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音乐会,要不要预习功课?
(本文为节目文稿整理而成,经删减)
本音
频为精彩试听,完整节目内容,扫描底部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收听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所探讨的其实是一个相当个人化的问题,那就是,
面对一首我们没有听过的曲子,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听呢?
比方说我们听音乐会,看到节目单上出现一个我们没有听过的曲子,或者是买一张专辑里面有一首我们没有听过的曲子,怎么办呢?
答案就是:用耳朵来听。
好,本集节目在此结束,谢谢收听,再会。
(焦老师,能不能不要调皮!)
当然不可能的,我们的节目是有良心的,不会这样子骗钱的。
回到这个问题,去听音乐会之前究竟需不需要预习曲目。我知道很多人是求知心切,或者是出于不安全感,怕在音乐会里面睡着或者是听不懂啊,浪费钱啊。
有些人就认为自己一定要做足了所有准备才能够去音乐会欣赏演出,没有准备就不敢去。
我想对于我们任何要欣赏的创作,如果是事先能够有准备,那当然不会坏事,这个创作包括非常多种。
比方说
你去看一部电影,通常也不会先把剧情研究清楚了再去电影院吧。
但是为什么对于古典音乐,很多人觉得我要先研读非常多的资料,或者在家里面先听各式各样的版本,做足准备以后才敢到音乐厅里面去欣赏这些作品呢?
我没有办法说这是好或是不好,就方法来讲,
这是一个精读的方法,它是消除陌生感
。
如果我们对这个乐曲的结构、发展、旋律,都听得非常非常熟了,理论上我们在现场就可以尽情享受演奏所带来的一切,可以好好地思考演出者的诠释跟表现。
但是也有一个弊病,就是
你心甘情愿放弃透过现场演出去认识一部作品,你真的要把珍贵的第一次,这种认识作品的感动交给唱片录音而不是给活生生的现场吗?
还记得我们在第二集里面介绍过的莫札特E小调小提琴奏鸣曲吗?现在让我们再听一次。
我们在第二集的时候跟大家介绍过这一首曲子,我们说这一首曲子莫札特在谱写的时候,他的母亲过世了,所以很多人就认为这是莫札特反映母亲过世时候的心情所写下来的创作。
但是,很多人这样认为是因为时间点是符合的,
其实没有人敢有绝对的把握
,因为说不定这是莫札特看到了哪一个非常喜爱的公主,但是因为身份的关系不能够在一起表达惆怅所写的这个曲子,我们并不能够排除这样子的想法是不是?
我要说的是什么呢?
我要说的是,这首作品我希望大家听到它之后,如果你被这个音乐里面的那种愁思所打动,觉得很多人不是说莫札特很阳光吗?怎么也会谱写出这样一个音乐,里面有很复杂的心事,欲言又止,有很多话想要说的感觉,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好,因为这个样子,再去查资料,然后我们有自己的想法,这是我比较鼓励的一种欣赏音乐的方式。
我比较害怕的是大家先去读资料
,莫札特写这个作品是因为反映母亲过世,好,我现在就要听这个曲子,看能不能听出这种丧母之痛。
结果听了之后发现这个曲子好像没有我想象的悲伤,没有那种痛哭流涕、呐喊嘶吼的感觉,怎么会这样子呢?
难道是莫札特很不孝顺吗?还是台上的演出者很不孝顺,或者是我不孝顺所以我感受不到这样的痛苦。怎么办呢?这应该很痛苦很痛苦。我真的很害怕这样子的听音乐的方式。
应该是说如果这首曲子它的情感表现跟你的情感没有办法互动,没有共鸣的话,那这可能不是你的问题,也不是曲子的问题,有可能是演奏者的问题。
但也可能演奏者没有问题,纯粹就是你们之间没有缘分,没有缘分就没有缘分。
这是非常正常、非常自然的事情。
并不一定要照着书本,把自己逼到一个听音乐的死角,觉得听音乐一定要如何如何,一定要听到什么才算是听懂。
如果你没有听出来,那真的也没有关系。
当然,如果收听本节目的您自己是专业的音乐家,那就像我在大学音乐系里面教书的时候,我对学生的要求也是非常非常的严格,你对音乐史是怎么样的认识,对一个作曲家、作品、各种曲类、形式、时代风格都要有了解,这个是专业的训练。
但如果您是一般爱乐者,并不要接受专业训练的话,我真的建议大家,可以
放轻松听音乐。
我希望大家听音乐、欣赏音乐就像是阳光、空气和水,就像是吃饭一样,是这么自然而且必需,所以对没有听过的作品真的不要害怕,用耳朵去听就对了。
非常感谢大家的收听,在下一期节目中,我们将谈一谈古典音乐作品中有热门曲目也有冷门曲目,为什么有些曲子它就是不有名呢?不有名的曲子是不是就代表它不是好的作品呢?
识别下图二维码,订阅节目
识别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订阅节目
点击下方蓝字,了解节目详情
《他是张悬哥哥,张艾嘉、陈丹青、梁文道、几米都是他的听众》
转载、节目分销
请联系小编微信:liuwenxiao24
商业合作或投稿
请发邮件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