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KMCenter分享知识管理的现在和未来,与你同行在知识管理路上!有KM问题,问KMCenter!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网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21 小时前  
环球网  ·  抖音、快手、微信同日宣布:下架 ·  21 小时前  
南宁晚报  ·  宾阳街上最靓的妹!10岁“火药妹”火了 ·  2 天前  
现代快报  ·  涉张兰账号,微信视频号发公告 ·  3 天前  
现代快报  ·  涉张兰账号,微信视频号发公告 ·  3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揭秘!十大亮点! ·  3 天前  
网信黑龙江  ·  揭秘!十大亮点!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如何避免伪学习?

知识管理中心KMCenter  · 公众号  ·  · 2017-12-21 12:49

正文

为什么容易假装学习呢?


学习能力是知识工作者的基础能力,也是每个人在社会和职场立足的最基本能力。在互联网环境下,理论上讲我们每个人都有机会学习到全世界最新、最有价值的知识,即在互联网环境下学习的资源和渠道已经不是问题。


这个时候核心问题就转变成了: 你是否真的会学习、是在真的学习还是假装学习?


许多人会高估自己的学习能力,原因是我们大部分都久经考场,将考试能力等同于学习能力。但成年人的学习跟为应付考试的学习是不同的。


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人其实在自我麻痹,沉溺于“假装学习”不能自拔,错过了真正的学习。


真正的学习艰难困苦:需要高质量的输入,可能不像喝糖浆一样的舒服,最有效的是获取一手资料而非别人加工过的内容。更关键的是,知识如此之多,真正的学习一定需要聚焦才可能有深度。


同时,学习离不开个人的深思和实践机会,大部分领域需要踏实的去做了才能真正领悟,才能转化成自己的!但很多人其实是不愿意或没有机会去实践的。


所以,有人说真正的学习不可能流行,因为他是违背人性的。但假装学习可以啊:因为假装学习包装的很简单、时髦、流行、速效,让人流连忘返。


然后许多人陷入伪学习,不能自拔!


以下整理了9条伪学习的症状,可以用来判断你是在真正的学习还是在自嗨,欢迎对号入座!

1、认为个人长进需要学习,但没有明确的方向,学的内容很杂很广,虽然每天都在学习但仍然很焦虑。


知识太多,而人生有限,没有方向的学习最多是“享受”了学习的过程。


2、参加许多读书会,读大咖推荐或者引导读的书。自己主动选择读的书很少。


小学生或者大学生如果不知道读什么,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于工作多年的人仍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那就很麻烦了。


3、买过许多互联网上的知识服务产品,热衷于参加各类免费收费的微课、线下的“学习”活动。


这种产品对某些人某些场景有用,但其作用却有限,只能作为一个学习方式的补充。


4、有自己的偶像、大神大咖,以认识他们为荣,期望得到他们的提点以便于醍醐灌顶。


这种认知的背后是希望不劳而获或少劳多获,认为有人一指点自己就会了,但事实上,真正的大神大咖却不愿意跟你交流。为什么高手不愿意跟你聊天?


5、总是在“学习”,静下心来思考的时候不多,也没有独处和思考的习惯。


阅读是学习,思考更是学习,如果不经过你大脑的处理,输入再多也无法跟你的知识建立关联。


6、多年学习,扔无法将自己学习的东西用几个关键词表达出来。谈任何内容都可以说很多,但没法简化。


背后是没有对自己所学进行概括、提炼、概念化,掌握了一地鸡毛无法体系和结构化。


7、书读了很多,活却干的少。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更没有解决过复杂困难的问题。


但实际上,如果不经过实践的验证与转化,知识还是别人的,跟你无关。


8、更喜欢听故事和段子、案例和比喻,由于欠缺领域的基本概念和体系,所以严肃抽象内容读不懂、看不下去。


故事段子案例和比喻都有价值,但是在你不了解他们的前提的时候只能乐呵一下而已。


9、无知比博学更容易给人带来自信(Ignorance more frequently begets confidence than does knowledge),在没有积累的时候却热衷于“分享”:用小聪明来沉迷于演讲和写作,希望用来树立自己的个人品牌。


输出有价值,但不要纠结于输出的形式:输出的第一个目的还是为了自己真正掌握相关内容。


如何避免伪学习?


如果认真的读完上面的内容,其实你已经知道了:

  • 确定你的学习目标并在一个方向上聚焦;

  • 学习的过程包括思考和实践(干活、解决问题),仅仅读书不叫学习;

  • 输入决定输出,学习内容上的科学选择;

  • 学习的核心是转化,在大脑里将别人的知识转化成你自己的;

  • 输出来验证学习质量和效果,形成知识体系等。


即将到来的讲座:高效学习的第一个问题

(本文作者为知名知识管理专家、《你的知识需要管理》作者田志刚。您可通过微信号:511956894与他联系或 加入他的【二班】 该文内容是《如何成为专家》的素材,将来详细的内容(包括案例、方法和工具等)会放到书里面,这本书估计要2017年出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