犯与正当化事由3 承继的共同正犯(1)承继的共犯的含义 (2)承继的共同正犯的具体成立范围4 共同正犯的脱离(1)共同关系的脱离或共犯关系的消解 (2)共犯与中止5 不作为与共同正犯(1)不作为与共犯 (2)不作为的共同正犯6 过失的共同正犯(1)学说对立 (2)共同过失第三节 狭义的共犯1 教唆犯(1)教唆的含义 (2)教唆的故意与未遂的教唆 (3)教唆与错误2 帮助犯(1)帮助的类型性 (2)帮助的因果性 (3)不作为与帮助 (4)共同正犯与帮助犯的区别
第七章 罪数论
1 罪数论的含义2 一罪——单纯一罪与评价上一罪(1)单纯一罪 (2)法条竞合 (3)包括一罪3 科刑上一罪(1)科刑上一罪的处断 (2)想象竞合(一行为数法) (3)牵连犯4 并合罪
第八章 刑罚的具体运用
1 当今的刑罚2 刑罚的适用(1)处断刑的量定 (2)刑罚的量定 (3)缓刑3 刑罚的执行(1)死刑 (2)自由刑 (3)财产刑 (4)刑罚权的消灭
译者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